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龙船》的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0-10-09折钰桐
折钰桐
摘 要:《龙船》是清代浦东派演奏家陈子敬以江南一带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民俗活动为主要元素创作的琵琶独奏曲。该乐曲现在仍较多的用于演奏、教学及比赛,对于琵琶教学具有示范性的作用。本文对琵琶曲《龙船》的相关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涉及乐曲创作背景与版本对比的研究;其次是与乐曲本体相关的研究,包括乐曲结构与演奏技法两方面;再次对琵琶教学的研究进行归纳;最后是对该乐曲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琵琶曲《龙船》;文献综述;琵琶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2
本文的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书籍论文及期刊,书籍包括庄永平的《琵琶手册》、王范地《琵琶演奏谱》等专著。[1]此外,笔者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及优秀博硕士学位数据库,搜集出以“琵琶曲《龙船》”为主题的文章共有16篇,涉及琵琶教学的文章共522篇,而与“琵琶曲《龙船》教学”相关的研究仅1篇,笔者现将重要文献的主要观点陈述如下。
一、有关乐曲创作背景与版本对比的研究
林石城教授在《介绍琵琶独奏曲〈龙船〉》一文中,从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龙船竞赛的活动论述乐曲的创作背景。详细介绍了乐曲首创陈子敬,以及乐曲的流传情况。林石城教授从陈子敬之子陈文甫先生、曹静楼的遗孀等人处了解到有关《龙船》的演奏手法与结构形式,据此编写创作,这便有了流传至今的三版之一。[2]
中央音乐学院洪强的硕士学位论文《锣鼓丝竹幻 四弦江南染——琵琶曲〈龙船〉的三个版本研究》在乐曲的创作背景中提出,龙船可分为竞渡和表演,琵琶曲《龙船》中两种兼有,结合小标题可知,乐曲是据龙船活动的过程及场面而作,包括闹场、表演与竞渡、归返等。作者对三个版本的结构、曲调、锣鼓运用进行分析,并对乐曲多版本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等进行了探究。[3]
山东艺术学院范天娇的硕士学位论文《琵琶独奏曲〈龙船〉的音乐文化特征》,文章从“龙舟”一词的源起对乐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提出琵琶曲《龙船》与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基本吻合,乐曲中的锣鼓段落对应竞渡环节,江南丝竹与民间小调为祭祀环节的歌舞。乐曲的三个版本均出自陈子敬的版本,但因记谱方式口传身授,每个版本之间都存在一些差异。其中,张步蟾版本最接近原曲,该文也以此为例加以研究。[4]
云南艺术学院胡静的硕士学位论文《琵琶曲〈龙船〉中的民族民间元素之我见——以王范地演奏谱〈龙船〉为例》,在乐曲的创作背景中,作者提出该乐曲是以浙江奉化地区的三大吹打名曲之一的《划船锣鼓》为依托,汲取江南民歌小调与吹打乐特点而作。文章以王范地的演奏谱为例进行研究,作者提出王范地演奏谱《龙船》是张步蟾版本上的加工再创造。[5]
二、有关乐曲本体的研究
(一)乐曲结构
林石城教授在《介绍琵琶独奏曲〈龙船〉》中提出,在编写琵琶独奏曲《龙船》的過程中,加入了《起闹》《竞赛》与《归返》三段,虽锣鼓点与曲调音与其他两版不尽相同,但乐曲结构基本是一致的。
南京艺术学院刘露硕士学位论文《传统琵琶音乐喜庆元素解析——以〈龙船〉音乐表现为例》以林石城版本进行研究,作者提出乐曲的曲式结构为一段锣鼓加一段地方小曲的连续演奏,表现龙船竞相追赶。锣鼓段与乐曲可以随意结合,但不能重复。[6]
山东艺术学院范天娇的硕士学位论文《琵琶独奏曲〈龙船〉的音乐文化特征》,在乐曲结构中提出,三个版本的曲式结构基本一致,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这样的旋律进行手法被称为“联套体”,《龙船》是套曲结构中的循环体,即除引子与尾声之外,部分或全部由两曲交替循环。
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卢盈盈在《从〈龙船〉看中国传统回旋曲式的特点》中提出,乐曲用相同的锣鼓段落来串联其他不同的音乐段落,在音乐结构上均保留了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全曲结构为“ABACADAE”。[7]
庄永平教授的专著《琵琶手册》中对华彦钧传谱版的《龙船》进行简要解说。提出民间常将曲中包含的段数,称作龙船条数,乐曲分为4段,象征有四条龙船。[8]
(二)演奏技法
山东艺术学院范天娇硕士学位论文《琵琶独奏曲〈龙船〉的音乐文化特征》中,在对《龙船》与江南丝竹乐进行研究时,分为声音与演奏技法两个方面。作者提出乐曲中运用了特殊的右手技法,如挂音与临音模仿船桨划水声。左手技法常见吟揉音、泛音、带音等。
云南艺术学院胡静的硕士学位论文《琵琶曲〈龙船〉中的民族民间元素之我见——以王范地演奏谱〈龙船〉为例》一文中,将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相结合,进行详细探究,并对王范地的吟揉技法重点探究,列举了王范地教授制定的关于吟揉不同效果的符号标志。
河北师范大学张晓硕士学位论文《琵琶曲中“特殊技法”的演奏运用与艺术特色》中,作者提出“特殊类”技法是非乐音的,并以乐曲《龙船》中的部分特殊技法为例进行分析,如模仿打击乐“锣、镲”“大堂鼓”等音响效果的技法。[9]
200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讲师孟璐在《琵琶曲〈龙船〉运用的研究技法分析(上)》一文中,对乐曲三个版本中左右手的基本演奏技法进行列举,包括右手技法的弹挑、双音、扫弦等,及左手技法的吟、带音等。[10]2012年,孟璐的文章《琵琶曲〈龙船〉运用的研究技法分析(下)》中,对乐曲三个版本中特殊技法的运用及演奏时的难点问题进行探究,并详细列举。[11]两篇文章结合来看,基本对乐曲中涉及的演奏技法都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归纳,对笔者的研究提供了较全面的学术基础。
三、有关琵琶教学的研究
呼和浩特艺术学校于楠在《琵琶教学中的音乐审美情感培养策略研究》一文中论述了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意义与策略。作者提出,在实际的琵琶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琵琶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琵琶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12]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舒畅在《论琵琶教学中基本技法与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中提出,在琵琶教学中, 基本技法及音乐审美的优良直接影响琵琶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且思考如何将基本技法及音乐审美科学地向学生进行输出。[13]
吉林艺术学院孙沫在《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艺术谈》中对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影响因素、表现功能、控制音色的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演奏者可以通过指法的改变来控制琵琶的音色变化,促进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14]
齐鲁师范学院讲师吕媛媛、韩丽华在《论琵琶演奏的训练技巧与教学方式》中,围绕琵琶演奏的技巧和训练, 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论述, 帮助学习者认识在演奏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15]
四、有关琵琶曲《龙船》的教学研究
云南艺术学院胡静的硕士学位论文《琵琶曲〈龙船〉中的民族民间元素之我见——以王范地演奏谱〈龙船〉为例》中,作者在王范地演奏谱《龙船》作品分析的部分,对乐曲的演奏技法、音乐表现、王范地的吟揉技法以及演奏技法的变化、左手音色的变化以及特殊研究技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同时提出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演奏细节。
五、结束语
通过对与“琵琶曲《龙船》教学研究”相关文献的检索与阅读,首先,我关注到大部分学者都从琵琶曲《龙船》的创作背景、版本对比、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探究。其次,各位学者在研究探讨琵琶教学时角度不尽相同,但大部分都是对琵琶教学的演奏技法、情感培养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对乐曲教学进行研究的较少,因此,对琵琶曲《龙船》的教学研究仍有较大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范地.琵琶演奏谱[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2]林石城.介绍琵琶独奏曲《龙船》[J].乐器,1988(01):28-30.
[3]洪强.锣鼓丝竹欢 四弦江南染[D].中央音乐学院,2016.
[4]范天娇.琵琶独奏曲《龙船》的音乐文化特征[D].山东艺术学院,2018.
[5]胡静.琵琶曲《龙船》中的民族民间元素之我见[D].云南艺术学院,2017.
[6]刘露.传统琵琶音乐喜庆元素解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5.
[7]卢盈盈.从《龙船》看中国传统回旋曲式的特点[J].音乐时空,2015(17):45-46.
[8]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9]张晓.琵琶曲中“特殊技法”的演奏运用与艺术特色[D].河北师范大学,2015.
[10]孟璐.琵琶曲《龙船》运用的演奏技法分析(上)——琵琶曲《龙船》三个版本中运用的基本演奏技法分析[J].北方音乐,2009(03):23-25.
[11]孟璐.琵琶曲《龙船》运用的演奏技法分析(下)——琵琶曲《龙船》三个版本中特殊技法技巧的运用及演奏时注意解决的难点、焦点问题[J].北方音乐,2012(02):127+146.
[12]于楠.琵琶教学中的音樂审美情感培养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196-197.
[13]王舒畅.论琵琶教学中基本技法与音乐审美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9,39(12):174-175.
[14]孙沫.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艺术谈[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05):20-24.
[15]吕媛媛,韩丽华.论琵琶演奏的训练技巧与教学方式[J].高教学刊,2017(0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