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明王朝1425

2020-10-10陈娟

环球人物 2020年19期
关键词:马伯庸太子遭遇

陈娟

在《明史》中,大明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继承皇位的过程,仅用了40字: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意思是说:朱瞻基刚到南京探视地震灾情,北京就传来消息说皇帝病重,之后他仅用15天跑完从南京到北京的2200多里地,去继承大统。

作家马伯庸读到这40字,觉着“这段记载和古天乐的相貌一样,看似平平无奇,其实大有戏剧性可挖”。皇帝突然在京城病故,太子远在外地,一路匆忙赶回,这背后想必藏着惊天内幕。诸如谁来护驾,一路遭遇何难?幕后是宗亲谋反,还是逆贼行凶?于是,他从这40个字生发开来,写下70万字的小说《两京十五日》,讲述一出太子逃亡的冒险故事。

故事发生在1425年,开篇便悬念丛生:太子朱瞻基的宝船抵达南京城外,在众目睽睽之下,遭遇一场剧烈爆炸。他九死一生,随后在众人簇拥下进了南京城,却又遭遇第二轮爆炸。紧接着,紫禁城又传出消息,皇帝可能不久于人世,此时,太子亦命在旦夕……故事的大幕真正拉开,朱瞻基逃出南京,踏上北上回京的险途。

太子与在南京遇到的小捕快吴定缘、小官于谦、女医师苏荆溪,四人组成小分队,沿大运河溯北而上。通过四人这一路遭遇,马伯庸写下了大明王朝从庙堂到江湖各式各样的人物,如识破太子身份却不声张的孔十八、机智敏锐为人爽利的郑显悌、鱼肉百姓贪图享乐的汪极、只认钱不认人的阁上闸老管事……除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跌宕起伏的剧情,马伯庸勾勒出一幅大运河沿岸鲜活的民情画卷,其背后则是皇权与民意的博弈,是宫闱与官场的心机搏杀,是底层民众崇高与卑微的人心。

2200多里的逃亡之旅,也是四人的成长之旅:太子体会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于谦明白了“即使城垣坍塌,天子不在,即使百官无所作为,只要百姓人心未失,它便能够自我拯救”的道理;吴定缘和苏荆溪也各自解开了心结。

《两京十五日》的关键,不是有没有猜到结局——故事几乎没有悬念,龙椅并未旁落,而是许许多多琐碎的细节拼凑出的景象。这也正是马伯庸所擅长的,“在真实历史大势的缝隙之间填夹进了无数貌似真實的细节,营造出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古代世界”。在书中,运河的种种技术细节、沿岸风俗民情,包括迁都、殉葬、漕运的描述,他都不厌其详,而且都嵌入进故事情节,成为人物行事的动机。

这种擅长,和马伯庸平日的习惯分不开。每到一处地方,他都有看地图的习惯,有时候随手一查就是一段故事,故事积累得多了,就有了创作的念头。2005年,他因写三国“谍战故事”《风起陇西》迅速走红。之后,渐入创作佳境,频频拿奖,长篇小说《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等更是畅销一时。

写完《两京十五日》之后,马伯庸说,他开始将视角转向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不管是大历史,还是小人物,让读者读的是故事,看到的是自己,进而思考每个个体与这个世界的关系。”这是他创作的源起。

小说《两京十五日》。

猜你喜欢

马伯庸太子遭遇
奇妙的默契
“中二”奶爸马伯庸的亲子时光
“中二”奶爸马伯庸的亲子时光
汉字奇遇记
马伯庸:我没觉得自己红了
汉字奇遇记
预防遭遇拐骗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北太子湖
遭遇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