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0-10-09李广智郝万卷
李广智 郝万卷
摘 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早产儿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对早产儿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早产儿的护理措施较为复杂全面,需要全方位护理。结论:针对早产儿的有效护理可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 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早产儿,也称未成熟儿,是指顺利生产,但胎龄在28—37周之间的胎儿。这类胎儿的体重常不足2500g,器官发育尚不完全,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且头围常不足33cm,故应给予这类胎儿特殊护理。这一阶段婴儿的皮肤外层已经发育完全,体表和足月儿相似,只是体形较小。他的力量足够握住一根手指。虽然他已成功渡过危险的关口,但仍需要待在新生儿特别监护室内,以便让肺部、体温等各项指标保持稳定。因此加强早产儿护理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新生儿的伤残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早产儿的护理
1.1生命体征的观察
新生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全,体温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故需密切监测患儿的基础体温以及血压、脉搏、心率等指标,防止新生儿心衰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早期可因呼吸中枢调节能力不佳,呼吸肌力量不足表现为不规律、浅快呼吸,有时可伴有轻度喘憋,此时便需要鉴别这种呼吸异常是生理性代偿还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对于正常新生儿而言,呼吸不规律的情况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但对于早产儿而言,这种呼吸异常将伴有长时间的皮肤、爪甲青紫,是典型的呼吸困难。若患儿出现明显的面部青紫,点头样呼吸,偶发呼吸暂停,则应及时检查患儿的血样饱和度、双侧瞳孔大小以及对光反射情况,以便及时排查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或新生儿肺炎发生。
1.2特殊情况观察
当患儿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患儿出现喂养困难、淡漠、嗜睡、青紫、哭声异常激惹、肌张力下降,突发呼吸骤停、惊厥等表现,此时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早产儿出生时需要密切观察其皮肤色泽、面色、呼吸以及二便情况(质地、次数、量、颜色),并着重观察有无身体其他部位的潜在出血倾向,若发现与异常出血点应安抚患儿,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为预防出血的发生,早产儿生后应立即肌肉注射维生素K1 0.5-1mg,每日1次,连用3日。
1.3保持中性温度
中性温度即患儿可保持正常体位,但新陈代谢速率最低时的温度。通常情况下,新生儿的体重越小,胎龄越低,则对保温箱的温度、湿度要求越高。单就湿度而言,新生儿出生3d需保持70%-80%的相对适度,1周后相对适度可降低至55%-65%;单就温度而言,体重在2000g-3000g之间的新生儿需要置于28℃~30℃的恒温环境中,体重在1500g~2000g之间的新生儿需要置于30~32℃的恒温环境中,体重在1000g~1500g之间的新生儿需要置于32℃~34的恒温环境中,体重不足1000g的患儿需要置于34℃~36℃的恒温环境中,并保证昼夜温差不超过1℃,此时新生儿的基础代谢率最低,但随着新生儿的继生长发育,其对于温度的要求逐步改变,故需逐步降低暖箱温度。若新生儿体重较低,在置于暖箱后亦需要穿着衣物,佩戴尿布,这既是保温的要求,又是防辐射的要求。暖箱中的新生儿需每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根据患儿体温适时调整暖箱温度,逐步加强巡视力度,谨防意外事件。
1.4皮肤接触取暖
胡宝俊认为:正常婴儿分娩后尽早的母婴接触既有利于培养母子感情,又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患儿在接触母亲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温暖和舒适。临床研究表明,尽早的母婴接触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温度,驱散寒冷和孤独,令新生儿尽快适应外界环境,并在与母亲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呼吸和心跳,令早产儿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这对于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且有助于母亲的泌乳。董俊梅认为:若早产儿出生后因各种原因无法置于暖箱中,可则通过母婴接触,即母亲将早产儿紧紧抱在怀中,皮肤直接传导温度的方法令早产儿感受到温度和舒适,通常情况下仅需1-2h便可令早产儿体温升至36~37℃。这种方法不仅效果良好,而且有助于增进母子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1.5呼吸管理
早产儿出生6h内需密切监测呼吸活动,观察患儿的皮肤、面色、爪甲有无青紫,有无喘憋,若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应及时给予高浓度吸氧治疗。在吸氧前需首先确认呼吸道通畅,并提前给氧气加温,减少氧气对患儿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但不宜长时间应用此方法,缺氧改善后应立即停止。有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的高浓度吸氧会增加患儿的肺部损伤,导致肺部支气管发育不良,有时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近些年来,由于持续高流量吸氧引发的新生儿视网膜病变事件屡见不鲜。给予患儿吸氧治疗的同时应密切监测血样饱和度的变化,若患儿突发呼吸骤停,可给予拍打足底、拍背等外力刺激,若患兒频发呼吸骤停或出现肺部出血,严重呼吸窘迫,则应及时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并做好呼吸机管道护理。
1.6喂养护理
若给予早产儿适宜的生长环境,其发育速度将明显快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故应给予早产儿正确的喂养。生后开始喂养时间:早产儿在出血2-4h内便可以开始喂糖水,若前期未出现明显呕吐现象,则在6-8h后开始喂食奶液。若早产儿为剖腹产、出生后即发生过严重缺氧亦或是体重过低,则应先给予10%葡萄糖液60ml/kg/d静脉滴注,并给予高营养液支持治疗,待患儿病情稳定,基础条件改善后再开始喂食奶液。喂奶时间间隔:时间间隔长短主要取决于早产儿的体重,若早产儿体重不足1000g,应每小时喂养1次;若早产儿体重在1001-1500g之间,则应1.5h喂养一次;若早产儿体重在1501-2000g之间则应每隔3小时喂养一次,夜间新生儿基础代谢率较低,故可适当延长喂养间隔时间。若新生儿白天摄入量不足,吸吮能力较差,易吐,则应把握少量多次的喂养原则。
1.7预防感染
早产儿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外来病菌、微生物的抵御能力较差,故需要给予保护性隔离,这就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消毒隔离意识,从每项护理操作着手,谨防患儿感染。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隔离病房前需更换无菌衣帽和工作服,在接触新的患儿前后需要清洗双手,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隔离病房需每日通风换气3次,母婴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装饰,做好清洁工作,新生儿暖箱需每日擦拭内外侧,并定时通风,每周更换箱体,每月行一次封闭熏蒸大消毒,并定期抽取隔离病房内的空气、医务人员表面细菌进行培养,严格执行终末消毒,谨防意外情况。新生儿衣服应清洁、宽大、柔软、棉质,不用纽扣。尿布可用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的棉布,勿用塑料或橡皮制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以免发生尿布皮炎。注意眼睛、鼻腔、口腔、外耳道的清洁护理。
1.8康复护理
1.8.1抚触
新生儿抚触也叫新生儿按摩,不同患儿的抚触要求不同,故该项工作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柯国琼等对400名足月正常婴儿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420d时,经过抚触的婴儿,其头围、身长、体重、神经系统发育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汤丽娟研究报道,新生儿抚触有助于促进胎粪变黄,降低生理性黄疸周期和黄疸指数,降低整体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病风险。
1.8.2健康教育
母亲对于早产儿通常会心生愧疚,担心孩子生长发育不好,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受、认可特殊护理。早产儿基本都是需要长时间的住院,使得父母没有很好的去了解孩子的生活,所以,可适当增加父母进入早产儿室的机会,鼓励父母与患儿进行互动,包括抚摸、亲子喂奶等。医院在早产儿出院时应做好信息登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做好院外随访工作,可通过开通热线电话的方式与患儿家长积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这有助于早产儿的远期成长,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
2结语
应当指出,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响应国家政策生育二胎,直接导致早产儿的出生率越来越高,就越加体现出早产儿护理的重要性。我们应当从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观察、保持体温、呼吸、喂养、康复护理、预防感染等方面加强护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在医患关系更加紧张的今天,我们护理人员应该更加細心、用心、耐心照护好每一个早产儿,为那些早产儿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卓燕芳,郭惠敏.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温管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4(151):105.
[2] 董俊梅.早产儿护理、治疗新观点[J].航空航天医药,2004(153):168.
[3] 朱清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