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页数学笔记 留住精华
2020-10-09陈一侬
摘要:一直以来,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还有就是记得太多,重点不够突出,时间一长章节知识点和题型没有次序和归类,使用效率很低。
关键词:活页;笔记;精华
一直以来,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还有就是记得太多,重点不够突出,时间一长章节知识点和题型没有次序和归类,使用效率很低。笔者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第一个方面,数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建立活页数学笔记,分章积累,方便随时删除和添加,留住精华,方便查找使用,提高复习效率。
1.数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1.1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可以说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笔记没有用或不重要的记的太多,没有保留的价值,即使保留下来也不方便复习查找。
1.2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翻开一些同学的数学笔记本,可以说是高考试题大全以及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诚然,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多积累一些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若一味做题抄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不好数学的。另方面,记录的题目不进行分类汇总,查找使用时像题海捞针,费劲劳神,虽是自己记的,但短时间内也找不到.这样的笔记又怎能提高复习效率!
1.3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
笔记本太厚,按老师上课的先后顺序从高一到高三积累了几本,有的甚至十几本,到总复习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问题记在什么地方,用时无从查起。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
2.建立活页数学笔记,留住精华、高效复习
要想用好笔记,发挥笔记的最大功能,就必须建立好笔记。我们把笔记本做成活页,把某一章节或知识点上的问题整理在一起,如果学习了一段时间,有些东西很熟了,就可以删掉;随着后继学习,如果有了对问题的新的认识或者更深的理解,又或者遇到新的题型和方法就可以随时往里添加,这样高中三年就可以把遇到的问题按章整理积累下来,积累下来的全都是精华和知识的浓缩.活页记录本可以避免个流程记录下来,记得太多,还有就是在进行单元复习或章节复习后,知识点、题型就没有次序,总复习时不方便查找使用。
2.1课堂上记什么
课堂上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概念课上,对概念的理解,老师一般拓展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听老师的讲解,听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想不到或理解不足的地方补充上,特别注意概念辨析中相近或易混淆的说法,最好记录一两个典型的例子;公式课上,记公式灵活应用的技巧,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最好配上例子;复习讲评课上,课前整理出本章或本单元的知识网络,通过听课补充完整,在主要考点出做出标记;记自己解决不了的题型和方法,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法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
经验告诉我们,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的确要记在笔记本上,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据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这就好比安装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路标,它们会提醒你何时减速,何时急转弯,何时遇到岔路口等.解题也是如此,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这对积累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大有神益.隔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往往会温故知新。
2.2課堂上怎么记
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为了记笔记时不影响听讲,可以使用自己能识别的符号,达到速记.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课后怎么用
除了及时整理、补充、删除外,要根据遗忘规律经常翻看.仔细钻研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许多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不断加强知识网的纵横联系,该删掉的就删掉,留下精粹,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可以按章节分类建立“错题集”部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按章节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部分、“方法点评”部分、“易错题”部分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总之,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心得,指引学习前进方向的路标。
参考文献:
[1]邱学华: 《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的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年。
作者简介:
陈一侬,女,山东青岛人,青岛艺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