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020-10-09郭璐琪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工作在现代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教育力度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得到了全面强化,通过多元化教学措施的有效利用,使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将激励理论合理的融入到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使被激励者为了有效实现制定的目标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较高有效性的教学方式。本文针对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效应用,展开详细分析,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激励理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
作为我国教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高职教育为了积极配合新教改的要求与号召,在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学生作为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还要通过对激励理论的有效利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双管齐下提高学生學习质量的同时,强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从而使高职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一、充分满足学生实现自我的需求
由于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具有的需求不同,因此老师不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还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共性需求给予充分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相比其他学科的学生而言,对自身未来发展具有的期望值更高,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对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完善,得到他人的鼓励、社会的尊重,希望能够通过对自身专业能力的充分发挥,为同学解决困难、为集体贡献力量,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扬,获得他人给予自己的尊重。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学在此阶段正处于青春期,不具备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对现实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对他人提出的批评和讽刺无法面对,对别人的优势无法保持平衡心理,对自身的缺点无法客观面对。因此为了将高职学生具有的这些问题妥善解决,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能够对他人给予必要的尊重、为自身的自尊心理进行必要的维护,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对自我具有客观、全面、正确的认知,对自身在集体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潜在能力进行不断发掘的同时,有效实现建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目标。
二、引导学生实际需求与动机向更高层次转变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不同层次的发展动机和需求具有的心理动力存在较大差异,能够从侧面反映学生具有的进取心理在各种打击下呈现出的不同承受力。高职院校学生很难对自身未来发展进行定位,当设定的学习目标只是为了谋生,学生如果为了目标的实现而付出过多的代价,会使在得不偿失的心理作用下不愿意再为学习目标付出。如果设定的学习目标不仅是为了谋生,在精神上还有更高的追求,会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强大。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如果经常失败,也会对学生的进取心理造成一定打击。当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为了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时,无论身处逆境或顺境、成功或失败,都无法阻止学生不断耕耘、继续开辟、努力奋斗的决心。也就是说只有保证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习动机具有较高的层次,才能使学生的发展动力更大,抗打击能力更强。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积极、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在老师的激励和引导下,使自身的人格更加健全。
三、通过适当奖励提高激励效果
对于奖励手段而言,是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将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给予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使这部分学生努力向上的积极心理得到全面激发,从而在班级形成互相比较、互相学习、互相超越、互相帮助、互相追赶的良好学习风气。然而对于奖励手段而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具有的激励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在学校开展运动会的过程中,一些学生通过比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对于这部分学生可能给予一定额度的现金奖励。然而在进行奖金颁发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将奖金直接发给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荣誉就应该得到现金奖励的错误认知。老师可以以庆功会的形式,对积极参加运动会项目的同学进行奖励,并且对宣传工作和后勤工作的同学也要给予对应的奖励。这样不仅能够通过对学生的奖励,使学生建立为集体发光发热的意识,还能在老师不断的激励下,将这种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1]。
结语
根据上文针对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激励理论的有效途径,展开的系统性研究和详细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明确的了解,通过对激励理论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使高职教育工作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还能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全面优化,是一种具有较高有效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式。因此相关人士应该对激励理论进行深入研究,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使激励理论具有的作用和价值能够真正落实到高职教育管理工作对,为社会发展储备大量专业人才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鞠鹏杰.对高职教育管理中激励理论有效应用的几点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347-348.
[2]袁笑,邹萌.高职教育管理中激励理论的有效应用探讨[J].才智,2019(22):26.
[3]张鑫.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7(14):313-314.
作者简介:
郭璐琪(1992年),女,汉族,河南舞钢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