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学科优势,加强学生海洋意识

2020-10-09马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历史教学

马强

摘 要 近年来各界逐渐认识到了培养国民海洋意识的重要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家正在提速海洋强国软实力建设,在此过程中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尤其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利用历史学科优势,加强学生海洋意识。

关键词 海洋意识 历史教学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明,但总体上来说一直有着重陆地轻海洋的倾向,最终当西方走向海洋进而称霸海洋的时候,我们却走向了闭关锁国。近年来各界逐渐认识到了培养国民海洋意识的重要性,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家正在提速海洋强国软实力建设。在此过程中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尤其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却显得较为薄弱。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知识的丰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

1明确内涵,梳理教材,找准切入点

“海洋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所属海洋乃至世界海洋的认识以及对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的总称。”高中生的思想与人格正处于完善的过程中,通过对海洋开发利用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事迹、事件的学习,感受到先民们开发利用海洋的的脉络,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高中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内容设置上按照专题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涉及到海洋认识和开发利用的知识点大致梳理如下:

这些知识点贯穿古今中外,可以通过梳理整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海洋意识有提升。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我们中国虽然长时间重心在陆地,但是我们的祖先们在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也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很早就有了海上丝绸之路,自唐代开始海上贸易逐渐受到官方重视。海外贸易不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一度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讲这一知识点的同时,可以选择一些史料进行佐证,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海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在讲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时列举一些材料:

材料一: 800年前,瓷器在欧洲被奉为贵族用品,一件中国瓷器运到欧洲往往可以卖到两三百倍的价钱。据估计,倘若“南海Ⅰ号”当时出海贸易成功,所获利润可养活八万人。

材料二:明永乐年间,郑和航海将中国历史上的朝贡贸易推到巅峰阶段……由其组织的船队浩大,且满载丝绸、瓷器、香料等商品,并配有武装力量,船队凭借高超的航海技术,“因循着古代以来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的旧途”,同时将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西亚、北非……前来进贡通好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数十个,朝贡贸易达到空前规模。

通过这两则材料,使学生可以了解到海上贸易可以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自唐代开始海上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众多,政府逐步设置官员、机构进行管理,南宋海外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使学生认识到善于利用海洋资源,将会对上到国库收入、下到百姓生活等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带来重大影响。

2利用对比方法,加深学生认识

在历史教学过程当中,经常用对比教学法,即对不通时间、空间下的有相似性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发现一些规律,来加深、扩大对历史的认识。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在海洋开发利用方面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明清时期逐渐放弃海洋走向“海禁”和“闭关锁国”,而西方差不多同一时期以新航路开辟为标志,进入一个新时代。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列表对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例如,可以通过对比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两个东西方航海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从政治、经济、思想及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两个事件虽然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航海壮举,但无论从出发点还是最终结果都会不同。

在讲西方海洋开发利用时以古希腊,以民主制度的背景为切入点,三面环海的特殊地理环境孕育了希腊文明和爱琴海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海洋文明是开放性的,它不断向外拓展和商业贸易;而商品交易中的平等、公正、自由等观念逐渐形成以法制为基础民主政治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等,这些都对西方近代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材料向学生展示西方时如何利用开发海洋并因此改变世界。比如:

材料三:“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和侵略的历史。”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動、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17页)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而中国自郑和下西洋后,大规模海上活动逐渐减少,并最终与西方海洋活动背道而驰:

材料五:1757 年《防范外夷规条》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自此清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沿袭着这种闭关政策, 繁荣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中西贸易就此结束。这种政策阻遏了中国走向海洋的进程, 使得中国的航海和海运能力, 从明代尚领先于世界的地位上逐渐跌落了。

在东西方进行对比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唐宋时期与明清时期对比。唐代至明代初期海上丝绸之路影响逐渐扩大,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动力。但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从官方层面开始限制海上贸易。

材料六:材料一:中国航海贸易史上,贸易额最多的时期是南宋,南宋鼎盛时期每年从海外贸易中获取关税就有 1600万两白银,约占朝廷全年总收入的10%。

材料七:依据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统计,1570年—1590年前后明朝国际贸易税收仅为7万两白银,仅占杂色收入 378万两白银的1.86%;占田赋、盐课等在内的收入0.22% 。

因为政府政策的调整,海上贸易逐渐衰落。首先,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无法长期维系,因为“倭患”和防止抗清斗争等因素,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民间力量的发展。最终导致曾被中国人控制的西太平洋海上贸易,逐渐被奉行扩张性海洋政策的西方所挤占。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发掘地方资源,增强学生海洋意识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各地要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海洋意识培养时,可以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沿海省份,有着丰富的海洋开发利用史料和资源。以海洋大省广东为例,海洋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像以“南海I号”古代沉船为代表海上丝路考古发现,“南海1号”是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发现的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代贸易商船,其船载货物数量巨大、品种繁多。为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海上考古、造船等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再有像江门、潮汕等地丰富的”侨乡“资源;以沿海居民的妈祖信仰为代表的海洋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等。可以将这些丰富的海洋史资源融入到历史校本课程当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史学素养。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历史教学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