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构建的路径模型
——基于湖南省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的案例研究
2020-10-12郑尚郑浪
文/郑尚 郑浪
产业脱贫是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1]。作为脱贫攻坚七大行动之首,湖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出了“四跟四走”模式的产业扶贫新路径。永州市金洞管理区作为湖南省重点脱贫攻坚的对象,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19年年底,产业扶贫项目点达到100多个,全区累计减少贫困村15个、减贫18000多人,贫困发生率从33%下降至1.02%。可以说,产业扶贫项目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全省答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贡献了力量。
一、基本情况
金洞管理区坐落于祁阳县南部,东与常宁市毗邻,东南靠桂阳县,南与新田、宁远相连,西与双牌、零陵接壤,北与祁阳县交界。现有7个乡、1个镇、6个林业分场、2个林业工区,拥有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8万多的人口。金洞林木幽深、景色优美、气候舒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二、产业扶贫路径选择
金洞管理区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全面遵循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四跟四走”产业经营模式,致力打造“特色农业+精准扶贫”“生态旅游+精准扶贫”“生态种养+精准扶贫”特色产业,将贫困户的利益与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形成长效联结机制,基本做到了扶贫产业“沉下去”、脱贫成效“提上来”。
(一)农林产业扶贫
金洞管理区谨遵“一乡一品、一村一业”指导思想,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引导及推动各乡发展特色产业。如楠竹低改项目、仙草扶贫项目、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在楚旺农牧有限公司的引领以及湖南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全区12个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1700多户6000多人实现了脱贫摘帽。金洞林场作为三湘国有林业第一场,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在实行分区、分级管理的基础上,依托凤凰花卉苗木基地,引导周边5个贫困村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并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就近就地就业1700余人,实现了年均人增收1500多元的目标。
(二)旅游扶贫
金洞管理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总蓄积量将近300万m3,拥有金洞时光隧洞漂流项目和举世闻名的国家森林公园。依托于绿水青山,金洞管理区大力推进“旅游+农业/就业+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庭院经济+农家乐”脱贫新招,依托金洞漂流公司,不仅带动了当地1200多个贫困人口发展旅游产业,帮扶了400多贫困人口,还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产业链条的延伸,为可持续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资产收益扶贫
金洞管理区利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光伏扶贫工程,形成了“光伏+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新模式。该区精准扶贫的做法是:1.政府牵头成立光伏扶贫领导小组,落实选址;2.财政专项解决资金,贫困户成立合作社,以股东形式自愿入股;3.同时制定相关督查考核机制,确保贫困户从中持续获得收益。截至2018年年底,金洞管理区已全面建成总装机容量1200KW的光伏发电系统,受益贫困村多达20户,为贫困户送上了“阳光存折”,照亮了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
图1 金洞管理区产业扶贫路径图
三、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文章通过对金洞管理区产业扶贫项目的调查,以及相关文献,总结出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一)扶贫产业项目选择管理机制
产业扶贫要以产业振兴为最终目标,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结合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群众意愿,坚持“适应性”原则,精准选择覆盖面广、带动人口多、减贫效果好、可持续性强,特色性明显的产业项目[2]。同时,还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生态保护”和“产业扶贫”融合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贫困户打造“绿色银行”。
(二)产业帮扶模式管理机制
产业扶贫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3]。针对不同的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坚持降风险、降成本的基本原则下,创新帮扶模式,将贫困户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纳入扶贫产业中,使贫困人口获得薪酬、租金、分红等多样化的收入,冲破产业困局。
(三)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管理机制
利益联结机制联结了产业项目和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架起了企业和贫困家庭沟通的桥梁,建立合适的利益联结机制,能够做活产业文章,带动更多农户脱贫增收,形成稳定、可持续的脱贫之路。
随着产业项目增加,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需要打造多元化产业扶贫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在总结既有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构建起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利益联结机制,突破产业扶贫的瓶颈。
(四)农产品产销对接管理机制
实现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对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在农产品塑品牌、强品牌上下功夫,引导扶贫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提高扶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做好产销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并拓宽营销渠道,通过特色产品网上销售平台,提高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量。
(五)产业发展台账管理机制
产业发展需要谋划长久之策,产业指导员须主动入户,开展贫困户生产发展调查摸底,掌握贫困户生产发展现状,了解贫困户生产发展难题,为贫困户建立、更新和完善生产发展台账,对其发展进行后续评估,并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加强宣传推广,确保扶贫产业项目健康、稳步发展。
图2 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图
四、政策建议
(一)夯实党建工作,推动各级党组织尽锐出战、善作善成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其次,提升帮扶党员素质,开展专业性和信息化相关培训,使帮扶党员对贫困户真正实现“帮得上”和“扶得住”。最后,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明确党员的帮扶责任,并落实到人。
(二)建立健全电商扶贫模式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电子商务模式不仅可以拓宽销路,更重要的是能带动整个产业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在“互联网+”和“新基建”经济背景下,结合本地产业扶贫特点,抓住电商平台扶贫助农的机遇,建立健全“电商+消费扶贫”机制,促进扶贫产业升级。
(三)建设健全防止返贫机制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尤其是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产业受到了较大冲击。因此,更需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此外,还需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