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供给侧现状浅析

2020-10-09骆光文

文存阅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家庭养老供给侧农村

骆光文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农村的养老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但目前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大多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侧,对以中年群体为代表的供给侧问题关注很少,相关调查研究也不深入。鉴于此种情况,迫切需要农村家庭养老供给侧方面的理论创新来丰富理论内容,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供给侧

在中国目前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比城市的滞后,许多老人在经济支持方面、生活照料方面、精神慰藉以及健康医疗方面都还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创新来指导,需要更多地调查研究的支持,才能找准立足点,解决现实问题[1]。让农村老年群体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更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一、农村养老问题背景分析

1.2016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1.7765 亿人次,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达13.26%,农村老年抚养比为4.22∶1。2017 年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预计到 2020 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人口数量将增加到 1.18亿人左右[2]。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如何满足他们养老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及健康医疗等方面的需求,让农村老年群体度过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当前农村老年群体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

2.新时代要求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他还特别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是党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是十九大新时代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应有之义,是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的现实路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需。从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也可以看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3]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养老问题形势日益严峻,将给经济、社会以及家庭带来很多问题,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现实国情的迫切要求,是破解时代发展桎梏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

1.结合现实之需,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21世纪的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由于时代的变化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他们对“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盼”“老有善终”等美好愿望大大超出了传统的“养儿防老”这种唯一寄托。这就对社会保障、家庭条件以及个人的备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好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需求、健康医疗方面对症下药,补齐短板,为营造和谐、幸福、有活力的养老生活氛围不懈奋斗,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结合时代之需,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解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落后的养老供给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解决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

三、理论创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為背景,通过建构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指导下的农村养老问题解决路径,有利于拓展和谐社会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相关内容;通过揭示农村养老体系的构建对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提升政府、社区、家庭合力构建能够解决农村当前的养老问题制度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2.实践意义。农村老年群体作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开拓者,领路人,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的历史阶段,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加强农村老人健康养老的研究,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与我国全体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为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供给群体——中年群体在承担养老责任时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党和政府精准施策,补齐养老供给短板,更好地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J].当代江西,2019(09).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家庭养老供给侧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