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38例临床观察

2020-10-12陈贵莲潘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失眠症针刺

陈贵莲 潘华

【摘 要】 目的: 观察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归脾汤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25(OH)D3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P<0.05);观察组改善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长、夜间觉醒次数及PSQI评分等各项睡眠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失眠症;心脾两虚;归脾汤;针刺;血清25-羟维生素D3

【中图分类號】R256.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5-0097-03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压力的增大,失眠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临床以镇静安眠、抗焦虑、抗抑郁类西医治疗为主,但改善睡眠质量效果不稳定,且具有成瘾性[1]。多数学者研究证实在传统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手法,能够在不产生药物成瘾的前提下,发挥调节脏腑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缓解失眠的作用[2]。笔者观察归脾汤联合针刺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18~63岁,平均(40.87±8.36)岁;病程1~23个月,平均(16.48±4.62)个月。观察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19~64岁,平均(41.12±8.45)岁;病程2~21个月,平均(15.74±4.3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M-3》[3]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中医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失眠症(不寐)的诊断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均>7 分,排除妊娠哺乳其妇女、既往精神病等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归脾汤治疗,方剂组成: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各15g,远志、茯苓、龙眼肉、酸枣仁各10g,木香、甘草(炙)各6g,加500mL水煎服,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刺治疗。工具选择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针灸针(规格:0.25mm×40mm,医疗器械证号:黔械注准20182270011);主穴:神门、百会、四神聪、三阴交、足三里、内关;配穴:心俞、脾俞。常规消毒后施针,针刺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泻法进行治疗,留针30min,每周治疗5d休息2d为1个疗程。两组均按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忌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保持情绪稳定。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所有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长及夜间觉醒次数,测定PSQI评分,用于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情况。其中PSQI包含24个条目(19个自评,5个他评),前18个自评下的成分按照3级评分法计分,总分0~2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②由专业人员于清晨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离心获取血清后,按照ELISA法并在试剂盒指示下检测两组血清25(OH)D3水平;③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5 疗效判定[4] 治愈: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佳,睡眠时间>6h,相关症状基本消失;好转: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较前改善明显,睡眠时间>3h,相关症状好转;未愈: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未延长,或相关症状未好转,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失眠主要以睡眠时间较短和睡眠深度不足为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中途易醒、多梦,彻夜未眠。失眠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等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患者容易产生药物依赖、且不良反应多[7]。

中医将失眠症归为“不寐”“不得眠”的范畴。基本病因概括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衡、营血不足,失眠症病位在心、脑。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由于劳心过度、伤心耗血、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安养心神,因此产生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血虚表现为患者面色萎黄或少华;气血不足表现为心慌、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缓弱;脾虚表现为食之无味、脾失健运、腹胀、便溏、胃纳差。本研究采用的归脾汤中,人参、黄芪补气;当归、龙眼肉养血;白术健脾;茯苓、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配合其他补气养血药物,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效。本研究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32%,且两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均有所改善,说明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效果确切。

观察组在归脾汤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神门、百会、四神聪、三阴交、足三里、内关、心俞、脾俞等穴位的方法,其中神门归少阴心经,具有养生安神的功效;百会位于督脉,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两处多有阳气汇集,皆起到平衡阴阳、安神益脑的作用;内关通阴维脉,行宁心静气、疏肝解郁之效;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具有健脾、调血、疏通心脉的功效;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配合心俞穴和脾俞穴,补心益脾,改善不寐。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32%,且观察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表明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相比较单一口服归脾汤的疗效更显著。

维生素D在人体内主要以25(OH)D3的形式存在。维生素D在调节睡眠障碍性疾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证实缺乏维生素D与帕金森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知功能损害关系密切,而维生素D可能与睡眠节律有关[8]。钱婷婷等[9]指出,慢性失眠症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患者,且適当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25(OH)D3水平(12.34±2.49)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8±1.67)nmol/L,说明归脾汤联合针刺能够有效降低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医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8-25.

[2]陈贵海,赵忠新.失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3-88.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M-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31-232.

[5]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260-263.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

[7]李海宏.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患者的中医证型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7,35(3):94-96.

[8]董青,李跃.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慢性失眠症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9):22-24.

[9]钱婷婷,李莹雪,徐劲,等.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对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9,18(1):71-75.

(收稿日期:2020-04-14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失眠症针刺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