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未来取向与学业投入的现状分析

2020-10-09傅蕴男

文存阅刊 2020年12期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考未来,完善自我、学习知识和技能,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的时期。然而高职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学业投入都值得我们去探索。以往研究表明,未来取向发展水平高,学生学业投入也会相对较多。而且,在现实课程教学中教学中也反映出了学业投入多,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也会相对较少。而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高职生普遍未来取向和学业投入水平均不高,特别是未来取向,结果显示高职生未来取向总均分低于平均值3(M=2.27,SD=0.55)。

关键词:未来取向;学业投入;自我同一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面向未来的人,会主动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为自己的人生做规划,而他也就成为一个未来取向者。未来取向也属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的过程。它是一个复杂、多阶段的构成,它包含了思维、兴趣信念等心理概念,也包含了人际关系背景和社会文化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1]。刘霞(2011)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通过文献查阅、访谈与问卷调查提出了未来取向的3维度6因素:(1)未来认知,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个体对未来的思考、想法和专注,包括广度和密度2个因素;(2)未来情感,从情绪视角出发,个体看待自己未来时的一种主观情绪体验,包括乐观性和思虑性2个因素;(3)未来意志行动,从意志力、行为角度出发,个体付出意志努力为了完成未来目标,包括计划性和执行性2个因素[2]。

“学业投入”的概念来自组织学、管理学中的“工作投入”概念,由国外学者Schaufeli最先提出。Schaufeli认为学业投入是一种与学习相关的积极心理状态,指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持续的、充满积极情感的状态,它以活力、奉献和专注为主要特征[3]。

诸多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未来取向和青少年学业、情绪和行为适应均有关。作为学生通过高效有益的学习拥有积极的未来取向更容易产生积极的行为。他们愿意在学习中付出努力,面对困难时能坚持不懈,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他们会对自己的人生更负责,浑身充满正能量。这些都可以有效的防御生活中不良因素的干扰,这对于高职生来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势必也会影响他们因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而做好眼前应该进行的学习和良性行为的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发现高职生的未来取向和学业投入的现状,了解高职生未来取向的发展趋势,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建构自己的未来,更好地促进他们积极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三所城市的个别职业院校随机选取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5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439份。其中,男生236人,女生203人;大一学生198人,大二学生128人,大三学生113人;城市大学生263人,农村大学生176人。

(二)研究工具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来自于刘霞(2011)[],共有31道题,分为三个维度:未来认知、未来情感和未来意志行动。其中未来认知包括密度、广度两个因子,未来情感包括思虑性、乐观性两个因子,未来意志行动包括执行型、计划性两个因子。均采取五点记分法,“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标记为1-5分。此量表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869,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是0.789、0.838、0.792。

《学业投入量表》来自于方来坛、时勘、张风华(2008)[]所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Schaufeli学业投入量表。问卷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分量表,共17道题目,选项从“从来没有”到“总是/每天”,按照李克特式7级计分。活力的信度系数为0.858,奉献的信度系数为0.913,专注的信度系数为0.905。量表的总信度系数为0.951,信效度较好,为本研究所采用。

(三)研究程序

主试按统一的测试指导语实施团体测试,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中的所有题目,并强调回答的真实性。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forWindows32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处理。

三、研究结果

对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发现,具体如表1所示。

高职生的未来取向总均分值略低中等临界值3分(M=2.27,SD=0.55),居中等偏下程度,高职生在未来取向三个维度的得分情况也基本无差异,未来认知的得分最低,未来情感和未来意志行动得分一致,表明高职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关注度并不高,所以从数据结果来看,高职生普遍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期待,没有形成对未来的思考意识,这可能与高职生的生源特点有关。

高职生的学业投入情况也一般,略高于中等临界值4分(M=4.37,SD=1.22),居中等水平,高职生在学业投入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略有差异,其中奉献维度得分最高,活力维度最低,专注维度居中,但均处于中间水平。这与刘湘玲,谭新昊(2016)、肖艳双等人(2012)对高职生的研究均一致,也与崔文琴等人(2012)对大学本科生的研究结果一致:高职生学业投入水平与本科生相当,均处于中等水平,但研究结果总体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学业投入水平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可能与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有关。考试注重应试而非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家长关心的也只是孩子所学的专业毕業后好不好就业,而不关心孩子到底喜欢和适合的是什么,因此,学生在校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未来没有期待。

四、启示

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年龄上与本科生相仿或略小,他们在心理发展水平上与本科生有一定差距,心理成熟度不够高,自我意识发展不够清晰,早年学习经验不是很好,所收获来自外界对他们的评价也不是很好,最终他们来到高职院校进行学习,由于他们中很多学生内化了外在社会对他们的普遍(偏见)认识,从而导致他们对于自己的认识也会有所偏颇。芬兰心理学家Numi在1991年指出青少年未来取向和自我同一性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自我同一性缺乏的青少年没有积极对未来进行思考和规划,他们更可能卷入不良群体和习得问题行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高职生普遍学业投入不高、问题行为产生较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要把培养高职生重新树立对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做为首要任务。在学生进入学校第一年就开设有关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业和职业目标感,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我们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来正强化他们,对于学校的优秀学生事例进行多方位宣传,开展“朋辈面对面”访谈活动,把已毕业学生的成功事迹进行简要描述并展示在过道走廊等易见的地方,时时强化用榜样的力量去点燃他们心中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大二学年,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此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对自我和专业和未来可能的职业进行探索;在大三即将毕业的这个阶段,我们引导学生明确毕业目标,去挑战社会带给他们的全方位压力,并对其进行逆境教育,提高学生面对困难和失败时的心理韧性“不惧困难,走向成长”。所以,在对高职生的教育中,绝不仅仅是把学科知识,专业技能教给学生就可以了,我们还需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自我评价、心理资本等,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的向往,有利于激发给他们对学习的新认识,产生良好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杨佳.高职生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刘霞,黄希庭,毕翠华.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7-12.

[3]刘湘玲,谭新昊.新媒体时代高职生学习投入现状的调查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6,(3):61-63.

[4]刘霞,黄希庭,毕翠华.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7-12.

[5]方來坛,时勘,张凤华.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6):618-620.

[6]戴必兵.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影响因素[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傅蕴男(1987—),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未来取向对高职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84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