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弦踏歌”

2020-10-09钟长超

艺术大观 2020年15期
关键词:乐舞舞蹈特征

钟长超

摘 要: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古代人类最早的栖息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而各个民族舞蹈中的乐舞也十分丰富,西南地区被称为“乐舞海洋”。多姿多彩、不同类型的乐舞有哪些特征呢?带着这个问题,本文从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乐舞”入手;首先,讨论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乐舞”的艺术特征;其次,深入讨论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乐舞”的舞蹈特征。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乐舞;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2

一、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乐舞”的艺术特征

西南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尽管社会发展、自然变迁、人们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固有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改变进程仍需时日,这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些原始遗存都有很好的保留下来,时至今日,这无疑对我们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乐舞是极好的。

(一)乐舞的原始遗存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原始的先民们生活生产水平极具低下,为了求得生存发展,渴望人丁兴旺,繁衍子嗣是重头大事,随即产生了对生殖的崇拜。西南地区可称为一个大的鼓文化圈,西南地区的大部分民族都有鼓文化的崇拜,这就是典型的女性生殖崇拜,由此对女性怀孕时的大肚子相似的鼓也怀着莫大的崇敬。认为鼓有神力,敬奉鼓,就能繁衍子嗣,怀着此种敬仰的心态下,从制作鼓到祭祀鼓到用鼓作舞的整个过程。例如佤族“木鼓舞”,在盛大的节日里都会敲起此鼓,对民族的生存繁衍子嗣美好的寄托。流行于彝族、苗族、哈尼族、拉祜等族的“葫芦笙舞”也是对生殖的崇拜,先民们认为女人怀孕的肚子与葫芦的形状有联系,希望如葫芦一样繁殖生命,从而赋予了葫芦一种神秘的力量。除了生殖崇拜,也有很多是对图腾的崇拜。傣族的“象脚鼓舞”,是傣族舞蹈中出了名的男子舞蹈。因为男子身上背着像象脚的鼓来跳舞,所以被称作象脚鼓舞。这是对大象的一种崇拜,对吉祥如意美好愿景的期盼。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留有原始舞蹈遗存的乐舞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原始遗存的乐舞是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它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超过了其舞蹈的本身,这些乐舞在传承过程中,能够延续千年,不得不说,其意义非凡。[1]

(二)乐舞的多种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任何东西存在都有其重要的作用。万物如此,乐舞亦然。

其一,自娱自乐。我们知道,在很久以前人民在打猎后、在丰收后、在高兴时、在难过时、都会用舞蹈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情,最开始是自娱性的,舞蹈能够表达出人民最真实的情感。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自娱自乐都是民间乐舞最重要的作用。

其二,交流情感。人们都说音乐无国界,其实舞蹈也是如此,不管你是来自哪个民族,哪个国家,人们相聚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人们都可以参与其中,在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增进感情。如今,你去到任何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玩耍,都会看到所有人和谐舞蹈的场面。无论是节庆日,还是婚丧嫁娶,乐舞都已到了交流情感的作用。在黔东南地区,就有个有趣的节日,叫作“踩姑娘”,他们青年男女的爱恋方式就非常有趣,在特定的节日里,小伙子们一边继续吹着芦笙,一边舞蹈,一边瞄着自己心意的姑娘,假如有喜欢的姑娘,就会用脚去踩姑娘的脚,姑娘如果也对小伙子有意思,也会回赠一个踩脚,你看,通过一个小小的乐舞,交流情感,竟然产生如此有趣的乐舞文化。

其三,强身健体。通过跳舞人们可以强身健体,身体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在锻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舞蹈的美,这是两圈其美的。

其四,传授知识。各少数民族乐舞对生活知识的传授、生产知识的传授、历史知识的传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少的乐舞中都有本民族迁徙历史的描述,这无疑是通过乐舞来感恩历史,同时教育后代对祖先的尊重,不忘记历史。乐舞中还有对生产劳动的模拟,这对本民族的生产劳动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五,宣传教化。乐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宣传教化,通过乐舞来对本民族的文化宣传和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一来是教育年轻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传承,让本民族文化得以延续下去,二来可以通过乐舞对一些不好的风气进行教育,这是极好的。

二、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樂舞”的舞蹈特征分析

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是歌、舞、乐三者的结合。主要表现形式有歌舞、跳乐、鼓舞、以乐伴舞等。本篇论文把跳乐、鼓舞、以乐伴舞融在一起来谈,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乐舞文化十分丰富,下面来谈谈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乐舞”的舞蹈特征。

(一)乐舞同体,完美呈现

西南少数民族乐舞的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跳乐、鼓舞、以乐伴舞这些乐舞形式。乐舞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尚书·益稷篇》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①,我们就可以看到人们在用石头击打发出声音,作为舞蹈的伴奏乐器。在西南少数民族乐舞中,乐器伴奏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之间形成了很好的默契,无乐不舞,舞之必有乐。在西南少数民族的乐舞中,乐舞是不分家的,在许多的少数民族乐舞中都可以得到证明。你看像佤族的“木鼓舞”,苗族的“芦笙舞”,藏族的“谐”,还是彝族的“阿细跳月”这都是典型的乐舞,乐舞和谐在一起,这才呈现出了一幅和谐的场面。[2]

在西南少数民族乐舞长期发展过程中,乐舞始终是最亲密的伙伴,不可分割。如果芦笙舞,只有舞蹈,没有芦笙作为伴奏,那也不能够被称作芦笙舞了,所以乐舞是不分家的,拆开任何一个来谈都不能叫作乐舞。我想乐舞之所以被称为乐舞,那必须是乐舞同体的,这样才能凸显出乐舞的特点来。在西南少数民族乐舞中,乐与舞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同为一体,彼此相互依赖,共同发展。[3]

(二)道具服饰,运用巧妙

西南少数民族最早的舞蹈服饰是丰富多彩的。如苗族女子在节日或重大活动中都会戴的银牛角头饰,牛是苗族人家最亲密的伙伴,给苗族人民带来了很多便利,苗家人民对牛充满感情,所以把牛角作为乐舞的装饰,在苗族的很多地方都能看见牛的元素。如彝族的姑娘们在跳三弦时,着彝族典型的百褶裙;傣族女子的窄裙等等。

西南少数民族乐舞中道具的运用多种多样,比如佤族的“木鼓舞”的“木鼓”,苗族的“芦笙舞”的“葫芦笙”,藏族的“谐”的“毕旺琴”,彝族的“阿细跳月”的“三弦琴”,还有各个民族的“铜鼓”等等道具。舞蹈道具在西南地区的乐舞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苗族的“芦笙舞”,这就是直接以芦笙道具来命名的舞蹈。藏族舞蹈“热巴”中的铃鼓舞,男艺人手里拿着牦牛尾和铃铛来舞蹈,表演各种高难度技艺。

总之,舞蹈服饰和道具是乐舞的重要表演形式。在西南少数民族乐舞中舞蹈服饰与道具丰富多样,之所以西南地区乐舞经久不衰,舞蹈服饰与道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即兴乐舞,自娱自乐

西南少数族地区乐舞正因为起于民间,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民间乐舞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民间乐舞传承了几千年,一直延续至今,固然有他的重要原因。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乐舞的自娱性形体现在,舞蹈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炼,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在每个家族,每个村寨中都是由老者言传身授来教给年轻人,这才得以传承。民间乐舞是人民自己创造的,它不仅愉悦自己,还可以愉悦大众。民间乐舞不需要规定每个动作的规范,不需要舞台,随着自己的心情而舞蹈。在远古社会,舞蹈可以当作打猎后或丰收的喜悦之情,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老少咸宜。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乐舞的即兴性体现在,舞蹈动作姿态没有统一的规范,可变性较强,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下,不同人可做各种即兴的发挥,不同人跳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4]

(四)世代相传,海纳百川

西南地區民间乐舞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一代一代的人在继承的结果。乐舞动作中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乐舞特点。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地创新,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乐舞才能够一直被大众所接受。乐舞的特征会根据地域的不同,气候的不同,人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乐舞风格特征。如藏族的“谐”,由于地区不同,他都会有风格各异,四川巴塘地区的“谐”被称作“弦子”,而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及青海、甘肃等地称之为“叶”或“康谐”,各藏族地区的弦子形式相同,动作缓慢舒展,细腻流畅,但是在风格上却有差异。少数民族民间乐舞一直都保留着继承创新的传统。与此同时,西南地区的乐舞也呈现出另一个特点,海纳百川,各个民族的乐舞在保留本民族独特性的同时,也在广泛吸收外来民族、外来文化的洗礼。与时俱进、海纳百川,这才使得西南少数民族乐舞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态势。

参考文献:

[1]纪兰慰,邱久荣著.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刘金吾著.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3]陈鸿著.中国传统舞者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罗雄岩著.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乐舞舞蹈特征
韩邦奇《苑洛志乐》的思想来源与乐学诉求
舞蹈课
抓特征解方程组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沅水流域傩仪式活动中的乐舞研究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