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2020-10-12赵璐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为特征的智慧图书馆正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领域得到蓬勃展开。本文对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物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图书馆;RFID
随着科学技术、物质文化水品的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以读者为导向的前提下,图书馆必须能够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员工满足感也是管理的指标之一,因此在满足不断提高的读者需求同时不能过分增加员工的工作量。由此,图书管理中引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例如无线射频、信息化服务等功能。
现如今,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以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簡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管物联网技术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深入,不能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导致巨大的机会成本。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对物联网技术和嵌入式研发的深入研究,没有结合技术特点、用户需求、图书馆功能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因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一、相关基础理论
(一)物联网和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其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互联网仍然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部分,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延伸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细小物体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高度互联。物联网通过智慧感知、识别技术与大规模计算等高新科技,在当前的互联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慧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智慧化建筑,是智慧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但同时能够被切实感知的一种概念。
二、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相关策略、方法
(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1.加强标准与规范建设。
从21世纪初,我国就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开展了标准与规范的建设工作。它主要针对智慧图书馆的制定标准与规范框架及其发展战略、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制定标准与规范体系,促进我国智慧图书馆快速、科学和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2.培养管理人才,加强培训力度。
主要通过引进具有前沿学科的专业人才,逐步发展和完善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在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知识的扁平化和信息的指数增长。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不断丰富知识体系,不断接受培训和教育,才能不断发展知识体系,才能与当今社会的要求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理念同步发展。
因此,实施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整个智能图书馆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图书馆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智能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保障。
3.配备前瞻性硬件设施。
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硬件设施是骨架。因此,应进行合理的前瞻性分析,建设拓展性强的的网络架构和布线系统,为以后智慧化建设保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稳定的网络传输和大数据的数据并发、较好的数据调用是智慧图书馆服务能够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只有进行了良好的顶层设计,在硬件设施上具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才能打好智慧图书馆的骨架,使得在其基础上设计的解决方案得以良好的实施。
(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方法
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法上,需要将资源和服务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对图书馆流程进行良好的顶层设计,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架构分析、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重构图书馆系统架构,保障智慧图书馆的顺利实施。
1.建筑的智慧化。
智能建筑是建设各类图书馆的载体。传统的图书馆建设侧重于信息存储基础设施,而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实施首先需要实现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管理需要网络条件和专用软件的支持。智能图书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消防自动化系统、管道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系统、供电自动化系统、设备升级自动化系统等主要模块。建筑设施智能图书馆需要在数字控制环境下进行整个图书馆的建设,为读者创造一个舒适、智能、高效、舒适的阅读环境,从而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建筑智能化管理的更为重要的方便之处在于它能够使所有设备的运行智能化,并对图书馆的维护、人力物力和人性化服务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服务的智慧化。
智能图书馆具有智能操作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和需求自动处理借阅等相关事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自助服务,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效率和信息资源的周转率。在智能服务系统中,存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挖掘和利用等多元化的信息集成服务,以实现图书馆的综合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
3.管理的智慧化。
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智能信息服务、智能信息设备管理和智能用户管理。在信息集成中,工作人员根据RFID标签直接读取和存储数据,系统自动输入每个文档的注册信息并同步到RFID数据库。图书馆可以备份和比较RFID数据库,以防止可能的错误。通过信息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备份,进行自动综合分析与处理,为图书馆的人性化、智能化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三、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图书馆时代(卡片目录,重在收藏)→自动化图书馆时代(机读目录,以藏为主,藏用并举)→复合图书馆时代(元数据,以用为主,藏用并举)→数字图书馆时代(基数字资源,集成服务,用户个性化)→智慧图书馆(智慧信息系统,RFID 智慧管理)
1.系统设计目的。
借助RFID技术实现各种文献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处理书流,保障读者对书目数据、报刊数据、音像制品数据进行检索。将传统的文献信息用计数方式进行数字信息创建和存储,数据的处理按照标准化进行。对已经数字化的数据对象的检索,联检联查,代理对象的发布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
2.系统设计原则。
(1)智慧化原则;可以实现智慧化图书馆:基于RFID技术和NFC的应用,智能图书馆真正24小时开放;图书馆业务流程与重组:新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图书馆人员和人工成本的使用;图书馆服务读者会多样化、人性化;参考工作的重要性:突出显示库的区别和一般信息工具或网络的参考书,图书馆是读者和信息材料之间的中介。随着图书馆流通的减缓,参考咨询服务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要业务。
(2)服务的指导原则。在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技术、资源和服务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高新技术是实现必要资源和服务手段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结果。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下,互联网可以看作是资源的使用,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本质。强大的技术支持是图书馆支撑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和资源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服务是构建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基本目标,也是智能服务平台的基础。
(3)资源整合原则。资源整合是服务和管理智慧化图书馆的基本技术,是文献信息机构之间各种类型的文献建立服务和跨系统的集成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跨网络、跨媒体、跨馆际的物流快递。
(4)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资源集成的过程中,资源与读者总是相互连接的,包括资源与库之间的连接,包括相关资源与用户之间的互操作性。这是智能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图书馆发展的实践。例如,图书馆开发了智能购物车、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智能图书馆定位系统等。这些看似无人值守的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基于集群网络服务,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管理、后台物流集成、大型管理系统资源共享。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和互联网,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二)系统设计模块
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根据对智慧图书馆系统工作的详细调研,结合当前要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在规划中,将智慧图书馆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分为系统模块、读者功能模块、图书借阅归还模块等,每个模块又可以划分多個子功能模块。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安全模块是独立的,只有可信的授权用户才能登录特定的模块,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系统的读者模块设计。
读者模块的主要功能为信息查询与修改、借阅书籍等相应模块。
3.系统管理员模块设计。
图书馆系统的管理员模块是图书智慧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系统模块,包括用户信息数据库、借阅信息等模块。
4.图书借阅归还模块设计。
(1)近日超期查看服务,此项功能的实现主要完成显示近日超期的读者详细信息。
(2)图书借阅主要是通过支持输入模糊关键字进行图书 ID 等详细信息的查询和借阅操作,使读者和用户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图书的借阅。
(3)书籍续借主要是通过读者和书籍的有效信息,在书籍允许续借的条件下,让读者选择希望续借的图书书籍并完成续借流程,在通常情况下只能提供一次续借服务。
(4)书籍归还主要是通过书号和读者 ID 建立书籍和读者的关系,然后通过确认归还实现还书目的。
四、结束语
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总是通过积极运用前沿的信息技术促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以此来适应各个时期的重大技术变革。在大数据理念、云存储和云计算概念已经成熟的今天,图书馆建设要正视机遇与挑战,深化变革,熟练掌握各种前沿信息技术,以最快捷的方式吸收并提供更好的智慧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婴.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模式及特征分析[J].情报探索,2016(03):116-121.
[2]何志俊.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06):33-35.
[3]王宇婷,李永先.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导刊,2016(07):152-155.
[4]钟思.“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08):89-91.
[5]于淼淼.关于物联网时代图书馆定义和职能的几点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6(S1):23-26.
作者简介:赵璐(1986),女,汉,宿州,助理馆员,本科,南京图书馆,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