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后连续3天随访血常规和CRP在发现早期感染并避免重症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2020-10-12李松饶睿曾杰李志鑫王俐
李松 饶睿 曾杰 李志鑫 王俐
【摘 要】目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一般3天内生理性升高,难以运用作为感染指标进行3日内评价新生儿感染情况及指导抗生素应用。C-反映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血清CRP 水平与各种细菌感染、损伤和免疫反应的发生发展相关,且感染发生后其反应时间较短,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CRP在新生儿早期感染(3日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第1季度在我院妇产科生产后转入我科新生儿为观察组,共195例。选取同期我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同等条件下所收治新生儿为对照组,共153例。观察组连续3日随访血常规和CRP,对照组按需进行血常规和CRP检查。观察组进行感染可能性预测,并早期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儿最终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病例数、发生重症感染病例数(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最终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病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发生重症感染病例数、死亡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特别是出生后3天内连续随访新生儿血常规和CRP有助于发现新生儿早期感染,早期进行干预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新生儿发生重症感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关键词】CRP、新生儿早期感染;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699.4;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034-02
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新生儿容易发生细菌感染甚至败血症,危害极大,若延误治疗时机可能发生颅内感染,甚至新生儿死亡[1]。另外新生儿感染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感染初期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故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因此,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早期治疗可减少重症感染发生率,并降低死亡率。临床工作中,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为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培养,均是反映组织损伤或炎症的重要指标[2,3]。其中PCT特异性较CRP高,但由于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存在生理性PCT高,故对发现感染有一定的滞后性。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但其培养周期长,对标本的采集要求较高,且采集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也不适用于发现早期感染。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但是CRP特异性不如PCT、血常规,感染24内CRP可无明显变化,但血常规、CRP检验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且经济,故本研究采取连续随访的方式克服其短板。拟为临床工作探索有效发现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方案,并指导抗生素使用。
1 研究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同时在我市两个新生儿中心进行:对照组(A组):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观察组(B组):乐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采集2020年1月至3月刚出生新生儿病例资料。组A入院新生儿均完善血常规、血培养,组B完善血培养,连续3天随访血常规,比较两组患儿细菌性感染发生率、重症感染发生率,死亡率。所有新生儿均来自各自医院产科,所有新生儿如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均使用抗生素,CRP大于8mg/L者使用抗生素。组A在血培养阴性后停抗生素。组B在连续随访3天,CRP均小于8mg/L,可临床排除感染后停抗生素。出生后72小时完善PCT。小于30周新生儿两院均使用了抗生素,故不入组。出生后即使用有創呼吸机者不入组。血培养阳性为确诊细菌感染性败血症。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组A)与观察组(组B)两组患儿基本信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确诊细菌感染性败血症(血培养阳性)发生率比较,组A、组B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败血症诊断率比较,组A、组B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发生率比较,组A、组B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A发生NEC 2例,组B无NEC病例。组A死亡2例,组B死亡1例,均非血培养阳性者。组A死亡者1例为NEC,1例为重症感染者。组B死亡者为重症感染者。组A死亡率高于组B,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感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新生儿早期感染指发生在出生后7天内的感染。由于新生儿本身的特殊性,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严重者会诱发其他安全隐患甚至出现死亡。
CRP 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时显著增高[4],可作为新生儿感染评价指标。新生儿感染有一定的高危因素,如胎膜早破[2]、出生强母亲发热、羊水粪染、母亲糖尿病等等。当存在高危因素时,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在抗生素的使用疗程时间上较难把握,后期如无明显感染征像者可在血培养阴性后停用,组A即是采用了此方案,而组B即使用了连续3天随访血常规、CRP的方案,3天后如血常规均无异常,则停用抗生素,客观上缩短了部分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避免了过度使用抗生素。本研究中,所有新生儿均完善了血培养,结果阳性率无明显差别,但因血培养周期较长,不适合用于早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指导。同样的,出生后72小时内PCT存在生理性增高,也不适合对出生后的抗生素使用进行指导。本研究为了克服血培养、PCT在时间上的短板,组B采取连续随访血常规、CRP的方法,3个血常规若其中一个大于8mg/L,则加用抗生素抗感染,同时采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发展为重症病例,为治疗赢得时间,最终减少死亡率。本研究中组A重症感染发生率为3%,组B为1%,有明显差异,提示通过连续随访血常规、CRP指导初期抗生素的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另外组A死亡率为1%,组B死亡率为0.5%,有明显差异,可以看出,连续随访血常规、CRP指导抗生素使用,在降低重症感染率的同时死亡率也随之得到下降。
综上所述,新生儿感染是威胁新生儿生存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新生儿感染、甚至败血症的临床症状非常不典型。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各种感染指标配合、综合分析来指导完善治疗方案。连续随访血常规、CRP在本研究中体现了一定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不仅及时、有效的指导了抗生素的运用,降低重症感染率和死亡率,而且在客观上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可作为临床工作中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刁志英,刘天鉴,钱爱民,陈惠香,王芳.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诊断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04):84-86.
[2] 宋欢欢,刘玉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预测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中的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02):90-91.
[3] 杨小媛,叶慧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2):84-86.
[4] Al-Zahrani A K ,Ghonaim M M ,Hussein Y M ,et al.Evaluation of recent methods versus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diagnosis of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J].J Infect Dev Ctries ,2015 ,9(4) :388-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