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械类本科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
2020-10-12李道力
文/李道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必须要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紧密结合,推进新时代下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1],培养更多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全面人才,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任务的当代大学生。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教育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
高校教育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柱和力量。实现“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量专业型、工匠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优秀的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以外,还需要有专业文化、工匠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熏陶。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明确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努力奋斗。
(二)树立“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需要
进行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重视“授业”性专业教育,而轻视“传道”性的思政教育。我们讲“立德树人”,应以“德”为先,而品德的培养,又是单纯的专业教育无法渗透的。培养社会主义专业化人才,需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在专业教育知识传授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三)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00后”将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这些独生子女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有着自我意识强、学习多元化的特点。“00后”的学生大多成长在生活无忧的环境下,学习的“生存”属性在他们当中逐渐淡化,“价值”属性逐渐突出。在开展专业教学时,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增加对专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专业学习。
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结合项目负责人在担任海洋工程学院本科2016级《企业实训》课程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从实习前、中、后三个时期加以研究。
1.实习前。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育人模式。将课程思政方法融入实习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开设的企业实习环节,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思想和能力的定位。实习不仅是一门实践必修课,更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地。知识才华得以施展,体能水平得以提升,才能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表1是在实习前期将“中国制造2025”“中国精神”等专业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理论教学环节的内容,意在加大对学生传统文化、爱国教育的熏陶。
表1 “企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增加的内容
2.实习中。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当中要加以干预,打破传统的实习管理模式,创新新型实习管理方法,重视学生思政教育和生产实习相结合。通过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齐抓共管,加大培养的力度,指导学生在实习中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同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以实际行动争当企业优秀员工,增强社会使命感。
3.实习后。实习结束后,分别安排在企业和学校组织开展实习总结,提供平台给学生,让其说出实习过程思想层面和社会实践技能方面的心得体会,特别是个人提升思想道德的认识。大学生为弘扬中国精神付出了实际行动,更好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理解不深刻的内容,企业和学校要进一步进行指导,让学生不仅在技能上有所收获,在思想上也有所收获。
三、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应体现在多方位上,具体实施策略方案是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育人全过程中,不能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多元属性,具体可采取以下思政教育方式。
(一)爱党爱国的思政教育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的领导是一切的。”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政治根源。实施“课程思政”,应当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因素,让学生认识到党的领导之正确和社会主义国家之伟大。如将三峡大坝工程和企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实习中教学内容的整合,将工程的发展历史纳入实习内容范畴,介绍了建国以后的加坝加闸工程后,将三峡大坝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性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在专业认识实习内容设计时,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3],将其与专业内容充分融合,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如在柳州五菱、昆山丘钛、佛山海尔等从事工程技术实习的学生,通过向学生介绍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工程师、学校名誉校长孙家栋同志的卓越贡献,让学生感受到爱国、爱岗、敬业的真谛。
(三)“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工匠精神所包含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对高校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去除浮躁、走上产业高端有着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在高校企业实训教学设计中,工匠精神被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例如,时代楷模我国国家天文台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同志,用了毕生的精力,实现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工程的落成使用,教育机械电子工程学子必须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于无形中渗透工匠精神。
(四)创新创业精神的思政教育
创新是我国新的发展引擎,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基本能力,为未来服务社会储备能量。在高校实习教学设计中,应注重挖掘创新创业因素。如在校内观看《大三峡》视频时,给学生介绍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发明创新的二次风冷技术、塔带机浇筑技术等,让学生感受创新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去除对创新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五)榜样力量的思政教育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当中,榜样教学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树立榜样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榜样选择可以是企业当中表现突出的员工或者是表现优异的实习中的同学。企业的员工能够起到师傅带学生的作用,一方面传授技能,另一方面传授企业文化,加强对实习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借助榜样的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而实习中高年级学生作为榜样,则能为本年级和即将开始实习低年级学生做好榜样,发挥《企业实训》思政育人的作用。
(六)“党员亮身份”的思政教育
借助党支部学生干部的监督,加强对实习学生管理和组织的工作,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通过亮出党员的身份,方便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搭起同学和老师信息沟通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行思政育人。
四、高校“课程思政”产学融合模式
为确保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以及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工作,文章研究产学融合的模式来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
1.学院层面。学院制定“育人”实习期间考核方式,落实对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制度“上墙化”,明确实习指导老师任务和要求,制定完善考核机制,做到奖惩分明,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的育人工作。
2.实习导师层面。坚决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各项工作,注重抓学生的思想建设与能力提升相结合,把专业课的定位转变到“课程思政”上来,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文化水平,更好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中。
3.辅导员层面。始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引领,通过现代网络媒体技术宣传与实习相关主题教育,比如观看“中国制造”“中国精神”“大国重器”等爱国主义的工业影片。
4.企业方面。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制定完善的用人育人计划,将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效衔接起来,为国家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贡献企业的力量。加强对业绩突出学生的培养,指导日常生产工作,让学生在企业生产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五、结语
在大力发展思政教育在高校课程中育人作用的背景下,探索高校机械类学生实习课程的改革路径。分析高校“课程思政”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分别在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的三个阶段融入爱国教育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上述改革思路的基础上,分别从工匠精神、核心价值观、榜样力量等六个方面研究实施策略。最后从校方、教师、辅导员及企业四个方面展开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期为“课程思政”提供基础的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