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并不简易的“简易”奏鸣曲

2020-10-10

魅力中国 2020年34期
关键词:音型音阶大调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众所周知,莫扎特(1756-1791)的钢琴奏鸣曲KV.545 以简易奏鸣曲著称,作曲家将其注明为“为初学者所作的小键盘奏鸣曲”。然而这首作品并不简易:首先,这首作品创作于1788 年,可谓是莫扎特真正的晚年之作(莫扎特35 岁去世,KV.545 是32 岁时所作),试问针对已写出众多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等作品的作曲家来说,可谓是创作技法相当纯熟的大师级人物,在其生命的倒数几年里所写的KV.545 绝对不会是小试牛刀。其次,看似短小的篇幅中,却结构严谨,技法精炼,通篇三个乐章均丝丝相扣,浑然一体,共用同一个核心动机构成。下面我们进行分析:

例1 是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由C 大调I 级主和弦分解和附点节奏两个因素构成,三、四小节是一、二小节的不严格移位。如果细看不难发现,这个主题其实是建立在C 大调主音C 上的下辅助音a 构成的,a1 是a 的倒影,a2 是a 的上四度严格模进。同时,无论是a、a1、a2 均出现两次,并分布在高、中、低三个声部层次中,并在时间上形成错位,因此这个主题又具有浓烈的模仿复调意味。由此可以看出,主题是经过作曲家审慎的设计安排的,所谓的简易奏鸣曲看来真的是一点都不简易,整个KV.545 的三个乐章均由这个核心构成,可谓匠心独具。

例2 是第一乐章呈示部的副部主题,转调到G 大调了。第一小节#C-D、C-D 是例1 中a、a1 节奏细化,除却左手内声部的G 大调属持续音D 之外,最低声部就是核心a 的节奏音型化。右手主题是例1 第一、二小节主题的紧缩,由两个小节压缩为一个小节了:依然由主和弦分解和附点节奏两个因素构成,只不过主和弦分解采用的是倒影,附点节奏采用的是上六度移位罢了。

然后,音乐经过一段竖琴般音型的过渡,结束在G 大调的正格终止。展开部采用的是结束部的音型材料,历经g 小调、A 大调、d 小调、a 小调、E 大调、C 大调的展开以后,直接在F 大调上进行主部再现,然后再现部副部重新回到主调C 大调上,从而实现了首尾调性的统一。

例3 是第一乐章再现部副部主题之后的竖琴琶音音型,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采用了C 大调的I-IV-VII-III-VI-II-V-I 的上四度调内模进,颇具特色,可谓是现代流行音乐的和声序进的先声。而且这个竖琴琶音音型也为第三乐章的主题材料使用埋下了伏笔。通过例3 这个谱例还可以发现,例中的第三、四小节的左手部分,其实就是例1 中的核心a 和a1 在第一乐章将要结束前的再现,由此可见,例1 当中的核心材料从头到尾,贯穿始终,时时处处显露出作曲家的天才的创造,令人赞叹。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结构,这个乐章精巧动人、淳朴优美、明朗乐观。我们知道,1788 年对莫扎特来说,是最悲催、最无助的时期之一,可谓是内忧外患、疾病缠身,然而还能写出如此亲切动人、唯美无比的乐章,着实难能可贵。莫扎特的音乐是音阶与琶音的完美结合体,呈示部主部与副部之间的大音阶套着小音阶进行、展开部里面的左右手音阶的反向呼应、以及再现部主部与副部之间的长达10 小节之多的大音阶套着小音阶进行,而且这10 个小节还运用了复对位手法,无不透露出作曲家天才的创造。另外,KV.545 第一乐章再现部主部调性也是不一般的,不是常规的C 大调,而是从下属调F 大调开始再现的,这应该是莫扎特刻意的精彩发挥,进而又自然的转入到主调C 大调(又是F 大调的属调)结束,首尾呼应。从而使整个第一乐章形成了呈示部的主、副部调性是C 大调和G 大调;再现部主、副部调性是F 大调和C 大调,是按围绕主调C 大调为核心的上五度、下五度对称式调性布局:C-G-F-C。

第一乐章的核心主题乐句弹奏时最好用手指触键,最好不要加手腕以及手臂的重量,第二小节的B 音和第四小节的G 音一定把重音弹出来,弹奏5-9小节的右手下二度模进音阶时,一定要将渐强-渐弱(枣核)弹出来,尽量将5-8小节的右手完全对称音型表现好,同时最好用保持音弹法将5-9 小节的强拍音头独立弹出(A-G-F-E-D)。18-21 小节的竖琴音型中的四个拍子的拍点一定要突出:这些重音与保持音呈同向模进,即小节内的一、二拍拍点音呈10度排列,并以二度下行进行模进;而小节内的三、四拍拍点呈3 度排列,也以二度下行进行模进。展开部从g 小调上开始,材料采用的是呈示部的结束乐句,并以不同的调式音阶作为展开手段,进而推进到再现部。值得注意的是:展开部的3-4 小节左右手音阶是五度进行模式,即g 旋律小调-d 和声小调-A自然大调;7-8 小节左右手音阶也是五度进行模式,即d 旋律小调-a 和声小调-E 旋律大调,而7-8 小节的调式序进又是3-4 小节调式序进的五度移位。看来莫扎特除了用不同调式音阶作为作品发展的手法之外,还用五度序进对不同音阶进行了精心的布局。

例4 是KV.545 的第二乐章开头,G 大调。在莫扎特所有的18 首钢琴奏鸣曲中,全部都是三个乐章。一般都是遵循快-慢-快的速度布局模式。KV.545 也不例外,在这个如歌的行板乐章中,在左手PP 力度的伴奏下,奏出了诗意委婉、略带伤感的主题。从例4 可以看出第二乐章主题和第一乐章主题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例1 与例4 的对比不难发现:第二乐章主题基本上是第一乐章主题的逆行,也就是说第一乐章主题的一、二小节是主和弦分解加上附点节奏;而第二乐章主题的一、二小节则是十六分音符加上主和弦分解。另外,从例4 中还可以发现,第一乐章中的核心细胞a 及其变形在高、中、低三个层次中的布局:a3 在高、中、低三个层次中共出现了三次,是a 的模进;a4 出现了两次,分别位于高、低两个外声部,是a 的倒影移位;a5 与其说是a5,倒不如说是a4 的五度移E 位,如果可以这样划分的话,例4中除了两次主和弦分解外,其余所标记的都是围绕核心细胞a 的变形,即a3出现三次,a4 与a5 在一起也出现三次,也就是说共有三次二度移位、三次a的倒影移位。就这样密密麻麻的充斥在第二乐章的开始四个小节当中,而且a3、a4 如果按时间划分,和例1 一样,依然是模仿复调。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联系是何等的紧密,除了调性由C 改为G、节拍由4/4 改为3/4 外,简直是一模一样,由此可见作曲家的超强的宏观把握能力。

第二乐章的开始两个小节是整个乐章的发展核心,如前所示,这个核心又来源于第一乐章的主题。这个乐章类似于回旋奏鸣曲式,G 大调,前8 小节是主题A,结束在G 大调的V 级和弦,呈开放式乐段结构,经过D-#C-C 三个音的连接,进入到9-16 小节A1,并用完全终止式结束,9-16 小节是1-8小节的旋律变奏,即和声完全相同,只是将A 的旋律更加细化而已。17-24 小节是主题A 的变化,D 大调,也就是B 乐段;25-32 小节又回到了A1,属于完全再现。33-40 小节属于B 的第一次变化B1,g 小调转bB 大调;41-48 小节是B 的第二次变化B2,c 小调转g 小调;49-56 小节是主题A 的完全再现,57-64 小节是A1 的完全再现;64-74 小节是结尾部分,其中65 小节、69 小节、71 小节都用了第一乐章的第二小节的附点动机音型,由此看出莫扎特是如何将核心动机进行贯穿的。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乐章的结构:A-A1-B-A1-B1-B2-A-A1-结尾;调性布置为:G 大调-D 大调-G 大调-g 小调-bB 大调-g 小调-G大调。另外这个乐章的乐句、乐段是相当方整性的,除了结尾11 小节以外,其余各个部分均为8 小节结构,可谓是相当的古典。

例5 是KV.545 的第三乐章开头,C 大调。我们从三个乐章的节拍来看,依次是4/4、3/4、2/4,应该是作曲家有意为之,以便形成类似于抒情的颂歌-典雅的圆舞曲-欢快的进行曲的节拍布局模式。如果说前两个乐章的核心细胞是建立在辅助音三音组a 和横向主和弦分解之上,那么这个优美的小快板第三乐章则是建立在纵向主和弦分解之上,我们从谱例开始的右手三个八分音符跳音即可看出:即第一乐章第一小节右手C 大调主和弦的纵化。

另外,如谱例所示,第三乐章主题是建立在第一乐章再现部副部主题之后的竖琴琶音音型(试将例3 与例5 进行对比),是谱例3 改变织体后的重现,依旧是C 大调I-IV-VII-III-VI-II-V-I 的上四度调内模进。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乐章主题依旧是引用了第一乐章的材料发展而成的,我们通过上述五个谱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莫扎特是如何运用核心细胞进行奏鸣曲套曲三个乐章贯穿的,又是如何运用不同的作曲技法进行宏观调控的,我们在聆听优美乐曲的同时,也不得不为莫扎特的宏观、微观操控能力而惊叹。

第三乐章属于回旋曲式结构:即A-B-连接句-A-C-C1-连接句-A-结尾;调性布局是C 大调-G 大调-C 大调-a 小调-C 大调。第三乐章开头的三个八分音符跳音本身就形成了节奏的错位模仿,这8 小节核心乐段属于收拢型的完全终止式。在第8 小节的第二拍通过C 大调主和弦等于G 大调的下属和弦进入到了乐段B,也是收拢型的完全终止式;之后的连接句依然运用了第二乐章第8 小节一样的半音阶,可谓联系紧密;之后在主题A 得到再现以后,直接进入到了调性为a 小调的C 乐段。和A 不同的是,C 的三个八分音符跳音是出现在左手的,然后在进入C1 以后才出现在了右手,我们只要比较C 和C1就不难看出:C 和C1 是严格的十五度复对位;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两段音乐中遍布双手不同音区的四音音型(E-#D-F-E)出现了10 次之多,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我们只要看一下第一乐章开始两个小节的左右手a和a1(谱例1)就可以知道答案:E-#D-F-E 四音音型其实就是a 和a1 组成的二重辅助音的上三度模进。由此再次证明莫扎特是很注重核心动机贯穿始终的。第三乐章结尾部分的最后6 小节其实就是C 大调主和弦的琶音分解和弦进行,正好与第一乐章第一小节的C 大调主和弦分解首尾呼应,真可谓是缜密之至。

综上所述,这首所谓的简易钢琴奏鸣曲,看来还真的不是太简易,而是丝丝入扣、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贯穿始终的,应该是作者精心设计下的产物。所以,KV.545 应该是一首并不简易的“简易奏鸣曲”比较合适。

猜你喜欢

音型音阶大调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G大调随想曲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谈和声配置中大调Ⅱ7和弦的应用
论刘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音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