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马互市对边疆茶叶贸易的影响
2020-10-09常俐丽李硕
常俐丽 李硕
摘 要 从古至今,中国作为茶叶发源地的地位从未被动摇,特别是我国西南部几个省份一直是世界原茶的产地。陆羽的《茶经》中就已经有明确记载,可见西南茶区的历史地位。后来发展到宋代,特别是南宋地区,四川产生的茶叶量已经超过了其他省份大半,甚至可以说全世界都在喝西南省份的茶叶。随着交通经济等便利发展,西南地区的茶叶更是被送到世界各个地区,这得益于茶马互市的流通。茶马互市是一种以茶换马的交易方式,主要的交易对象便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盛极一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历史发展中盛行一时的茶马互市的发展,对西南地区茶叶的生产、交易以及贸易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茶马互市 茶叶贸易 茶马古道 西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F746文献标识码:A
茶马贸易又称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这样的市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存在不同,基本的经济产业也不同,边疆地区地广物薄,基本的经济支柱是畜牧业,以肉、奶为上,而茶叶正好可以去除肉类的油腻,这就产生了边疆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到了宋代,牧民饮茶已经变得非常普遍。随着唐代茶马贸易的出现,茶马市场被定制化,直到宋代,茶马市场得到了扩展,茶和畜牧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1茶马互市的形成原因
大约在公元420年-589年,各少数民族相继壮大,也有了各自的部落,汉族文化也是他们所追崇的一部分,而茶文化是汉族文化中一抹亮丽的彩虹,故也模仿。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游牧民族地区产茶甚少,所以他们用马来换取茶叶,久而久之,市场也被扩大。
唐宋时期,茶和马的交易市场都得到了扩大,茶和畜牧业的发展也得到很大提升,也带动了别的商品的交换,在这些交换中,茶马是最好的选择。宋朝初年间,人们以铜钱、丝绸、茶叶等来交换马匹。大量史料表明,用钱财买马的交易并不能进行下去的原因有三:当时的马匹价格并不低,综合各方面的估算,每匹马的价值大约在几百文甚至更高价格,朝廷承受不了大量的用于交易的钱财,这是其一;北宋初年,为了買马铜饯大量流往宋朝统治以外地区。从而造成了部分地区的经济落后,进而严重阻碍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繁荣的发展,这是其二;最主要的原因是,边疆的牧民得到铜钱后,铜都被他们用来制作成了兵器,大量的铜钱流入就相当于为他们输送了大量的兵器,为他们增加了战斗力,并且削弱了自己的抵抗能力,在军事上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不能使用铜钱来进行交易。再看看用丝绸来买马,在唐太宗和真宗统治时期,宋朝的中央政府每年收集不到200万件丝绸,一匹丝绸价值是一贯,一匹马价值30贯,那么需要30匹丝绸才能买到一匹马,丝绸便宜而马贵,他们平均每年购买两万五千匹马,而中央政府在丝绸上的花费几乎占到了每年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是宋朝政府负担不起的,只有茶叶供量充足,所以茶马是中央政府最好的财政计划,因此便衍生出茶马互市。
1.1茶马互市雏形
茶马互市的现象发源于420年以后,后来唐朝开创了多个盛世,经济一度发展到顶峰,从而茶马互市成了一种正常的现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后宋朝由于文化的沉淀,朝廷不仅承认了茶马互市,甚至插手维护茶马互市的交易安全,完善了部分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朝代的更换,茶马互市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被每个朝代尽力完善,如明朝有专门的“茶马师”,但这种交易并不是简单的以物换物的交易,在历史的沉淀下,早就变成了一种文化,属于藏汉民族。不可否认的是在古代贸易市场中,茶马互市占据了西北地区与京城等地交易方式的主导位置。西藏临近地区有一个县城,同时位于西汉的边境。由于特殊的条件,形成了茶马互市交易的必经地,也成了茶马互市文化最纯正的地方。
各个朝代对茶马互市的干预以及管理,并不单单是因为交易市场的特殊性,还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偏僻,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维护疆土的安全。据史料记载,不少边疆的少数民族在得到铜钱后,会进行熔化,从而自制兵刃。朝廷为了镇压边疆少数民族的壮大,也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朝廷下令正式解决朝廷安全的同时,也解决了边疆地区对物质的需求,甚至还设置了相关的职位。
根据地域的差异,不同民族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藏族由于地处边疆,农业不发达,故日常生活中都是食取自养牛羊肉,饮用牛奶或者羊奶。都是油腻的食物,故此对茶叶很需要。主要是因为茶叶独特的作用机理,对油腻的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促进消化的同时还能消除一些因为饮食而引起的疾病。另外,朝廷以及百姓并不缺少茶叶,但却缺乏马匹,所以对藏族提供茶叶换取马匹的交易方式,不仅维护了汉藏民族之间友好长久的友谊,还解决了朝廷各方的需求。
宋朝独特的文化性质影响了茶叶的发展,从而产量巨大,品质上佳。这为朝廷发展茶马互市的物质基础做了充分的后续保障。而因为《茶经》盛行在唐朝,茶树培养自然在唐朝成为潮流,后唐朝虽然不复存在,但留下的茶叶产业却是已经发展成熟,基本上形成了生产地集聚,产量巨大,品质上乘,获得了朝廷的青睐。后因为规模巨大,管理严格,甚至有专门负责的机构或者官职。故每到了茶叶成熟的季节,很多人同时采茶也变成了一种风气。
1.2茶马互市政策确立以及实施
茶马互市长期受朝廷关注,从交市监到互市监,再到通市监,最后又恢复成互市监,朝代的更替也从隋朝到唐太宗,再到武则天,历经百年的时间,虽换了多次职别,但仍然关心茶马互市,虽然换了多个皇帝,但仍然致力于完善茶马互市的制度,会根据不同的时代需求制定不同的方案,从而使茶马互市正确的发展。
茶马互市的正式确定在宋朝,从此遵循着不定价例,根据市场情况增减的政策,可以看出这是朝廷深谋远虑的结果,完全符合了茶马互市的选择以及相关规律。在公元1078-1085,马匹产量高,每匹马所需要的茶叶量极低。后来相关的茶叶产业越来越多,导致茶叶不值钱,换马的价格也高了很多,基本情况下要两百多斤才可换。公元1102-1106年间,马匹的价格是按照马匹的质量划分的,其主要分成最差者两百斤茶叶的基础,好一点的马匹要贵上二十斤,最好的马匹贵五十斤。而有的地方划分更细致,不同的马匹按照质量标准分为六等,价格也就按照最低者一百三十二斤,按照等级递增,每个等级多增加十六斤茶叶。公元1276年往后,马匹的产量突然减少,全国地区都缺马,茶叶越发不值钱了,换马需要的量越来越多。那时的朝廷,通过不同情况下马匹和茶叶的价值来确定互换的价值,保护了茶马互市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为了使越来越多的边疆民族参与到茶马互市的交易中,朝廷颁布了很多政策,比如宋朝允许换马的价格低于专门买马的价格。这种政策的做法不但使边疆民族能够放心的换马,而朝廷的马源也不会紧缺,还能使边疆民族感受到朝廷的好意。后在公元1276年间,朝廷又规定了换马的茶叶必须是好茶,且符合边疆民族的需求。
当茶马互市的政策正式制定以后,茶马互市的市场逐渐扩大,在多个地区开设马匹,在满足了边疆民族需要大量茶叶的同时也满足了朝廷军队马匹不足的需求,作为桥梁维护王朝边疆的和平。后至公元1276年,茶马互市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市场被基本固定在甘肃等地与四川等地,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后朝代更换,元朝对马的需求减少,茶马互市一度发展低迷,西南地区的茶叶主要用于银票交易。后由明朝开始,茶马互市的市场又被重新打开,沿用很久,到清朝中后期才逐渐被废除。
2 各朝茶马贸易
2.1 唐宋茶马贸易
《膳夫经手录》记载:“今关西、山东、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日无茶”。表明了内地以及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对茶的依赖性,甚至把喝茶当成了一种风俗。但可惜的是由于西北地区气候以及地理的特殊性并不生产茶叶,故必须从南方运输茶叶。
由于茶叶的利润很可观,引发了许多人都来种茶卖茶。《膳夫经手录》中还记述到:“元和(806—820)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竟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 而全中国的茶叶生产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集聚地,从而进行贸易。后有很多诗人文人都写过关于茶叶贸易的盛大情况,在大量的史料记载中,浮梁在茶叶贸易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公元785年-805年,茶叶产量的发展得到了一个高峰期,就比如长兴,每年需要加工茶叶、采取茶叶的工人最少也要上万人,接近四万人,而完全采茶结束则持续一个月有余。所运输的茶叶质量好,数量大,而且不止长兴一个地方的茶叶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茶叶的发展得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晚唐期间,中国的茶叶贸易来源于南北交易,分成两个方向,即江东和华中兩个方向。东边从浙江一带开始,收集茶叶以后通过水运直接运送至河南等地。而华中地区也是走水路,从水路运送至河南。运送销售时间长,但是运送量大。
可见茶马互市正式开通之前,因边疆少数名族的饮食习惯,茶叶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必须品,当时他们与内陆地区已经存在茶叶贸易,边疆地区对茶叶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当地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规模茶马互市开通。
宋朝时期茶叶的贸易以及运输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茶叶的贸易也有了更大的市场。在1108年以后,茶种多,推行榷茶制度,完善了贸易的额度,以及茶马交换的性价之差,严禁私自贩卖茶叶,并且设立了相关官职,比如都大提举茶马司,在保证茶叶能正常销售的情况下发展茶马互市,在两个朝代的更换过程中,颁布了多个制度,完善了较多问题,且并努力发展其交易货物的种类,在经历了上百年时间的沉淀,茶马互市制度逐渐完善。
唐时彭州导江县西北的蚕崖关设有“茶市”(茶关),是民族间贸易的集中地;宋代永康军等地的茶叶市场成为蜀地重要的茶叶集散中心。茶叶的区间流通贩运主要是将川茶销往北方及吐蕃等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官府榷茶的影响,宋代西南地区茶叶的区间流通贩运经历了由商人贩运到官府押运的变化过程。唐朝时期,云南一带虽无历史贡茶,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茶叶资源、直接的茶马交易源头,为云南茶叶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四川是我国最早人工栽培繁育茶树的地方,同时也是西南茶区重要的产茶区。
而唐宋时期西南地区茶叶的市场,一是茶叶市场网络的形成,二是市场交易量大。茶叶的流通贩运和市场销售,进一步促进了当时本区茶叶的商品化,不仅有利于当时本区茶叶市场的培育和茶叶的规模化生产,而且扩大了西南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交流,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2.2 明代茶马贸易
在明朝时期,经济发展正常,商品经济呈现出一种活跃的状态,茶马贸易也比前一个朝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茶叶成为了经营的主要商品。明朝成立初期,沿用唐代的制度,将茶叶与朝廷政策,边境安稳联系起,维护了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与甘肃、吐鲁番等地的友好交流,以西南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开展茶马贸易等边疆地区的友好交流,并且将这一制度推向空前完善的地位,知道明朝覆灭,茶马互市的交易依然是一个高峰期。
回顾茶马贸易发展的历史,明朝被称为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尽管在发展的规模上来讲,宋朝每年交换的马匹高达2万匹,茶四万驮。大明朝的最高的交换,而也只不过一万多匹,正常马匹的交换在四五千左右。但是明朝的制度以及对贸易的管理制度,始终高于宋朝。为使茶马贸易的保持,明朝制定了很多的政策,为茶马贸易的保持,所以明朝无疑是古代茶马贸易成熟和繁荣的发展时期。
同时,为保持西南地区能稳定的提供茶叶量,明朝对西南地区茶叶的种植运输以及交换的重视程度也很高。明朝设立初期,政府在重要的西南地区交换茶叶的关卡设立军队,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信符制,为茶叶贸易提供了专门的官员,以便核对,如无信符则判以重刑。为保持茶叶贸易的稳定,针对茶叶走私的问题,明朝初期花费了大量精力才解决这一问题,到明朝中期,才逐渐被实行。
2.3 清朝茶马贸易
清王朝建立时期,还存在部分地区有战争,影响了王朝的建立以及经济的发展。所以茶马互市的发展现象的较为平顺,并没有明显的发展或者落后,并且交易的制度以及政策和明朝保持一致。后来根据自身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茶叶分为官茶、贡茶、商茶三种类别,增加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了适应当时王朝的发展以及经济萌芽的时代氛围,同时也为了顺应民间自由贸易的潮流,商人从事茶叶的运输和贩卖须要缴纳百分之五十的税,商人持引购买,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将茶叶运送至指定地点,余下的就可以自行处理,当时茶叶以笔为单位,一笔为十斤,商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的选择购买额。随着西南地区茶叶产量的增大,引起了雍正皇帝的关注朝廷决定插手茶叶生产量的管理,从而管理茶叶的销售以及运输状态,抽收税银。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清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西南地区的茶叶也正式的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比如云南地区在滇东南形成了著名的且面积广大的茶山,有着很大的销售量。六大茶山所产茶多集中在普洱府,运至下关加工再销往各地,所产之茶遂称“普洱茶”。
清朝时期打破了交通和经济发展不足的现象,运输相对便利,且清朝盛世繁华,边疆民族主动交好,汉藏交流有增无减,交流频繁,通过茶马古道运送的货物也不再是单一茶叶,甚至发展到丝绸、布料等货品,也有少部分铁器运送至边疆地区,而内地对藏族的需求也由马匹转化成皮革、中草药、黄金、贝母等珍贵药材有更大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汉族与藏族之间交流的范围更加扩大,茶马古道不再局限于茶叶等交易,使茶马古道越发繁荣。后来自清朝清文宗时期,地方马场由于朝廷的插手逐渐关闭,各地的军需马匹,即战马都必须由朝廷监管。在这样的政策下,延续了多年的茶马互市交易逐漸被废除。
清朝时期,茶叶在政策上的执行被忽视,出现了大量私茶,导致了茶马互市交易过程中马匹的价格昂贵茶叶变得廉价,每次交易都需要大量茶叶。后到了雍正继位,停止了朝廷插手茶马互市的交易制度,茶马互市正式消失,传承千年的交易制度被淘汰,各种交换条件也不复存在,清朝属于茶马互市发展中的调散和衰落期。
3 对西南地区的影响
3.1 种植生产
茶马互市实质上是朝廷对西北游牧名族的一种财政措施。但互市的开通不仅满足了游牧名族对茶叶的需求量,在贸易过程中,西南地区作为主要产茶区,西南地区 的茶叶种植和生产也得到了重视。从宋朝朝廷的重视产茶区,到明朝的朝廷重视茶区茶叶种植,再到清朝朝廷直接插手管理茶区产茶量。
3.2 茶叶运输交通
为了南茶能够北上,根据各个地区所需专门开通了各个省份到茶区的茶马古道,各条茶马古道路线都能保证茶叶能从产茶区运送到达目的地,可以让茶叶由交通闭塞的西南山区,辗转至西北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的手中,乃至全国各地。
3.3 茶叶贸易市场扩大
西北地区的巨大的茶叶需求量也促进了西南地区茶叶贸易市场的发展与规模化,茶叶市场由西南扩大至西北塞外,使西南茶叶贸易市场得到了整体的规模性发展。
作者简介:常俐丽(1982.12-)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茶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毅.明代的汉藏茶马互市[J].中国藏学,1989(03):100-117.
[2] 白振声.茶马互市及其在民族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3):28-34.
[3] 魏明孔.西北民族贸易述论——以茶马互市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04):118-131.
[4] 陈保亚.论茶马古道的起源[J].思想战线,2004(04):44-50.
[5] 任新建.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J].中华文化论坛,2008(S2):53-55.
[6] 况腊生.浅析宋代茶马贸易制度[J].兰州学刊,2008(05):147-150.
[7] 陈武强.宋代茶马互市的法律规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100-105.
[8] 赵毅.论宋代茶马互市的经营管理[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4):98-101.
[9] 陈一石.明代茶马互市政策研究[J].中国藏学,1988(03):34-49.
[10] 张学亮.明代茶马贸易与边政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75-80.
[11] 郭孟良.清初茶马制度述论[J].历史档案,1989(03):87-90.
[12] 李三谋.明清茶马互市探析[J].农业考古,1997(04):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