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家庭主场”下家园共育工作开展的思考

2020-10-12苗淼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养共育育儿

苗淼

家长会、半日开放、亲子实践……幼儿园曾用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然而,疫情的意外到来,将家园共育的主场从幼儿园瞬间拉回到家庭,原有“丰富多彩”且“百试不爽”的家园共育内容和形式像是一夜之间失去魔法,突然没有了着力点。这不禁让一线的幼教工作者重新思考“家庭主场”下的家园共育究竟该如何开展。

换位思考,识别家长的育儿需求。疫情期间,开学延迟,为了帮助幼儿拥有丰富、有质量的居家生活,各地幼兒园纷纷响应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努力构建居家教养资源库,内容囊括五大领域,形式兼顾手工、律动、阅读、体能游戏等……且不说这些资源是否考虑了幼儿疫情期间的生活、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符合家长的育儿需求也要打个问号。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与家长携手努力的结果。那些数量充足、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居家教养资源看似要解决家长的育儿问题,追求幼儿全面发展,却大多站在“幼儿园立场”,从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现有资源出发。在家长忙着复工,老人难以沟通等导致共育一方“掉线”的情况下,如果还一味秉承“幼儿园立场”,忽略对疫情当下个体家庭教养状态和家长育儿需求的了解,家园共育将难以获得真正的实效。因此,当个体家庭成为家园共育的主场时,相比于快速出炉、精心策划的居家教养资源而言,幼儿园学会换位,站在家长的角度重新思考,通过“需求问卷”“沟通对话”等形式了解疫情期间家长的居家教养状况,解读家长的育儿需求。如此,幼儿园才能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家园共育才能找对方向。

做好观察,发现家长的教育智慧。疫情期间,为了引导家长更好地配合、落实幼儿园的教育设想,教师将其“专业”化作居家教养资源中一条条细致的指导建议,小到绘本阅读启发式提问,大到体育游戏的拓展玩法。本是教师精琢细磨的教育建议到了家长那里却成了僵硬的问答题。不禁要反思幼儿园是否过于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却忽略“家长不是教师”的事实,更忽略了对家长与幼儿居家真实互动的观察。

家长积极分享的幼儿“卷袜子”“做披萨”“玩过家家”活动无一不是个体家庭根据当下的生活生成并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它们生动、有趣、有质量,同样能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的专业引领应基于对个体家庭教养情况的理智观察和判断,发现家长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发挥家长的育儿优势。如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育儿话聊”“育儿故事”等家长微沙龙活动,鼓励家长分享优秀的育儿经验,讨论育儿困惑,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梳理和完善,引领家长进一步明晰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

夯实专业能力,做好家长育儿指导。疫情期间,幼儿长期居家且不能外出这一事实为家长育儿带来挑战、压力。此时,向家长们伸出“橄榄枝”,为居家陪伴幼儿存在困难的家长给予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是幼儿教师的职责。然而,面对家长们抱怨的“吃饭难”“不睡觉”“爱哭闹”等育儿困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突然有些捉襟见肘,多是以经验谈经验,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有的甚至偏离科学的育儿理念。

这需要幼儿园对教师专业结构本身进行反思。相比于精细的教学设计能力、环境创设能力而言,深入理解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具备全面的幼儿发展理论是幼儿教师专业的内功。如此,才能科学地解答家长们的育儿困惑,建立专业形象。

创新家园共育,引领家长的教育理念。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理念相符是家园共育的前提,否则无论是正常时期,还是突发事件时期,家长与幼儿园的共育都会缺少实质性的互动。家长正确教育理念的形成并非一蹴即就,需要幼儿园“日常功夫”下到位。当前幼儿园开展的家长会、半日开放等活动虽有家长的出席,却无家长的参与之实,而是变成教师宣讲教育成果的会议专场,或是表演“专业”的秀场,缺乏对家长教育理念的有效引领。因此,幼儿园要创新家园共育,通过问卷调查、日常育儿沟通等平等对话梳理家长共性的育儿需求和问题,并通过“现场观察”“体验游戏”等多样的家园活动,引领家长发现、理解儿童视角,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幼儿园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疫情对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而言,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历练。它让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习以为常的家园共育内容、形式进行再思考,对于自己的职责与定位进行再思考,对幼教工作者重新理解、践行“尊重”“平等”“合作”的家园共育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教养共育育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跟踪导练(三)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育儿神器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