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分析

2020-10-12王慰宜

中国市场 2020年2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民营企业

王慰宜

[摘 要]批发零售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运行速度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批发零售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批发零售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国的批发零售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将助推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在此大背景下,要求民营企业要重视强化内控管理,健全内控管理体系,以提升内控管理有效性,为企业效益提升、管理创新助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市场经济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4.092

1 民营企业重视内控体系优化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升会计财会信息质量。民营企业能否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决策的科学性,而决策的科学性则依赖于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民营企业通过内控体系优化,可以从内控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审计监督等方面健全企业的管理体系,保证财会数据信息产生、处理、利用的规范性;同时可以降低工作失误,规避财务风险。[1]民营企业在实施内部管理后,可以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管控,促使信息流通更加透明,避免信息失真现象发生。

第二,有利于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企业发展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能否及时获悉市场内外有效信息,直接影响企业的有序运营。通过对企业的内控体系进行优化,可以将企业财务职能延伸到业务端,实现业财部门的信息高度共享,这能够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完善内控体系,可以实现对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的全流程管理,即产品设计、研发、销售到售后的一体化管理,这能够有效增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性。

2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其一,全员内控意识薄弱,但是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片面认为内控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只需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因而在具体的内控管理工作中,其他部门的配合度不够,积极性不强,降低内控效果。其二,内控广度、深度不足,部分企业的内控管理更多是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或者利润目标服务,而内控制度的设计、实施更多倾向于业务,而对于财务内控重视度不够;同时部分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过程中细化不足,内控制度没有与企业实际业务、财务相联系,这导致制度的可操行、有效性不强。[2]其三,缺乏内部审计监督体系,要发挥内控有效性,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企业应健全监督机制,发挥约束作用,以保证内控执行力度,然而部分企业的审计工作执行不到位,审计工作由财务人员负责,存在职责混淆、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因而导致监督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3 民营企业内控体系优化的有效对策

3.1 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培养专业管理型人才

内部治理环境是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要素。民营企业重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保证内控有效性。首先,企业应重视完善内控组织架构,优化职能体系,权责细化,对岗位职能与岗位人员的匹配性进行评估,确定最佳的岗位人才,对于岗位职责进行细化,责任到人,以防范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出现。其次,重视内控文化宣传,应重视加强内控制度、企业文化等的传播,使全员认识到强化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使工作人员明白财务内控管理与企业、部门、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最后,重视财务内控人才的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会或研讨会,以会带教,对企业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定向培训,培训中要涉及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普及、财务内控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财务内控的实际操作技巧,企业可以引导财务人员掌握会计电算化、ERP系统操作等技能,以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可以定期组织业务能力考评,以调动全员积极学习,提升专业水平。

3.2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首先,民营企业应重视自身的风险偏好设置风险目标,全面系统的持续的收集相关信息,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组织风险评估活动,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应注意准确识别与实现内控目标相关的内外部风险因子,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企业可以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及其影响程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以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和需要优先控制的风险;企业可以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其次,重视风险防范方法的选择,民营企业可以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授权审批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重大风险预警机制等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如授权审批来控制要求民营企业明确界定授权审批权限,合理界定岗位业务、职责范围、审批程序及相应责任,企业内部各级负责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力和承担责任,对于重大事项应采取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

3.3 建立健全检查监督和披露机制

首先,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民营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检查监督加护,并作为评价内部管理运营效果的重要依据。其次,对于检查中发现内控管理存在缺陷或者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改进的过程中应注意动态监督,并由负责人在内控评价报告中如实反映。

3.4 重视搭建信息化管控平台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时代对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营企业应重视引入先进的财务系统,如ERP系统,通过ERP系统可以将企业的实际管理需要与先进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打造企业全程一体化管理体系,打破各部门、区域、系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的壁垒,建立规范、高效的业务流程,实现销售、客户、库存、采购、人资、财务等的一体化管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帮助企业快速反应,推进业务发展。[3]民营企业采用ERP系统以后,销售模块可以实现销售价格、销售流程控制,还可以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库存管理模块可以实现采购过程可视化管理,库存实施掌控,对于库存信息可以实现同步更新,避免信息更新不及时影响决策或者运营,库存模块可设置安全预警,与传统的人工管理相比,更加高效,精准度高;财务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多账套管理,灵活性更高,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创建账套;同时基于该系统,民营企业可以实现业财的有效对接,可以解决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互孤立的状态。民营企业引入ERP系统,可以实现业务全面集成,流程自动衔接,全程无缝管理,决策精准高效,有助于企业的内控效率;同时借助信息化系统,可以简化流程,减少人工参与,能够保证财会信息的准确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要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重视管理创新、业务创新、财务创新,以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升市场竞争力。内控管理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民营企业应重视基于内控框架体系,对管理流程进行重塑,完善组织体系、优化信息系统、制定完善的绩效考评方案,形成全方位性的整体管控机制,向企業的管理提升和效益提升发力。民营企业健全内控体系可以推进企业管理逐渐向制度化、流程化和高效化转变,能够保证财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可以有效防范和识别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刘青,杨子锋,潘杰.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5):30-31.

[2]阙志强.分析企业内控制度与管理会计的职能优化[J].当代会计,2019(9).

[3]苗建宾.试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8(1):255.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体系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经济新常态下进出口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论民营企业创新的载体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