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特色产业国内外研究综述

2020-10-12王静

中国市场 2020年22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特色产业县域

[摘 要]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并发挥本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的比较优势,实现县域产业结构优化演进,而且也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路径。文章对国内外县域特色产业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我国县域特色产业探寻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提供有益借鉴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县域;特色产业;研究综述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2.052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壮大县域经济应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1]。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口市石山镇施茶村视察时指出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县域经济是一种产业经济[2],而县域特色产业则是县域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板块。县域特色产业的“特色”在于它是以县域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或独特的人文环境及传统习俗为基础,形成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并发挥本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的比较优势,实现县域产业结构优化演进,也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路径。文章对国内外县域特色产业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我国县域特色产业探寻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提供有益借鉴和智力支持。

1 国外县域特色产业研究综述

在中国,“县域”的概念主要是指县级行政区域。由于行政区划体系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县域范围差异较大。因此,文章对国外研究文献的选择主要涵盖了与中国县域范围相近的小尺度区域产业研究。

1.1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与区域功能定位

国外有关特色产业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对于区域功能定位以及对区域功能演化的分析中。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了“农业区位理论思想”,探索农业生产的地区配置原则。其后,韦伯、克里斯塔勒、廖什等学者相继提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中心地理论)以及市场区位论,这些区位理论的根本宗旨在于揭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其主要研究对象集中不同产业活动的区位选择及资源空间配置[3]。在此基础上,Kojima K (2000)阐释了特色产业发展与区域功能演化的关系,他指出区域特色产业一般是由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发展而来,伴随着技术、资金、人才的积累,该区域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优势部门将逐渐发生转移,进而推动区域功能的演化[4]。Gabe T(2003)进一步指出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以区域生产功能的定位为基础的。他研究了美国缅因州产业集群与新企业开业率及新商业形态形成的关系,发现缅因州最本地化的产业(如伐木、木器加工、造船、水上服务、酒店、汽车旅馆等)都是依赖其丰裕的森林资源、大洋洲沿线的地理位置以及温和的海洋气候[5]。

1.2 縣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Sorensen T(1996)以昆士兰中部四个城镇地方经济及特色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包括领导者、政治、文化、环境以及特殊地理区位等复杂驱动因子对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6]。Birukawa S(1978)基于地域生态理论思想,指出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诸因素(自然条件、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条件、产业基础、人力及技术资源、市场潜力)的共栖影响力以及居于产业链上各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应重视地域及影响地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各因素,不同发展水平、结构的区域其特色产业发展机制应当存在差异[7]。与Birukawa S(1978)的研究结论相似,Wang D(2009)对农业结构调整下的北京郑章村特色药用作物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产业萎缩趋势主要归因于政府的政策调整,全球化趋势、社会形势及市场力量也是造成郑章村特色产业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8]。Brenner(2006)依据聚类理论模型对德国441个行政区域内涉及的104种制造行业进行比较分析,甄别出54个特色产业集群,并指出集群内特色产业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大小取决于区域内与区位相关的自然资源、文化历史以及人力资源等[9]。

1.3 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国外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Schmitz(1995)以意大利及部分欧洲地区本土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指出特色产业发展应当从当地外部经济及集群联合行动中获得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应对机遇和危机时需要从单纯依靠外部经济向依靠集群联合行动转变,以提升集体效率为目的的特色产业集群化及经营主体网络化应成为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遵循的模式[10]。Sydow J(2010)基于结构网络的中心概念,研究了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地区光学特色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指出同类产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地理区位临近促进了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该取决于对区域资源和规则良好的运用和规划[11]。Kong H Z(2010)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了该模型的有效性[12]。Yu-Ju Lin(2013)以台湾本土特色产业发展和产品创新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本土生活文化特征和本土精神与本土特色产品的创新显著正相关;二是成功的本土特色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内心层面、行为层面及反思层面三个层次的情感设计。三是地方特色产业与体验经济理念的融合产业集群是促进地方特色产业优化转型及通过跨学科协作提升协同效应的有效模式[13]。Shi X (2015)认为在现代商业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加强供应链创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特色产业产品和服务与客户需求相结合,是创造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有效路径[14]。

2 国内县域特色产业研究综述

郭京福(2006)指出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区域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而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15]。 国内对县域特色产业的研究较为丰富,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区域效应以及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及精准扶贫的关系研究等方面。

2.1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迈克尔·波特(1990)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区域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16]。在国内,随着乡镇企业的规模壮大和空间集聚,各类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发展,成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Liu S(2010)运用组织生态学理论分析了赣州脐橙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并指出自然环境因素、顾客因素、政治因素都对赣州脐橙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7]。光娅(2018)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分析了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的发展现状及现实问题,提出打造产业集群专业镇的新举措[18]。李平(2016)认为县域产业集群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已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探索了“政产学研”合作运行模式以提升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9]。张玲(2015)指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形式,应该从制度创新、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以及集群网络创新等方面加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进而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20]。江华峰(2014)以高阳县为研究对象,开展县域层面特色产业集群的实证典型调研,并提出应以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产业融合及县域产业环境建设作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21]。杨敬宇(2013)认为中药产业区域集群建设是甘肃县域特色中药产业发展的组织导向[22]。

2.2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区域效应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及竞争机制等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不同企业、产业及地区间的竞争及对资源的更为有效的利用。侯仲凯(2016)以西藏73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选取33个指标,使用SPSS19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对西藏各市、区、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输出结果对各县市发展中的优势及障碍因子进行探讨,旨为决策部门对西藏各县市发展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3]。王爱民(2016)对天祝县2003—2012年种植面积较大且地域特色明显的3种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表明:天祝县马铃薯和油菜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可以大力发展;蔬菜作为天祝县一个具有后发优势的产业,规模比较优势明显,具有潜在的发展潜力[24]。邓文(2016)以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选择稻谷、油菜籽、蔬菜、茶叶、柑橘、烟叶、生猪、水产品8种特色優势农产品,研究了区域分布演变情况[25]。申瑶(2017)对苍南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运用SWOT分析法对苍南县特色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地实际,在众多发展对策中选择了理顺产业体系、优化空间布局两条发展对策[26]。

2.3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及精准扶贫

郝华勇(2018)认为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导向,特色产业逐步成为农村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以特色产业为载体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升级新业态、开辟新模式、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途径[27]。 该观点也得到了刘海洋(2018)[28]的认同。李玉双(2018)认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而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在于特色产业打造,并从特色产业的选择与规划布局、文化注入与品牌塑造、龙头企业培育与产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以特色产业为载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29]。崔彩周(2018)根据不同区位条件将我国乡村大致划分为城郊地区、靠近工业园区、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区及经济社会条件落后的山区四类典型地区,并探讨不同地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30]。胡继亮,陈瑶(2018)以秦巴山区竹溪县为例,研究了特色产业培育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性关系,他指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存在的农户产业脱贫思想、技术禀赋及民众生态环境意识的缺失,精准选择特色产业,通过扶贫宣传与技能培训激发农户能动性是特色产业发展的现实路径[31]。

3 结论与展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县域特色产业”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国外对特色产业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证层面都较为丰富。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与区域功能演化的共生关系以及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地域生态理论等的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梳理,并且提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机制应根据其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结构而有所差异;实证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典型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甄别以及实证分析区域要素禀赋差异与特色产业集群演化发展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国内对于特色产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政策研究的宏观层面及县域典型特色产业案例研究的微观层面,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3.1 县域特色产业研究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

首先,现有县域特色产业研究多为定性研究,研究内容多停留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及路径障碍分析,缺乏对县域特色产业形成和演化机理的系统性分析。其次,对县域特色产业的定量研究明显不足,仅有的定量分析也是从政府政策、资源禀赋、市场区位、生产及市场规模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优势层面的分析,难以实现对县域特色产业影响因素模型全面系统的构建和定量分析,同时对县域特色产业空间布局及结构调整的定量分析也十分不足。

3.2 县域特色产业的研究视角较为狭窄

我国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总结及发展效应的评价,总体来说,文献研究滞后于特色产业发展,没有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与时俱进的发展视角。例如特色产业发展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打造“一县一业”,突破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同质化瓶颈?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重塑县域特色产业链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18447.htm.

[2]李文祥.县域经济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KOJIMA K . The “flying geese”model of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origin, theoretical extensions, and regional policy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0, 11(4):375-401.

[5] GABE T . Loc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new business Activity[J]. Growth and Change, 2003, 34(1):17-39.

[6]SORENSEN T, EPPS R. Leadership and local development: dimensions of leadership in four central Queensland towns[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96, 12(2):113-125.

[7]BIRUKAWA S, YAMAMOTO S. Ecological system of village on the coast[M].Tokyo: Ninomiyashoten Press,1978.

[8]WANG D , SI Y F , ZHANG W Z ,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changes in the urban shadow of Beijing metropolis under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China[J].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3(1).

[9]BRENNER, THOMAS. Identification of local Industrial clusters in Germany[J].Regional Studies, 2006, 40(9):991-1004.

[10]SCHMITZ, HUBERT. Collective efficiency: growth path for small‐scale industry[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5, 31(4):529-566.

[11]SYDOW J, LERCH F, STABER U. Planning for path dependence? The case of a network in the Berlin-Brandenburg optics cluster[J]. Economic Geography, 2010, 86(2): 173-195.

[12] KONG H Z, KONG Q 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unty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 Cybernetics,2010.

[13]YU-JU LIN, WEI-HAN Chen, TAI-JUI WANG. Exploring local characteristic product analysis from an emotional design perspective[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oss-cultural Design,2013.

[14]SHI X . Research on logistics marketing based on local characteristic economy industrial cluster[M]// Proceedings of China Modern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5.

[15]郭京福,毛海軍.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6]POTER M.Compet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US:Free Press,1990:43.

[17] LIU S. Notice of retraction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Ganzhou navel orang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ecology[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 E-government,2010.

[18]光娅.基于乡村振兴的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的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9):35-42.

[19]李平,雷冬海,赵侠,等.辽宁高校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6(10):7-11.

[20]张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以河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5(26):235-237.

[21]江华锋,李玉娥,付秀彬.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以河北高阳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4(3):98-99.

[22]杨敬宇,张维.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甘肃县域现代中药产业发展[J].开发研究,2013(2):50-54.

[23]侯仲凯, 何卓静.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藏县域优势产业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6(37).

[24]王爱民, 陈其兵. 天祝县民族地区特色农作物比较优势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4):31-37.

[25]邓文, 刘英, 祝琪雅, 等. 湖南优势农产品生产县域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11).

[26]申瑶. 基于SWOT分析的苍南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7.

[27]郝华勇.基于特色产业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以中医药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20(6):74-81.

[28]刘海洋.乡村产业振兴路径:优化升级与三产融合[J].经济纵横,2018(11):111-116.

[29]李玉双,邓彬.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湖湘论坛,2018,31(6):159-165.

[30]崔彩周. 乡村产业兴旺的特色路径分析[J].中州学刊, 2018 (8):53-58.

[31]胡继亮,陈瑤.精准扶贫之特色产业培育探析——以秦巴山区竹溪县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4):166-170.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9B-191)。

[作者简介]王静(1981—),女,山东夏津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金融、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特色产业县域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