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汉乐民族交响化的转型与推广

2020-10-09陈鹤天

艺术大观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交响音乐文化

陈鹤天

摘 要:客家,是民族分类系统的一个名称,也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从全球角度来说,是分布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民系之一。从文化层面的概念出发,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称,其中的语言、音乐都是重要部分,客家音乐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客家山歌、广东汉乐、广东汉剧等类型,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背后,从流传、创新、推广范围却是鲜为人知的。客家人多居住与山区,但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极其迅猛的今天,如果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传播、传递、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引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客家音乐;地域性风格;交响化转型;推广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2

一、客家音乐现状

客家,从民族上划分是汉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民系,在风俗习性、文化、语言等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客家是唯一一个不适用地域作为名称的民系,当地居民也被称为“客家人”,客家人主要分布与粤东、粤北、珠三角东南部、赣南、闽西等地。从居住地上分类,有客家四州之说,包括:惠州、梅州、赣州、汀州四地。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被成称为“客家祖地”;由于海外客家华侨祖籍地最多的是原惠州府,又被称为“客家侨都”;梅州则因其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区而被称为“世界客都”,距梅州较近的河源则被称为千年“客家古邑”;赣州则与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关系,被称为“客家摇篮”[1]。客家音乐文化,包括客家山歌、广东汉乐、广东汉剧几大类,而这几大类别都是建立在客家文化之上,其中客家方言可以說是山歌、汉剧的入门要求。对于现代人来说,普通话的普遍存在使得方言的传播几乎限制在本地域内,而地处偏远的客家地区的方言,更是鲜为人知,另外,在本地域不同地区的方言,也有区别,以梅州地区来举例,仅仅是相隔几十公里的两个县,说的客家话都是有着一定区别的。从传递的方式来看,形式较为单一,剧团巡演场次在各剧院排期较少,当地高校课程中占比也寥寥无几。从传承的脉络来说,有的剧种、音乐形式即将面临失传的危险[2]。

地域性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限制,更是受当地风俗、语言、审美、传承断层、传播方式等综合方面的影响,而对于客家音乐来说,传承人高龄化、无接班人也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因素。

二、地域性音乐交响化的必要性

“交响”是音乐专业的术语,源于希腊语系,意思可翻译为“一起”。交响这一词汇的形成,是在音乐演奏形式上的基础上演变成的词汇,指的是一种具有和声性质、不同音响的器乐曲,所以多被称为“交响乐”。交响乐的演奏需要一支编制完整的交响乐队,而交响乐队的形成与确立,严格上来说,是在西方音乐史的古典乐派时期[3]。而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清朝统治时期,明清时期的音乐多以单声部、小型合奏或是剧种音乐形式存在,虽有伴奏,但也多为单声部旋律为主,不同于西方音乐的“和声”概念。而现今的音乐类型多种多样,用途也是更为广泛,电影、广告、音乐会,凡是与演艺有关的产业,都离不开音乐,而交响乐则是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受市场、运营、审美等综合因素影响,这也使得民乐逐步走上了交响化的道路。

中国的民族乐器,多为独奏乐器,色彩较为丰富,性格十分独特,在交响化的融合概念里,其实是有一些背道相驰的,但是通过近几十年各专业演奏员对于演奏技法的研究与作曲家在技术层面的突破,都有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与提升,随着各地政府对于精神文化的扶持与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管弦乐团,职业乐团的出现,加上各地专业音乐学院的兴起,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与演奏家,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瑶族舞曲》《秦兵马俑幻想曲》,《豫北叙事曲》《长城随想》《西北组曲》《丝绸之路》《印象国乐》等,另外很多电影音乐也开始使用民族管弦乐团,现如今的高校也都有自己的管弦乐团,这说明音乐交响化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4]。

地域性音乐文化,受其地理位置、人文风俗因素影响,在传播上,并没有覆盖性的优势,但是在传递方式上,可以考虑广为接受的一种形式。创新不意味着抛弃传统,而是建立在历史、传统之上,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新与发扬。以客家音乐来举例,广东汉乐代表性作品《出水莲》《将军令》等,多为单声部演奏方式,受众人群单一,演奏人群更为单一,可能只限制在演奏乐器之中。李复斌老师所改编的民族管弦版《出水莲》,将配器发展为了几乎满编的民族交响乐队,不仅扩大了乐曲专业的应用范围,更适合各类大型演出、比赛、活动的演出性质,而这类性质的演出,受众群体往往是很广泛的。新编版广东汉乐《汉乐》,更是通过广东民族乐团的改编,成为了民族管弦交响版本,一经演出,备受赞誉,其影响范围不仅仅在华南地区,此曲的经典程度,往往是各一线乐团的演奏曲目,而这些职业的一线乐团演出轨迹不仅在国内各省、市,随着国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各类民族乐团常年也在国际进行文化交流与演出,而这些地域性较强的音乐文化,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5]。

以此判断,客家音乐,乃至地域性音乐文化并不是不被当今审美标准所接受,而是其形式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实践的创新等相关要素的结合,简而言之,交响化是最容易被人群认知、接受,覆盖面广泛,利于推广的音乐的形式,而这个形势下,音乐人才是核心,地域性作曲家的培养是关键。职业作曲家,接触的是最新的作曲技术、一线的职业乐团与乐手与具有一定审美认知程度的观众群体,所以职业作曲家不可能只局限于一种作曲风格,或是限定于某类历史性音乐文化中,他的作曲风格一定是多元的,具有历史性又不失于现代技巧。客家音乐如果可以在作曲家这一关键点上,进行更多的引导、宣传,在人才的培养上给予更多的支撑与扶持,搭建更多的演出舞台、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这样了解、认识客家音乐的人就更多,作品好、演出精彩,就会有更多的人“真正”的爱上客家音乐。

三、音乐文化推广

音乐,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的存在,与物质化的表达形式截然不同,它不是向商品一样,可以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其商业的加之,更重要的是音乐的背后承载的是民族的文化与历史的渊源。客家地区的深厚文化,应当在当前时代下顺应推广潮流,进行有效的宣传与传播,这样才能使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的国人所認知与了解。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推广方式层出不穷,主要可以分为线上与线下两类。在当今“互联网+”浪潮的带动下,线上推广是目前比较火热的一种方式,也是门槛较低的一种推广方式。这里指的门槛,并不代表被推广产品的高低,而是指推广者投入的比例。在互联网的带动下,自媒体的兴起与迅猛发展,几乎将“纸媒”的传播效果蚕食殆尽,而在这种信息传播、交流、宣传的方式被逐步更新的同时,品牌效应则更被关注。品牌效应,不仅在商业中被使用,它背后的口碑、信任度也同样适用于文化传播,好的音乐、好的文化,都需要欣赏者,而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则提供了最好的平台与载体。自媒体,不仅可以是官方性质的存在,更可以是个人性质的存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诸多的平台,都为优秀的“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而这个平台,正是当今作为推广音乐、文化等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阵地。从成本投入上分析,线下宣传投入的成本,纸媒,公交、铁路、电视广告等线下的投入可以说成本过高,而线上推广的成本可以说只要抓住信息时代内容的契合点,打造出优质的内容与流量主,其宣传的效果与覆盖的范围是相当可观的[6]。从宣传回报上分析,线上推广的范围是通过网络辐射的,这种范围不仅是某一个地区,而是全球性质的,而线下推广在有限的成本支出内,所辐射的范围仅能以地区来衡量。从内容制作来衡量,音乐本身就是舞台的艺术,演奏员的状态,音乐的冲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与内容建设,呈现出来,都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从而也促使这一类的作品被更多地探索、发现、发掘,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良好的欣赏市场,有优秀的演艺群体,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接受、学习,照此发展,传承、传播、传递,不再是难题。

高雅艺术,不能只在高雅的殿堂里呈现,也不能只在乡间田野里慰问基层,更多的应该是有人愿意去了解,去学习。优秀的内容,合理的推广,才能使地域性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黄燕.广东汉乐丝弦乐的乐器组合与演奏风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2):90-101.

[2]张韵.广东汉乐在城市中的传承与发展[D].广州大学,2017.

[3]夏蒙.客家筝曲《蕉窗夜雨》三种演奏版本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4]李英.客家汉乐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创作,2012(06):148-150.

[5]梁艺红.试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J].嘉应学院学报,2011,29(06):5-11.

[6]罗德栽.谈谈客家筝派的形成和传播[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2):43-45.

猜你喜欢

交响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命运的交响
倾听交响反刍
谁远谁近?
音乐
音乐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交响童话
秋夜的音乐
城市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