APP下载

回去,改变农村
——“科技小院”的存在价值

2020-10-13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鸡粪小院

张 茜

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是走出农村。但还有一群大学生,逆着涌向城市的人流,要回去改变农村。

2020年7月,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银保监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提出推广科技小院等创新服务模式。

科技小院模式,是以大学生长期驻村研究为基础,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农户及生产组织的一种探索。近日,笔者探访了河北邯郸和京郊两地的科技小院。

直面鸡粪的“绝望”与“希望”

第一站是白寨科技小院,位于河北邯郸曲周县白寨镇高庄村。

科技小院是一个农家院,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朱高玄推开院墙上的一扇红漆小门,兴奋地介绍:“这是我们实验室。”

如果能在实验室做实验,绝对是幸运的,然而有些实验必须在鸡粪堆肥现场做。朱高玄匀给笔者一顶草帽,送上口罩,神秘地说:“带你去看看,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在直面“打击”之前,同学们分享了自己面对鸡粪的心路历程。他们的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侯勇说,课题组正在想办法让种植和养殖“循环”起来,这样不但能解决畜禽废弃物带来的污染,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而粪污资源化利用,是种养一体化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

“恶心!非常恶心!恶心至极!”马明芳找到几张在堆肥厂做集中堆肥实验的照片。照片里,她蹲在一垄垄鸡粪肥料面前,盯着检测设备,测量自己的堆肥方案是否达到预期。

“有一天,我坐在小院里,想到一会儿又要去堆肥厂,眼泪就默默流下来了。特别绝望。”马明芳说。

“绝望”的感觉,这里的同学都体会过。但不知怎的,回头再谈这些绝望的瞬间,他们脸上竟然浮现出几分自豪的神情。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张宏彦常年驻扎在曲周县实验站,组织管理科技小院,他说:“小院走出去的学生,没什么事情能压垮他。”

汽车穿过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来到朱高玄做堆肥实验的养殖场。养殖场的主人田志刚和他的妻子李秀芳在鸡粪晾晒场原址和我聊了起来。

李秀芳说:“晒粪场是我最不愿意看见的地方。”他们之所以大力支持朱高玄的研究,就是“希望大学生把新方法研究出来,把鸡粪轻松处理掉”。

“我想让鸡粪变成钱,不仅是处理掉,还能创收。”朱高玄边走边说,带我来到了他的希望之地——化粪池。

化粪池远远看上去,漆黑一片。距离几米时,一股排山倒海的恶臭袭来。笔者在口罩下偷偷干呕。再一看朱高玄,连口罩都没戴,泰然处之。

文友说她小时候经常生毒疮,肿痛难当时,母亲就搭个梯子,爬到屋顶,采几株瓦松下来,捣烂,给她敷上,不出半日,毒疮消了肿。

回程时笔者问他:“其他同龄人活在花花世界里,你在村里搅鸡粪,真能平衡?”他说:“我现在脑子里没有花花世界,都是鸡粪的事,总要有人做这些事。”

朱高玄相信自己能改变乡村的面貌,他说:“我家也是农村的,上大学前我不知道农村和城市差那么多,现在我知道了,就想尽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它。”

“走秀”不接待,“实干”换信任

另一个科技小院在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垡村,同行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冲介绍,小黑垡已经退耕还林,主打林下经济,村支书韩森是个很有想法的80后。

韩森特渴望年轻人回来建设农村,但也怕来的年轻人“飘”。在村口的防疫临时办公室里,他毫不遮掩地道出最初对农大师生的疑虑。

“你们是来摆pose(姿态)的?”韩森一见面就问王冲。

2019年,王冲带着研究生郑俊涛到小黑垡建科技小院。郑俊涛有些腼腆,挺“怵”韩森。“刚开始他每天都跟我一起跑步聊天。”郑俊涛苦笑着说。

“那我不得探探底,看看小郑是不是高傲自满?研究生下来到镇政府还是正科级呢!”韩森理直气壮地说:“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儿咱不干!”

送技术往往需要先解决信任问题,“农民必须先信任你,才会信任你的技术”,韩森探了郑俊涛的底,后来俩人称兄道弟。不久,小院里又住进了郑俊涛的师弟高亮。

去年小黑垡村尝试种植了50亩林下洋葱,高亮负责常规技术指导和管理,还开辟了两亩优化对照试验田。这就是他在村里的“用武之地”,也是他的硕士毕业设计。

冬天高高兴兴育苗,随后就遭了虫害。

对付虫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喷农药。但高亮不能这么干,因为林下环境对农药使用有限制,所以他引进了银灰膜技术。只是用银灰膜抑制杂草、防治虫害是一种尚未广泛推广的农业技术,高亮也只能摸索。他每天凌晨4点多出门检查,终于用两周时间控制住了虫害。

高亮在防治虫害

就在今年夏天,高亮的洋葱大获丰收。他的试验田比其他田地每亩增产3700多斤。他立刻把自己的实际种植经验总结成文字,交给村里。

采访当天正巧有人来考察,韩森骄傲得不行,拿着高亮的流程图“炫耀”了两遍:“这是我们小院学生做的!这个图给谁谁就能种好!”

“洋葱算是让科技小院在小黑垡站稳了。”王冲的心得很简单,取得信任没什么别的方法,只有“实干”。

我们要回去,改变农村

事实上,村支书的需求也是科技小院存在的价值。随着农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科技小院也在转变。

张宏彦介绍,2009年至今,中国农业大学和各相关单位累计在全国26个省区建立了127个科技小院,覆盖数十种作物、产业,编写农民培训教材276套,为脱贫增收、转变发展方式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科技小院为什么要存在,同学们为什么要到农村去面对各式各样的困难?张宏彦说:“解民生之多艰,首先要理解,然后是解决,不扎在农村怎么理解?农村是落后,农业是存在问题,越是这样我们越得管!让农民的日子好过一点,整个国民经济就能上一个大台阶。”

马明芳说:“以前说要走出农村,现在这句话应该改一改,我们要回去,改变农村。”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鸡粪小院
全国科小院 山农居第四
博落回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小院觅夏凉
利用鸡粪养殖蚯蚓技术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鸡粪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简介
鸡粪如何加工成鱼饲料
方方正正的“小院”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常清
春到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