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教育在班级管理教育中的运用
2020-10-09张晓丽
张晓丽
摘 要 仪式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由内及外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仪式感给学生带来秩序感、归属感和神圣感。本文以教育案例形式展开,通过案例背景介绍、案例处理过程介绍及案例总结反思,阐述了走心的仪式教育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易于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能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仪式教育 班集体 管理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也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不竭源泉。我国是一个注重仪式的国家,各种仪式中的崇高庄严,传递着价值观念和情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智慧。仪式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根据医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设计医学生仪式教育,把仪式教育融入学院教学和活动的各个方面,赋予活动厚重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渗透,让医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敬畏生活,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仪式教育成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对教育目标的达成起到积极促进意义。
1案例背景介绍
新学期最忙碌的是老师,刚刚送走一批老生,又迎来一批新生,新班班主任面对陌生的新生面孔,教育将一切从头开始。开学的忙碌使我想起口腔班新生入学的情景。
新生报到,开学不久,所带的口腔班是一盘散沙状态,学生来自不同地方,人心涣散。教室脏乱差,卫生值日无人执行,缺乏主人翁意识;课堂以上厕所为由,试图逃课,对学习缺乏兴趣;某同学和宿舍同学关系不和,夜不归宿,缺乏归属感;个别男生烫发,衣着不规范,缺乏集体荣誉感;还有同学联合外班试图打架,同学间缺乏友爱;晚自习多数同学瞌睡,学习缺乏自律性。尤其特殊小团体抽烟喝酒,不服班主任管教,大事小情接连不断。班里多种违纪和无序现象提示班级直接管理者,班级急需整顿,凝聚力建设迫在眉睫。
2案例处理过程
“生活需要仪式感”是一句网络热词,“仪式教育”是经过精心设计而固定下来的具有较强仪式感的教育活动形式,仪式也是一种教育载体,是具有感染力与传承的教育方法。开学典礼、成人礼、毕业典礼是学院教育仪式;贴近班级文化和班级特色的仪式是班级教育仪式。走心的仪式,往往胜过教育的千言万语。
在景色宜人的公园里,我班召开了“口腔班成立大会”,同学们兴高采烈围在古树下,宣布班级正式成立,学生代表发言“我们将是一个温馨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心灵乐园,我们在这里相遇,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也许我们并不完美,但是我们会努力,以出色表现,展示自我,为集体增光”。全班合影,第一次照“全家福”。
随后各宿舍长们依次宣布宿舍成立,“宿舍是我们的家”,“我们是个性多样的兄弟”,“让我们一起玩、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说笑”,“我们收获快乐,让睡梦更香甜”等,社长们依次发表建社感言。随后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求乐趣,在乐趣中见真知。
“班级成立仪式”很见效,同学们开始踏实下来,步入正轨。随后利用班会召开“班干部成立大会”,郑重宣布干部队伍成立,进行干部职责分工,加强班级管理。召开“家校联合会”,统一教育口径,与家长沟通学生动向。开学典礼前夕,新生身着白衣时,指导学生扣好衣扣,穿好白衣,讲解白衣蕴含的医学职责。当学生第一次使用雕刻刀上牙体雕刻专业课前,开展班会宣扬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用手中工具雕琢精美牙齿。班级成立一周年时,举行“班级成立一周年生日庆祝活动”,纪念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在学院和系里老师指导下,在班规校纪引领下,班级积极向上,刻苦练习雕牙技术,宿舍卫生名列前茅,晚自习井井有条,先后获得“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多项奖励。
3案例总结反思
生命中有许多时刻被记住,因为有仪式的存在。仪式教育是一种强大的有生命力的教育方法,是自我暗示、是熏陶、是觉悟、是憧憬、是唤醒、是隐性教育。教育需要仪式,班级建设更需要教育仪式。走心的仪式,能让参与者产生良好的“仪式感”,获得内心情感升华和正向的文化体验,由内向外发生质的转变。能放大教育影响力,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班级仪式是外在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育影响力,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同时也赋予了学生内在归属感和存在感,让他们更加珍惜在集体的生活和学习时光,让他们明确奋斗方向,让他们成为班集体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朱雪琴.班级仪式课程模式探析[J].成才之路,2017,4(12):11.
[2] 张万方.高校开展仪式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实践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7):136-137.
[3] 郑泽萍.大学仪式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3):31-33.
[4] 李晓婉.医学生仪式教育的思政功能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0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