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基于四大城市经济圈的比较分析
2020-10-10副教授张英教授
宋 慧 副教授 张英 教授
(1、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浙江嘉兴 310004;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2)
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商贸流通业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引导国内生产、刺激内需、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日益突出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规模得到快速增长,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105.7亿元,到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0986.9元,约是2000年的10倍。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我国流通业态和服务模式也发生了转变,流通服务日益转向定制化,例如京东物流对第三方商家所在行业特点,提供了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等在内的物流全链条定制化服务,量身定制了服务方案;同时流通方式也越来越趋于智能化,传统的百货店、超市和便利店等正经历着“智能商店”革命,无人超市、智能家居店、机器人餐厅等新型智能化的形态不断出现。可以说,流通业总体上基本形成了全面开放、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流通体系。但与此同时,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问题,离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距离,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流通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单纯追求规模而重复建设甚至“圈地行动”的现象比较多见,二是尽管流通业主体不断多元化,但垄断现象依然存在,一批流通企业在拥有成本、物流、信息和管理优势后,容易对供应链上游供货商实行约束,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实力。从宏观形势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从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外在需求出发,还是基于商贸流通业自身转型的内在而言,都迫切需要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中央提出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背景导向下,更加需要商贸流通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先导性作用。
因此,科学衡量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透视其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多是基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竞争力、效率和潜力等角度进行研究。张文法(2019)测算了山东省各地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认为山东省大部分地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城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王海船、张坚(2019)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竞争力处于不断提升过程中,但是城市间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的协调度仍然不高。许金龙(2017)以广西为例,研究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认为广西商贸流通业整体效率良好,各地商贸流通业效率较高。马磊(2020)实证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潜力,认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潜力存在不平衡性,东部省市的发展潜力远超西部省市。随着高质量发展概念不断深入到学界,有学者尝试构建经济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毛艳(2020)构建了我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甘卫华等人(2020)构建了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任保平(2020)则基于高质量发展,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尽管如此,目前国内仍缺乏系统构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考虑到城市经济圈在流通产业发展中发挥的先锋作用,选取几个城市经济圈作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
图1 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框架
表1 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一)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实现量与质的相互协调,客观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要求高效领域不断取代低效领域,要求劳动、资本等各类要素的产出效率全面提升。总体而言,高质量发展有以下衡量标准:一是效率的提升,二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创新动能的激发,四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基于此,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可以定义为商贸流通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各类要素的产出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综合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特点,本文通过4个维度综合评价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一是经济产出质量,体现了流通业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产出质量的提高;二是流通环境质量,体现了流通业发展所处的环境质量的提高;三是发展效率质量,体现了流通业发展的效益提升和社会影响力的提高;四是流通潜力质量,体现了流通业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从经济产出质量、流通环境质量、发展效率质量和流通潜力质量四个方面,构建评价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通过比较遴选,共选取30个评价指标,组成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样本选取与评价方法
(一)四大城市经济圈的样本选取
为了对我国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鉴于学者广泛提到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差异明显,如马磊(2020)认为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东部省市的发展潜力远超于西部省市,本文在选择样本时也尽量保证东中西区域的覆盖。据此,本文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分别选取1-2个有代表性的城市经济圈,同时为便于分析,经济圈样本控制在4个以内。考虑到东部地区经济圈特色更为明显,因此选择2个样本,中西部地区各选择1个样本。
表2 样本城市选取
由此,本文选择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成渝城市经济圈4个城市经济圈进行比较,时间跨度为2009-2018年。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城市之间的可比性,本文对于4个城市经济圈均选取直辖市或区市作为样本,具体城市清单如表2所示。
(二)评价方法介绍
由于指标较多,本文采用带指数的乘法模型对指标进行聚合,首先对所有指标通过标准化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反向指标采取与正向指标相反的标准化形式处理。对于任意一个城市,表1中的4个质量维度中的每个维度都可以用如下评价模型进行计算:
表3 2009-2018年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值
表4 城市经济圈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分维度评价值
式(1)中,Si表示第i个维度的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分项水平,i=1,2,3,4;xik表示i个维度下的第k个评价指标,m为该维度中包含的指标个数,wik表示第k个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熵权法对权重进行赋值。
若要计算一个城市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那么仍可按照式(1)的乘法模型。首先根据S1~S4的序列值,通过熵权法进行客观赋值,得到各个维度Si的权重ci,于是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评价值为:
四大城市经济圈的评价结果与比较
(一)综合指标分析
对隶属于各城市经济圈的所有样本城市的评价结果取平均值,便得到各城市经济圈的相应评价结果。基于4个维度综合计算,得到四大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结果如表3所示。
纵向分析。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成渝城市经济圈4个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值基本上都是不断提高的,四个经济圈从2009-2018年的综合提升率分别为34.23%、51.31%、41.08%和50.08%。由此可以初步说明,近几年以来我国几个主要的城市经济圈流通业发展质量总体上是不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的倾向比较明显。
一方面几大城市经济圈的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总体上是具有先行优势的,因此几大城市经济圈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全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全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总体向好,与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断壮大、业态趋于丰富、方式加快创新的特征趋势是相互映衬的。2015年,为了加快构建全国骨干流通网络,提升流通节点城市功能,更好地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先导性作用,国家10部门联合出台《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明确了37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其中大部分城市落在城市经济圈内,特别是长三角区域有6个城市列入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9个城市列入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占比分别为16.2%和13.6%。总体来看,几大城市经济圈流通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也体现了当前国家战略导向。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等方面推动流通创新发展,这也是新时期加快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
横向分析。从动态变化来看,京津冀城市经济圈、成渝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态势是旗鼓相当的。但是从静态来看,长三角城市经济圈的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值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城市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经济圈次之,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居第三,成渝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相对滞后。这一结论与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东部优先论”也是相一致的,我国东部城市经济圈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商贸流通业在全国率先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上优势更为明显。而从局部来看,水平高低排位上存在微调,如2011年和2013年京津冀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值低于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事实上,根据测算结果,京津冀城市经济圈中秦皇岛、邢台、衡水和承德等城市的评价值均较低,如2013年4个城市的评价值均低于0.25,主要是北京、天津、石家庄、安阳等城市的评价值较高;而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包含城市数量多,且武汉、长沙、宜昌、岳阳、南昌等城市的评价值也都比较高,2013年武汉和长沙的评价值分别为0.60028和0.58924,均高于北京和天津的同期水平。
(二)分维度比较分析
根据四个城市经济圈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各个维度的评价结果,按维度比较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动态分析。观察四大城市经济圈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各评价维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明显地看到,无论是经济产出质量、流通环境质量、发展效率质量还是流通潜力质量,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成渝城市经济圈4个城市经济圈的评价值都基本上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征。进一步计算可以发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4个评价维度中,四大城市经济圈从2009年至2018年的提升率分别为47.22%、44.69%、50.46%和39.15%,提升空间都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在经济产出质量维度上,长三角城市经济圈的提升态势最为显著,综合提升率达到53.60%。这主要得益于苏州、上海和杭州等城市,其经济产出质量维度的提升率分别达到73.69%、70.44%和67.03%。其次,在流通环境质量维度上,以成渝城市经济圈的提升最为明显,提升率为64.92%,且主要是由于成都、重庆和绵阳等城市的提升所推动的,其综合提升率分别达到75.17%、69.28%和68.05%。再次,在发展效率质量维度上,则以京津冀城市经济圈提升最为迅速,提升率为71.32%。这主要得益于石家庄、唐山和北京三市在这一维度的提升比较明显,综合提升率分别为83.52%、79.14%和77.53%。最后,在流通潜力质量维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的提升最为迅速,提升率为47.72%,该经济圈中这一维度评价值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武汉、宜昌和长沙,流通潜力质量的提升,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密不可分,经济增量为流通潜力的提升创造了空间。
表5 四大城市经济圈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及分解
静态分析。根据就近原则,选择2018年的结果进行静态横向比较。对于经济产出质量、流通环境质量和流通潜力质量而言,评价值排名均依次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成渝城市经济圈。而流通环境质量的评价值排名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经济圈>成渝城市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经济圈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4个维度上都遥遥领先,而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的各维度评价值总体差距不大,成渝城市经济圈则总体上较为滞后。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之所以表现得明显出色,主要得益于苏州、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它们在各维度的评价结果在全样本中也明显占优。京津冀城市经济圈之所以排名靠前,主要得益于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唐山等城市。之所以在流通环境质量的维度上,成渝城市经济圈评价值要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这主要得益于成都、重庆、宜宾等城市流通环境质量的评价值较高,且其他城市之间该评价值保持较小的离差,而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中萍乡、新余、娄底、荆州等城市明显滞后,拉低了该经济圈流通环境质量水平。
与前面动态分析对照可以发现,在各个城市经济圈中,各维度评价值相对领先的城市,大多数也保持了靠前的提升率。由此,认为四个城市经济圈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伴有明显的“马太效应”。
(三)空间非均衡分析
上述提到了“马太效应”的推断,下面基于Dagum(1997)的方法,测算全样本86个城市的总体基尼系数以及反映城市经济圈内外发展差异的分解基尼系数,进一步研究空间非均衡性,如表5所示。
可以看到,2009-2018年四大城市经济圈样本的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体基尼系数呈现攀升趋势,其中2018年总体基尼系数为0.27975,较2009年提高了30.22%,这也反映了四大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城市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观察各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逐年提升,其他三大经济圈总体提升,但局部年份有下降,且都集中在2015-2018年间。从区域间非均衡特征来看,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与京津冀城市经济圈之间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总体减小,2018年分解基尼系数为0.22035,较2009年降低了10.36%,但是与其他两个城市经济圈之间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总体扩大。与此同时,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经济圈之间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相互差距也都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由此,进一步表明城市经济圈之间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在拉大,水平高的城市依托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高低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经济产出质量、流通环境质量、发展效率质量和流通潜力质量四个维度构建了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成渝城市经济圈4个城市经济圈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四大城市经济圈流通业发展质量总体上是不断向好的,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倾向比较明显;第二,分维度来看,四大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的经济产出质量、流通环境质量、发展效率质量和流通潜力质量也基本上都呈现了不断提升的趋势特征;第三,横向比较来看,长三角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各维度发展水平都明显高于其他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经济圈次之,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圈和成渝城市经济圈相对滞后。进一步从空间非均衡分析发现,四大城市经济圈之间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有扩大趋势,“马太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是存在的。
基于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为了加快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的制定应关注两个基本点:一是因地施策和因时施策,二是区域均衡发展。因为:一方面,以国内城市经济圈为例,不同区域之间商贸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而且也存在动态变化趋势,因此在制定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时不宜搞“一刀切”,像长三角地区总体发达,流通经济有先行优势,因此要注重资源的有效分配和技术的率先突破,而西部一些城市群则应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吸引外部优质资源进驻;另一方面,尽管“一刀切”的政策导向是不科学的,但是“一体化”的发展导向仍要坚持,区域间因地制宜的政策也要建立在区域协同发展基础之上,各地之间要充分关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尽量使“马太效应”在更大范围内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