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腰腹肌为主的躯干控制训练对偏瘫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2020-10-12李欣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0期

李欣

【摘 要】目的:探讨以腰腹肌为重点的躯干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治疗组,一组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以腰腹肌为重点的躯干控制训练。治疗前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平衡功能作出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BBS得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以腰腹肌为重点的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关键词】腰腹肌;躯干控制;脑卒中恢复期;平衡功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281-02

脑卒中又称中风和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损伤的疾病[1]。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其高死亡率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虽然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其致残率仍高达70%~80%[2]。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障碍之一,其恢复程度对患者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3]表明,良好的躯干主要肌群控制能力是维持躯体平衡的重要保障,对促进步行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通过影像学(CT/MRI)和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⑵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格拉斯哥评分>8分;⑷病程在3个月至1年;⑸Bobath坐位平衡处于2级及以上。排除标准:⑴蛛网膜下腔出血;⑵有严重心肺疾病或恶性进行性高血压病者;⑶严重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⑴患侧上下肢被动活动,5min/次,1次/d,每周6d;⑵患侧上下肢主要关节屈伸肌群肌力训练,10min/次,1次/d,每周6d;⑶翻身训练,5min/次,1次/d,每周6d;⑷患側下肢负重训练,10min/次,1次/d,每周6d;⑸平地步行训练,10min/次,1次/d,每周6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以腰腹肌为主的躯干控制训练,包括:⑴患者仰卧位,双膝并拢屈曲,双脚并拢踩在治疗床上,上半身缓慢抬起至肩胛骨离开床面并保持,双手交叉呈Bobath握手式,肘关节伸直,上肢尽量触碰膝盖,颈部尽量保持屈曲,维持数秒后回到起始位,5min/次,1次/d,每周6d;⑵患者端坐位,躯干保持伸直的状态下后倾,将重心由足底和坐骨结节前部转移至坐骨结节后部并保持2min,再缓慢恢复初始动作,5min/次,1次/d,每周6d;⑶患者站立位,缓慢弯腰捡起放在地上的沙袋,再缓慢站直,5min/次,1次/d,每周6d。

1.4 观察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1.5 评定方法:采用Berg平衡量表[4]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嘱患者做出:⑴由坐到站;⑵无支持站立;⑶无靠背坐位,双脚着地或放在凳子上;⑷由站到坐;⑸床—椅转移;⑹无支持下闭眼站立;⑺双足并拢站立;⑻站立位上肢前伸并向前移动;⑼站立位从地上捡起物品;⑽站立位转身向后看;⑾转身一周;⑿无支持站立位并将一只脚放在台阶上;⒀双足前后无支持站立;⒁单足站立。总分56分,共14项,每项由0—4分组成,得分越低,平衡功能越差。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3),治疗后两组的B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更显著。

3 讨论

作为脊柱的主动稳定系统,躯干肌的肌力和协调性是肢体活动和调节重心的基础。Bobath的观点认为,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躯干稳定性及肢体相对躯干分离运动的重新获得是康复治疗成功的标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家属在患者下肢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往往搀扶其进行步行训练,这往往形成典型的偏瘫步态,造成躯干异常姿势,最终导致误用综合征。因此,躯干控制能力的训练应优先于四肢肌力的训练及步行训练,作为平衡、协调及步行训练的基础。

腰腹肌是躯干肌群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腹直肌、腹横肌、腹内外斜肌、腰方肌、多裂肌和竖脊肌等核心肌肉群。王惠娟[5]利用表面肌电图证明在躯干进行屈伸活动时,脑卒中患者健侧与患侧的竖脊肌与腹直肌的激活程度不同(健侧高于患侧),并且两侧肌肉存在失衡,这表明了腰腹肌在动态平衡中的重要性。靳亚鲁等[6]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附加仰卧位腹肌训练联合立位高抬腿训练发现可以更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这证明了腹肌在保证正常身体对线及重心转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⑴未能利用表面肌电图精确分析单一肌肉的激活程度和对称指数;⑵缺乏去除腰腹肌影响的躯干控制训练组以判断腰腹肌与其他躯干核心肌群分别对平衡功能的影响程度;⑶样本量不足,尚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慧慧,卢艳华,李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干预治疗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4):117—120.

[2] 易汉娥,邹翠芳,宋玉荣等.神经外科ICU清醒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6):377—379.

[3] 凌畅泉,车革方,黄汉辉.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7,37(5):35—36.

[4] 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36-240.

[5] 王惠娟,江志锦,石真润等.脑卒中患者腰背屈伸肌表面肌电与坐位平衡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9):1054—1057.

[6] 靳亚鲁,张杨,王永慧等.仰卧位腹肌训练联合立位高抬腿训练对偏瘫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