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班级奖惩机制量化分析及激励导向研究
2020-10-09杨彪
摘要:基于学校实行学生积分考核制度,通过建立ABC模型,从而研究奖惩机制的导向性,便于学校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在班级管理制度设定之初可以提前建立预测机制,通过案例分析重罚轻奖、赏罚分明、重奖轻罚等三种情况下的表现及预测制度长期执行营造的局面。
关键词:奖惩机制;ABC模型;激励导向
一、模型的初提出
以学校实行积分管理制度为例,一般是达到某项要求,则赋相应分值,一旦有所违反,就要扣分。在每学期学生积分考核时,设全班级学生在理想情况(即在所有学生都不请假、无违纪扣分的情况)下班级总得分是L,设定A、B、C分别代表三类人,这三类人理想情况下得分是a、b、c,且L=a+b+c,此时三类人分别获得班级奖励分享系数为a/L、b/L、c/L。
制定的制度一般比较细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扣分非常容易,日常分以外的加分设定很难。在实际中设定A类为代表班级里易违纪扣分学生,扣分为d>0且d远远小于L,则得分为a-d。
B类为代表班级遵守纪律、不违纪、仅仅干好分内之事,也没创新的学生,则得分为b;C类代表遵守纪律、干好自己事情同时又富有创新的学生,由于创新加分非常难,则得
分为c。
那么此时实际三类人获得班级奖励分享系数变为:
A奖励系数为(a-d)/(L-d)b/L
C奖励系数为c/(L-d)>c/L
可见,由于A类经常违纪扣分,对班级总分贡献低,奖励系数降低是应该的;B类和C类则奖励系数都增大,增大比例皆为1/(L-d)-1/L=d/L(L-d),由于这一部分是因为遵纪才获得的红利,我们把这一部分暂称为“遵纪红利”。可见B类和C类都因为遵守纪律获得了增加的奖励。但是同时我们注意到,C类学生比B类学生更加上进,更加富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是这一部分却没有得到体现,反而和B类学生的奖励系数增加比例一致。所以在这样的制度下,对于C类人是不公平的,尽管C类人也获得了“遵纪红利”,但他们的创新被忽视了,或者被压抑了,所以这就是该制度的引导性,在制度一开始就具有这样的导向,压制创新,鼓励守成。那么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班级很难出现拔尖的学生,或者有新尝试、新思想的人,只会久而久之,中等平庸居多。
二、模型的改进
下面对班级积分考核制度稍作调整,原管理制度中扣分比较容易的情况保持不变,同时我们让加分也变得稍容易一些,也就是制度引导性从重惩罚向稍奖励倾斜一下,则可以得出:
A类:学期得分为a-d;B类:学期得分为b;
C类;学期得分为c+e,其中e为由于创新带来的加分项,e>0。则可得:
A奖励系数为(a-d)/(L-d+e);B奖励系数为b/(L-d+e);
C奖励系数为(c+e)/(L-d+e);
第一种情况:当d>e时,则e-d<0,则L-d+e A类奖励系数:(a-d)/(L-d+e)<(a-d)/(L-d)b/L;C类奖励系数:(c+e)/(L-d+e)>c/(L-d)>c/L; 第二种情况:当d 可知: A类奖励系数:(a-d)/(L-d+e)<(a-d)/(L-d) C类奖励系数:(c+e)/(L-d+e)>c/(L-d)>c/L; 第三种情况:当d=e时,则e-d=0,则L-d+e=L 可知: A类奖励系数:(a-d)/(L-d+e)<(a-d)/(L-d) C类奖励系数:(c+e)/(L-d+e)>c/(L-d)>c/L;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管d与e大小关系,A类奖励比刚才原来更少;C类奖励比刚才多了。 当d>e时,B类奖励比刚才少了一些,但是比理想情况下的结果还是要多的。 通过分析,A类人在d>0的情况下,或者d>0且e>0的情况下,即只要A类人不改变现状,依然是经常违纪,那么A既要向B和C类让渡出遵纪红利,另外随着e的增加,还要向C让渡出创新红利。 B类随着e值的增大,B类获得的奖励系数会减少,一开始d>e时,B类获取奖励系数还是比理想状况下要多,还是享有遵纪红利,尽管变少了还是有。但是当d=e时,B类获取奖励系数刚好等于理想状态下,已经不能因为仅仅遵纪而获得额外的红利了。当d C类则享受了创新红利,随着制度的调整,一开始,A让渡出来一部分红利,再深入,B也会因为不思進取、得过且过而让渡一部分红利出来,A和B让渡出来的这个红利不是因为违纪,而是因为创新不足,整个班级谁创新越多,谁分享的创新红利越多。 那么以上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个ABC模型,通过这种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其对班级管理奖惩机制的实际指导意义。我们要尝试分析在不同类型下A类、B类、C类的选择走向,对于日后班级管理制度会有预测效果。 三、模型的应用 (一)案例一:罚多奖少型班级管理制度 学校X老师是一名女老师,管理班级很有方法,在其担任班主任三年的经历中,日常与学生交流,突出一个严格,惩罚手段很多。班级人数很多,达到54人,在整个年级算是大班,但代课老师上课,日常反映情况都是班级表现很规矩,纪律总是最好的,但回答问题也不是很积极,也没有新意,交作业都能很积极,但是雷同的情况很多。在同类班级比较中,总是比较均匀分布在中流水平,没有特别调皮的学生,也没有特别拔尖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这种类型班主任管理下,班级管理制度往往体现惩罚力度比较大,惩罚措施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是所谓的罚多奖少型制度,或者重罚轻赏型制度,或者有罚无赏型制度。 根据ABC模型,即,在d>0且认为e=0(因为奖励政策执行太难)可知,在这种班级管理制度下,将班级学生进行A、B、C分类,可得在该制度下各自的奖励系数如下: A奖励系数为(a-d)/(L-d)b/L C奖励系数为c/(L-d)>c/L 该制度长期运行的结果是什么?可以看到,如果A维持原状,则A要一直让渡一部分红利出来给B和C,显然,A必须得改变,那是要向B靠拢还是向C靠拢呢? C不但遵守纪律,并且还有创新,但是制度并不鼓励这些,或者制度忽略了这一点,仅仅和B一样获得A让渡出来的部分红利,也就是我们前面讲述的“遵纪红利”,而C创新尝试的那一部分并未得到应有的奖励,显然,久而久之,C要向B靠拢。 那么同样,A要在现行制度下获得应有的奖励系数,A改变必然是向B靠拢,因为向C靠拢并不会获得额外的红利。 总结一下,在罚多奖少型制度下,出现的结果必然是A向B、C向B,即两头向中间靠拢,因为制度本身不是鼓励拔尖,而是引导平庸和中流。向中间看齐,营造了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的局面。 (二)案例二:奖罚分明的班级管理制度 学校Y老师是一个老教师,班级管理经验丰富,平时有严厉的时候,也有和蔼的时候,对待学生柔中带刚,在外人看来就是有收有放,向打太极一样,收放自如。虽然该班是重点班,但学生日常活动丰富,班里学生表现活跃,学习拔尖的,较差的,都有,班级活动也表现比较积极,什么人才都能得到发掘,才能也能得到发挥。老师反映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且常有独特的见解和视角出现。并且班级日常管理在年级部排名也比较靠前。 通过调查发现,在这种类型下,班级管理制度往往体现在有惩罚措施,也有奖励的措施,班级里面管理井井有条,班主任安排得力干将,做好日常管理,奖励措施随着学生的表现及时更新,但这种制度并不仅仅满足于维持现状,维持纪律,维持平衡,而是要有所创新,激发学生的活力,激发学生向外释放潜能,增加额外的奖励。是一种打破现有平衡实现新的动态的平衡。 根据ABC模型,其中d>0,e>0可知,在这种班级管理制度下,将班级学生进行A、B、C 分类,可得在该制度下各自的奖励系数如下: A奖励系数为(a-d)/(L-d+e);B奖励系数为b/(L-d+e); C奖励系数为(c+e)/(L-d+e); 根据惩罚因子d、奖励因子e大小关系变化,可以将制度执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度执行初期,创新还不够,e< 第二阶段,制度执行中期,创新能力增强,当e=d时,这种情况下,A奖励减少挺多,B奖励减少到没有“遵纪红利”了,A奖励减少的全部让渡给了C。 第三阶段,制度执行后期,创新能力成为主流,e>>d时,这种情况下,A奖励减少很多,B奖励比理想状态下还减少了,C奖励增加很多,A、B奖励减少的都让渡给C了。 那么长期执行的结果是什么呢?A一看,B奖励也减少了,那肯定向C看齐;B一看,自己原来只是满足于遵守纪律也不行了,因为奖励自己奖励也在减少;C尝到创新政策有甜头,得坚持,C则要保持并且引领。 总结一下,就是长期运行结果是,A向C看齐,B也向C看齐,都是向前看,向正方向看,这样就促成了一种富有活力、创造力的局面。 (三)案例三:奖易罚难得班级管理制度 学校Z教师是一位中年教师,性格很开朗,带了几届毕业班,应该说管理经验也比较丰富,日常班级的活动也搞得有模有样,校园艺术节,学校运动会,都有不错的表现,班级表现活跃。但是同样,班级问题也不少,抽烟、喝酒的学生,谈恋爱的学生,上课睡觉的学生,不交作业的学生都有。搞学校创客活动,报名人也比较多,总之,班级里有灵气,也有邪气。 通过调查,在这种类型下,班级管理制度往往体现在有奖励的措施,也有惩罚措施,但是奖励的举措很多很详细,班主任极力营造一种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有时到了奖励泛滥的局面,班级学生只要有好的表现就加分,并且班级学生出现一些问题也不减分,在这种制度下,会形成一种怎样的局面呢? 根据ABC模型,e>0且d=0(由于问题常不减分),将班级学生进行A、B、C分类,可得在该制度下各自的奖励系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