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语境教学理论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2020-10-12余晓静
余晓静
传统的高中词汇教学割断了词汇与语境的相关联系,而这也势必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效率低下问题。为提高词汇教学有效性,相关教师必须由语境出发,寻找到词汇教学的合适突破口。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利用语境教学过程中让整个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显得更加明显。本文基于语境教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提出了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等三种基本语境类型。结合高中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利用语境教学这样一把金钥匙去开启更为高效的词汇教学课堂。
1. 高中词汇教学现状
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词汇教学往往成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而教师在教学英语词汇时也缺少正确方法的探讨,整个词汇教学模式显得较为单一。大多数时候,教师采用的方法仍是学生根据课后单词表的死记硬背。
这样的机械记忆模式导致了学生对于整个词汇课堂的畏惧,一些学生虽然记住了单词,但是这些单词在学生的脑海中也存在的较为混乱。特别是对于一些一词多义和歧义现象,学生了解的更是不太透彻。教师忽略了词汇教学与天然语境的相关联系,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词汇的深层理解和实际应用掌握得也不是太足。这导致了词汇教学课堂的不良状况,脱离语境的词汇教学会致使词汇教学过程中的生搬硬套。一些学生仍以学母语的方式进行词汇学习,整个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较为糟糕。
2. 利用上下文语境突破词汇教学难点
2.1做好一词多义的词义确定
高中生所要掌握的词汇比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数量更多,而它的各类词义也相对复杂。由此词义的确定也成了学生学习词汇最大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好上下文语境帮助学生突破词汇学习难点。
例如一词多义现象就是英语词汇教学中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从高中英语课本的词汇表进行观察,我们就能够发现只有一个意思的单词较少。大多数时候,英语单词都具有多种词义。为此在教学时教师也应该利用好上下文语境,教会学生一词多义词性的确定特点。例如在教学pick up这个词组时,如果不结合特定的语境,那么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因为pick up的多种词义而出现混淆。教师应将此单词置于特定的上下文语境,让学生清晰地对pick up此词组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这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列举出了如下几个例子:① He picked his cap up from the floor and stuck it back on his head. ②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beginning to pick up. ③ Raw lings had been picked up by police at his home. ④ Where did you pick up your Chinese? ⑤ When it had ended,I asked my dad to come and pick me. ⑥ He picked himself up and started running again. 显然,第一句中的pick up意思是捡起。而第二句则是好转,第三句为逮捕。第四句为学会,第五句接,第六句是爬起来。在不同的语境对应过程中,教师可以突破学生对于pick up此单词理解的混淆,最终结合上下文提高高中词汇教学质量。
2.2歧义句中词义的确定
语言大多都存在着指代不明的现象,对于英语教学来讲,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歧义现象。应用好上下文语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歧义寻找过程中提升自我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句子“Tom ran outside”中,由于outside做副词有“在外面”和“向外面”这两种意思。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只是从语法角度对其作出考虑,那么整个学习过程也必然会充满歧义。但是这时教师却可以通过将此单词放于具体的句子中帮助学生消除歧义,教师可运用例句When the fire fighters broke the lock and opened the door,Tom ran outside.(Tom当时肯定在屋内)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由此去消除理解中的一些歧义。又如在句子“Have you ever seen the Chinese dance?”,由于Chinese可以当作形容词“中国的”和名词“中国人”,而单词dance可以被当作是动词“跳舞”和名词“舞蹈”对于该句话的理解,学生也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接着将其代入语境The dragon dance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Have you ever seen the Chinese dance?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单词的具体用法。
2.3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词义
除了了解歧义句中的词义和认知一词多义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好上下文语境教学帮助学生猜测一些未知的单词。让学生在线索寻找过程中认真分析句子结构,由此来推测出整篇文章的具体布局特点。
例如在句子“The lack of movement caused the muscles to weaken。sometimes the weaknesses was permanent so the play 12 could never pray the sport again.”从句子后面所阐述的“永远不能再运动”来看,前面那句话必然是造成永远不能再运动的相关原因。教师可以借此推测出permanent的意思就是永久的。又如在句子“Without examinations,employers will look for employees from the highly respected schools and from families known to them a form of favoritism will replace equality.”由句子进行考虑来看a form of favoritism will replace equality與前一句是同位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句话对于前一句话的解释说明作用,由此推测出整个词语的具体所指。在教学时,教师需对某一特定的片段做出分析。在上下文联系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上文或者下文,找到其中的相互连接点。由此推测出未知单词词义,为高中词汇教学奠基。
3. 利用情景语境让词汇教学变得更为生动
以往的词汇教学过程大多是较为枯燥的,学生对于词汇教学的理解也停留在教师布置的词汇记忆任务方面。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进行一遍遍的讲解,学生对于整个词汇学习的兴趣明显不是太高。为改变此种教学现状,高中英语教师要结合好高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敏感的相关心理进行教学。
通过情景语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语境中去理解英语单词。例如在讲授与餐厅相关的词汇如order(点菜)、beer(啤酒)、cook(厨师)、book a table(订座)……由于这一类的词汇较多,如果学生在记单词时只是把词义记住,那么他们对于单词的认知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表层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单词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段用英语进行餐厅点菜的相关交流视频。过后,在视频播放完毕之后要求学生将此视频中出现的英语单词记录在自己的草稿纸上,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对与餐厅相关的单词进行及时补充。待学生做完这一系列活动之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给予其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在归纳总结过程中了解英语单词的实际特点。过后,教师再以分组模式要求学生模拟视频中的相关角色,在课堂上进行餐厅点菜的基本环节。自主制作剧本,对表演内容进行合适的补充。在这样的多样化教学课堂上,教师可借用真实的情景语境帮助学生探索相关词义,整个英语词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显得极高。
4. 利用文化语境培养学生的词汇交流意识
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的基本材料,它的教学过程也势必会受到文化的相关制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文化语境教学词汇,让学生在文化语境中提升自我的交流意识。
例如No fly tipping就是中国人在英国旅游时常见的标志,很多人以为这个标语的意思就是谢绝小费,实际上它表示的是禁止乱扔垃圾。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来看,tipping在英语中有一种古老的说法就表示倒垃圾。大约在1838年tipping开始把卡车里的垃圾倒空,随后通过不断地发展,它也表示了所有的垃圾。又如white day表示的并非晴天,而是黄道吉日。white lie也不是空白的谎言,而是善意的谎言。you are a lucky dog并不是骂人的话,而是你是一个幸运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抓住文化语境下的特殊英语词汇。帮助学生区分汉语、英语的相关区别,在文化引领之下保持整个英语词汇教学的交融性。建立具体的文化语境,让整个英语词汇教学课堂变得更具有效性。
语境教学理论是新时代教师可以借由提高词汇教学的一种重要理论,相关的英语教师需了解到不同语境教学理论对于整个词汇教学课堂的实际影响。借助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来让词汇教学的整体课堂变得更有活力,帮助学生从沉闷的词汇记忆中脱离出来,使学生在文化交融过程中了解语言的独特性质。教师须立足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适的语境教学方法。利用语境教学这样一把金钥匙,打开全新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课堂。
[1]陈晓英. 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考(综合版), 2015(02).
[2]张海倩. 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3]陈丽颖. 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03).
[4]聶丽丹. 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2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