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2020-10-12刘永桂

乡村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识别防治病虫害

刘永桂

[摘 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及粮食安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受病虫害侵袭,对其产量和品质带来了极大影响,减少了种植户的经济收益。本文主要对玉米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病虫害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识别;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4-104-2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1]。吉林省是著名的玉米黄金带、商品粮基地,玉米产量高、质量好,是全国产粮大省。但吉林省玉米常受病虫害侵袭,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户收入。如何对玉米病虫害进行有效识别和防治,是近年来农业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玉米常见病害和虫害的具体识别方法,帮助农户掌握基础的病虫害识别技术,促使农户在病情初期即可做出准确判断,抢抓治理时间,提高治理效果,从而提升玉米产量及品质。

1 玉米常见病害

玉米常见病害种类远远多于虫害,玉米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茎腐病和玉米黑穗病[2],具体识别和防治方法如下。

1.1 大斑病

1.1.1 病害表现。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还会为害叶鞘,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一旦发病可造成玉米不同程度减产。发病初期,先从玉米叶片根部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发病叶片上有病斑,初期为青灰色小斑点,再逐步扩大至变成暗褐色,最后整个叶片枯死。

1.1.2 防治方法。选取抗病品种,增强玉米后期的抗病能力,同时实行轮作,降低发病率[3]。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发病初期每667 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隔10 d喷防1次,连续喷施3次,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2 小斑病

1.2.1 病害表现。小斑病是玉米常见病害之一,一旦发病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此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同大斑病相同,该病为害部位也是玉米叶片,其果穗和籽粒均可遭受危害[4]。发病时,叶片上布满褐色斑点,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果穗苞叶染病时,病斑上会密生一些黑色霉状物,致使种子发黑。

1.2.2 防治方法。播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减少种子染病概率。同时,对地块进行深翻处理,破坏病菌生存环境。另外,玉米生长期应保证养分供应充足,确保玉米能健康生长,降低染病率。化学防治与大斑病防治方法相同,但要注意用药量,以防产生药害。

1.3 纹枯病

1.3.1 病害表现。纹枯病主要为害玉米叶鞘,严重时会致使茎秆染病。发病初期玉米基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斑点,随后逐步扩展形成连片病斑,病斑中部为灰褐色、边缘为深褐色。发病严重时玉米整个根茎部位变成灰白色,多雨湿润环境下会形成白色菌丝,造成玉米植株倒伏[5]。

1.3.2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清除田间杂物,减少病菌存活率。同时,应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及时排水,破坏病菌生存环境。化学防治主要在抽雄期进行,常用药剂有1%井冈霉素0.5 kg兑水200 kg、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应保护叶鞘。

1.4 茎腐病

1.4.1 病害表现。该病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存活于土壤中,主要通过浸染玉米根部致使植株染病。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为该病的暴发期,而且高温、高湿环境可为该病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1.4.2 防治方法。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保持适当的种植密度。雨后要及时进行排水,保持根部干燥,保证根部呼吸作用顺畅,同时实行轮作,可有效控制病情[6]。化学防治可施用生物制剂、生物菌肥或化学药剂,如用木霉菌拌种、木霉菌穴施配合细菌保种;每667 m2用激抗菌15 kg兑适量水或复合细胞分离素200倍稀释液浸种;每667 m2用生物钾肥1 kg兑适量水拌种,及时防治玉米螟。

1.5 黑穗病

1.5.1 病害表现。黑穗病为系统性浸染病害,发病后病穗短小,没有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均是一包黑粉[7]。该病染病率由苗期病菌浸染量决定,该病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危害严重时会造成绝收。我国各个玉米种植区均会发病。

1.5.2 防治方法。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选择抗病品种,有效降低染病率;进行药剂拌种,根据各地区环境和土壤成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进行拌种处理,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改变栽培措施,该病病菌主要残存在土壤和有机肥料中,实行轮作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菌存活率,从而降低玉米染病率。同时,可施用不带病残组织的净粪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土壤传病概率。

2 常见虫害

玉米常见虫害主要有蓟马、黏虫和玉米蚜虫,具体识别和防治方法如下。

2.1 蓟马

2.1.1 虫害表现。蓟马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方式是吸食植物汁液,受害植株叶片会呈现出灰白色小斑点,严重时使整个叶片枯死[8]。蓟马体长一般为1 mm,呈淡黄色或深褐色,该害虫的雄虫没有翅膀,雌虫有翅膀,翅膀呈黄褐色。其越冬方式主要是潜伏在残茬植株上,第2年春季开始繁殖后代,危害植株生长,雨季可有效抑制虫口数量。

2.1.2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并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处理,消灭越冬成虫;还可利用成虫的趋色性,在田間设置蓝色粘板进行防治[9]。化学防治主要是667 m2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40 g兑水喷雾,还可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混用喷雾防治。

2.2 黏虫

2.2.1 虫害表现。玉米黏虫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体长17~20 mm,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2.2.2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采用杀虫灯及配置糖醋液等方式减少虫口密度。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75~100 g或40%毒死蜱乳油75~100 g兑水40 kg、20%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 000倍液均匀喷雾进行化学防治。

2.3 蚜虫

2.3.1 害虫表现。该害虫主要以吸食玉米植株汁液的方式阻碍玉米生长。该虫害体长1.5~2.5 mm,头部和胸部为黑色,腹部常为灰绿色,腹管前有暗色斑点。没有翅膀的蚜虫常为卵形,成虫为深绿色[10]。

2.3.2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清除田间杂草,从而破坏害虫生长环境,避免虫害大面积发生。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抗逆性。要想快速防治该虫害,可采用40%氧化乐果50~100倍液进行涂茎处理。另外,可用氧化乐果与细沙混合搅拌,均匀撒在虫害发生地块上,可有效防治该虫害。

2.4 玉米螟

2.4.1 害虫表现。玉米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虫害之一,其主要危害方式是啃食玉米植株整个地上部分。成虫一般为黄褐色,体长12 mm左右,体侧生有翅膀,可进行短距离迁徙;有触角,前翅为黄褐色,有2条褐色波状横纹,后翅为灰褐色,极易识别。

2.4.2 防治方法。该虫害发生前期可在田间施放赤眼蜂进行预防,但这种方法仅适用于虫害发生前期。当虫害大面积发生时,需采用一定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用菊酯类农药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或采用0.3%辛硫磷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向玉米心叶内施用进行防治。

3 结语

通过对玉米常见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的介绍,可向农民普及专业技术知识,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受益,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保证农户经济效益,减少农户损失。

参考文献

[1]高建勇.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6(8):26.

[2]张玉恒.玉米几种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6(3):110.

[3]叶坤浩,龚国淑,祁小波,等.几种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5(4):154-159.

[4]闫聚财,周俊杰.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66.

[5]杜明辉,陈焕容,刘丽敏.常见玉米病虫害及防治[J].现代化农业,2012(7):11-12.

[6]李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J].种业导刊,2012(5):25.

[7]郭成,徐生军,金社林.2015年甘肃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6(4):1-3.

[8]李秀芬.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方法探究[J].福建农业,2015(1):80-81.

[9]张雅莉.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应对策略[J].中国农业信息,2015(7):80.

[10]陳淑芹,谢义旭,刘春潮,等.芮城县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1):62-63,65.

猜你喜欢

识别防治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论犯罪危险人格的识别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