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沟通技巧

2020-10-12朴利萍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采访民生新闻沟通技巧

摘要:民生新闻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民生新闻的特殊性,记者往往会采访到各种各样的受访者,这也对记着的采访、沟通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现阶段记者在进行民生新闻采访时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加强知识储备、做好准备工作、注重交流方式以及注重提问方式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民生新闻;采访;记者;沟通技巧

引言:

民生新闻以老百姓的生活为出发点,借助日常的视角来展现平民的生活。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通过与受访者沟通,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进而提升民生新闻的价值。受访者范围的扩大也给记者的采访工作带来了阻碍,因此为有效提升采访质量,记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访技巧,把握采访时的主动权。

1.现阶段记者在进行民生新闻采访时遇到的问题

1.1记者本身的专业素养较低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新鲜血液成为了新闻采访工作者,但由于实践经验与专业技巧上的欠缺,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很多年轻的记者缺乏端正的态度,在采访之前凭借想象提前撰写稿件,但由于与实际的情况不符合也只能重新写。民生新闻在很多时候属于突发情况,记者在前往采访时应提前构思采访思路,而不是临场发挥,导致影响采访的效果。同时,一些新闻记者缺乏专业的提问技巧与科学的采访方式,忽略细节、过于僵化,使得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琐碎、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明显,很难满足大众在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的信息需求[1]。

1.2采访对象不配合或不健谈

采访对象的配合程度对民生新闻的采访效果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但很多时候采访对象并不非常配合,难以完成同记者的良好互动。缺乏默契的配合不仅给采访带来不便,还会使得记者难以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通常是因为采访的话题较为敏感,或对新闻记者不够信任。另外,由于背景、个性不同,受访者的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有时表述得过于含糊,也会影响记者提取信息,进而难以有效推进采访。还有一部分受访者在采访时会口若悬河,通常会说很长时间,虽然表达了很多内容,但实际有用的信息却较少。这就要求记者要根据受访者的特性选择采访方式,简化提问流程,最大限度地提升访问质量。

2.提升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沟通技巧的措施

2.1加强知识储备

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丰富的专业文化素养不仅是一名优秀记者的必备条件,还可以帮助民生新闻记者发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民生新闻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这也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储备,并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在新的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的记者必须注重对自身素养加以提升,始终坚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采访时要做到理性与灵活,不断提升新闻关注度。因此,电视台也应加大对民生新闻记者的培养力度,通过强化强化技术考核,进而提升记者的专业技术水平。鼓励记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进而有效促进民生新闻采访的与时俱进,为提升新闻采访质量奠定基础。

2.2做好准备工作

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记者需要做足准备工作,了解受访者的背景信息与兴趣爱好,只有在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在采访中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提出受访者感兴趣的话题,实现良好的采访和沟通。加强了解是制造共同话题的前提,从而提取出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为进一步提升访谈的质量,新闻记者要对新闻事件的背景条件与人物信息进行调查,并列出问题提纲,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筛选。例如在采访一名作家的时候,要了解该作家的重要作品与经历,在掌握作品的特色及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制造共同话题,针对作品与作家展开讨论。同时还需要掌握受访者的脾气性格与行为习惯,并在采访中尽量配合,避免讨论禁忌的话题,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采访氛围,有效提升沟通、采访的效果[2]。

2.3注重交流方式

很多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優越感,这使得采访的态度也会显得傲慢,阻碍了采访的顺利推进。在民生新闻的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应保持与受访者的平等状态,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受访者。在沟通时,记者应保持不卑不亢、礼貌尊重,避免高人一等的采访态度,做到理性、平和。同时,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保持真诚的态度,避免使用攻击性的话语与提出不合理的问题。新闻记者要保持较高的职业素养,把握当前新闻环境下的舆论导向。并且可以在采访工作中随机应变,掌握科学的新闻方向。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新闻采集能力,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实现与受访者的良好沟通。新闻记者还需及时掌握采访者反映的问题,对后续报道进行优化。

2.4注重提问方式

提出问题是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民生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需要在第一时间抓住重点,避免幼稚、无意义的提问。针对不同背景、年龄、知识水平的人群,采取的提问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可以对专家、知识分子采取开放式的提问方式,而老人、小孩则应从简单、具体的问题入手。同时还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提问技巧,除了引导式、委婉式的提问方式,民生新闻记者还应站在受访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情绪变化。只有与受访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进一步提升采访的效果。同时记者还需在完成采访后加以完善,进而从实践中促进采访技巧的提升。

结论:

面对目前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水平有限、受访对象不配合等问题,记者应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专业技巧与综合素质。在实际采访的过程中,通过运用采访与沟通技巧,从而应对采访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升采访效率。同时也可以更完整地展现群众生活,提升民生新闻的稿件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宏滋.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沟通技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24):168-169.

[2]王玉江.新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4):171.

作者简介:朴利萍(1980.4.15)女,民族:朝鲜族,籍贯:吉林,学历:大学,职称:编辑,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猜你喜欢

采访民生新闻沟通技巧
运用新媒体串联《沟通技巧》教学的课堂实践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