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在空中飞
2020-10-13周华诚
周华诚
1
秧在空中飞,有点像女巫骑着的扫帚。
呼!一个秧。呼!一个秧。呼!一个秧。
一个秧,其实指的是一群秧。扎成一把的秧苗集合体。那么,用什么扎呢,我们用的是棕榈树叶,撕成细条,像裹粽子一样,把一群秧扎成一个秧。
不需要打结,只要用棕叶绳环绕两圈,再轻轻一拉,就系好了;解秧的时候,也只要轻轻一拉,就解开了。
大家都来向“稻田大学”校长学扎秧。关于结绳,实在是一门神奇的技艺。
拔秧,扎秧,这是插秧前的工作。然后,让秧在空中飞一会儿。
2
秧在空中飞,是它一生中离大地最远的时刻。
它一生都把根扎在泥土中——从秧苗地,到大块稻田;从五月落种发芽,到六月插秧,到十月收获;从青,到黄。没有人比它们更留恋泥土。此刻,它们以女巫的扫帚的姿态,借助一只手臂抡起的力量,短暂地脱离地心引力的束缚,在空中画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
呼!呼!呼!它在想些什么,会不会有一种眩晕感?
老把式抡起的秧把,总会稳稳地落向它最初想要去的地方。那是一块泥水交融之地,也是它未来落脚之地。秧把落地的一瞬,会击起一片水花,泥水四溅。对,那是泥水的欢呼,是土地对秧苗的欢迎仪式。
3
秧在空中飞,继而落在插秧绳旁。插秧绳在插秧的整个劳作过程中,起到一个规范的作用。沿着插秧绳的一侧,你往这个方向插过来,我往那个方向插过去。因为有了插秧绳,新插下的秧行直直的。
我们插下的秧行是艺术性的,像幼儿园里的孩子们画在纸上的新作品。这不仅跟我们的职业相关(各行各业都有),更与人的天性相关(天真被释放出来了)。秧行歪歪歪歪,一会儿就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
当然也不用修正回来,只要把那些歪走了的空白地方补上秧苗就可以了。最终这块田,这块画布,会被秧苗填满。
在田里插秧是一种倒退行走的动作,千百年来,没有人能超越一位唐朝的僧人,比他更准确地描述这个过程——“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很多寺庙是有福田的。农禅并重,以修行的心态劳作、诵经、坐禅,是寺庙僧人的修行内容,其实也何尝不是普通人日常修行的功课。有一年春天,我起心想约几位稻友一起,去常德的药山寺,与僧人一起插秧种田。后来因种种机缘未到,未能成行。
布袋和尚的诗句“后退原来是向前”,是每个在田间插秧劳作的人都有感受的。插秧的过程,甚至与你干任何别的事情一样,要经历“兴奋冲动—全情投入—激情消退—渐渐烦躁—生发厌倦—痛苦煎熬—咬牙坚持—心静如水—心生欢喜”这样一整个过程。想想看,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是如此?插秧这样一次劳作,是不是蕴含着无数的深意?布袋和尚的诗句里,不就是经历众多曲折之后,到心静如水,再到心生欢喜的结果吗?
要得到这样的感悟,你需要投入很长的时间才行。经历过的“悟”,与不曾经历的“悟”,到底是不同的。
云在青天水在瓶,稻友田间缓缓行。
4
秧在空中飞。这是一次小型的,闭门的,安静的,田间劳作。
5
秧终于不再飞了。我们把活儿都干完了。晚上,大家住在离五联村庄不远的一家叫“云湖仙境”的民宿里。草地上摆开了烧烤,餐桌上点起了蜡烛,头顶上升起了月亮,我们开始了“稻田TED”演讲。你已经知道了,美好的夜晚是舍不得太快过完的。
——以下是当天演讲目录:公益人物马俊河《沙漠上的男人,挡风沙的王子》;文艺青年王璐茜《从魔都回来,我在小城看月亮》;建筑师赵统光《怎样画一个世界,五分钟包学包会》;摄影师喜豆《碰巧活一场,不必太用力》;作家小荷婉婉《山野丽人》;古珠达人许丽虹&梁慧《人生越来越简单》;文艺青年吴卓平《我是如何成为一个胖子的:关于这个话题,我一个字也说不出》。
6
秧在梦中飞,飞呀飞。鸟鸣密集,密不透风,像连绵不断的雨。然后我醒来。我发现自己是在丛林的帐篷里醒来的,找水喝,却不愿起床,想想还是算了。
我是被鸟叫和阳光叫醒的,看时间才六点多钟。在树林里醒来的感觉很奇妙。我想起头一天傍晚,大家在插秧结束后去小河戏水的情景。河水清清好洗手呀。此时此刻,应该来听一曲岜农的歌。
在透过帐篷的晨曦的温暖光线里,我发了条朋友圈:
“一棵树出现的时候,一条河出现的时候,一片田出现的时候,人就可以很快回归到自然状态,成为一只鸟,一只松鼠,一只鱼,一只蜻蜓;松弛,随意,轻盈,自在,这些随即附体。珍贵的月亮星星,出现在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