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工匠精神研究

2020-10-09宋姗姗

艺术大观 2020年5期
关键词: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

宋姗姗

摘 要:通过对景泰蓝制作技艺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承与应用进行研究,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强国战略”,更好复兴具有传统元素、发扬工匠精神,让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得到传承,为传统手工艺制作与传承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景泰蓝今后如何探索蕴含着丰富的多元化人文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丝绸之路文化”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非遗;传承;创新;工匠精神;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5-00-02

“工匠”原本是指我国传统手工业中拥有一定的职业技术专长并以此谋生的匠人。我国传统工匠所崇奉的职业精神可以概括为:尊师、重道、精业、乐业。而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工业时代,“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工匠精神体现的是对自己的产品不断雕琢、不断精益求精、不断使其完美的一种理念。在当前,国内很多企业只看重利益,往往忽略产品的质量,依靠低价、低质来抢占市场,最终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整个行业和产品创新都是一种阻碍。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精品化、高端化已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方向,供给侧要抓住这个重要机遇。[1]

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利好形势下,如何使景泰蓝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是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新任务、新挑战。由于传统手工艺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到人才引进、劳动力吸纳;加之在职人才培养手段单一,培养渠道狭窄,造成产能相对不足,成为制约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根据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培养高级工艺技师,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积极推动景泰蓝文化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工艺分析

在制作工艺方面景泰蓝有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主要工序,一件制品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制胎:将合格的紫铜片按设计好的图下料,裁剪成不同的扇面形或切成不同的圆形,并用铁锤敲打成瓶、碗、罐、盘各种形状的铜胎。以瓶为例,它是由瓶嘴、瓶肚、瓶座三部分锤接烧焊成型。掐丝:先将铜线压成不同型号的扁丝,掐丝艺人再根据产品的不同选择丝号的大小,按照设计好的图纸,用专用的摄子将有韧性并且柔软的扁丝掐出或者掰出各种图案,蘸上的白芨将掐好的纹样一根一根地黏在铜胎上, 然后通过烧焊将扁丝组成的各种图案镶嵌在铜胎上。点蓝:就是给景泰蓝涂上色料,这种釉料以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加上金属氧化物的着色剂高温烧制而成,质地很细,像是沙子,但不粘手。这样的蓝料,烧出来有如玻璃,流淌着晶莹的光彩。烧蓝:点蓝不是一步到位那么简单,还要进行烧制,即“烧蓝”。 点蓝艺人根据不同图案纹样的色彩要求配好颜色,用蓝枪和吸管把各种颜色的釉料填入丝间,经烧结釉料下凹每个景泰蓝都至少要烧结三次,一次与丝平,两次要高于丝,最后与丝找平。点一次蓝就要烧一次,烧制后釉料下凹,然后再点蓝再烧结,如此反复三至四遍,直至釉料与丝高度一致才算大功告成。烧蓝时,铜胎通体红亮,又恢复到原有的色彩缤纷,犹如凤凰涅磐。磨光:点蓝工序完成后,釉料已牢牢固定在铜胎上,烧蓝完成后,因薄厚不均,需将其磨平,使掐上的丝纹显露出来。先用较粗再用细砂石把制品表面凸出的釉料磨平,然后用黄石、椴木炭再细磨,直至磨出均匀的光亮。镀金:为防止氧化将磨完光的产品放入按一定比例配置的镀金溶液中,通上电在正负电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的电流密度使所有的铜线、铜丝、铜口处全部镀上金,使黄金附着在铜的表面,这样一件金灿灿亮闪闪的景泰蓝艺术品便制作完成。[3]

在北京召開APEC会议期间,雁栖湖国际会都66件造型别致、色彩明媚、总重量超过10吨的景泰蓝斗拱吸引了各国政要的目光。景泰蓝作为国礼多次赠送外国友人,传递了中国和中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手工技艺的精湛,因为景泰蓝的制作技艺非常烦琐并且外观异常华美,本来就有“温润、光泽、细腻、辉煌”的艺术效果,景泰蓝地表现出的奢华气质与深厚的内涵,让景泰蓝在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中重放光彩。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与中国文化有机结合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在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下不断发展完善,通过新技术进行不断创新,才能推动景泰蓝产业向前发展。而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基础,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企业的经济及精神支持下,大力推动景泰蓝产业发展,培养相关人才,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才缺少的现状,加强国内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吸引相关人才加入景泰蓝制作的市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泰蓝承担着各民族间的联系和文化认同,以及国家层面的合作交流,特别是“一带一路”下,联系我国周边国家起着积极作用。[4]

通过对景泰蓝制作技艺的深入研究,将传统手工艺与中国文化有机结合。以古典文化为根基,融入创新意识,创造出新的作品,景泰蓝设计必须注重探索艺术的融合关系,能够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景泰蓝制作技艺介入中国文化的传承之路,这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传播发展的要求,也是非物质文化为中国文化提供新思路,新使命,不仅对景泰蓝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意义。景泰蓝的发展需要更深层次地拓展景泰蓝工艺的应用领域,促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的精妙内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还需要在跨界融合、跨界设计、积极探索景泰蓝创新与应用领域的拓展,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将传统的景泰蓝制作工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更深层次地拓展其应用领域,促进非遗传承是很有探讨价值的创新点。[5]

三、“非物質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景泰蓝制作技艺的研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重视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引进景泰蓝制作设计人员,通过培训实践、以老带新、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全面掌握了景泰蓝制作技艺,做到了传承有序,后继有人。我校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民族传统技艺实践基地和民族手工艺实践基地,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区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在继承、弘扬民族手工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是在少数民族手工艺的人员培训、专业咨询、科学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寻求与各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努力开创民间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具备研究景泰蓝制作的条件,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的景泰蓝作品在国家级、自治区级以及国际上屡获殊荣,对于传承和发展这项手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利用和传承等方面树立了一个典范,也为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为共建“一带一路”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不光产品和技术创新需要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方式的积极创新,景泰蓝应用领域、产品设计的创新实践过程,展现大国工匠精神时代意义的重要举措。既彰显中国兼容并蓄、共同发展之大国风范,又尽显中国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之时代精神。

通过对景泰蓝制作技艺工匠精神的研究,结合国内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景泰蓝制作技艺方法与规律、发展与特点以及未来趋势走向等,能够对今后景泰蓝的发展方向产生借鉴意义,并为景泰蓝的从业者、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依据,以此扩展设计学研究的范围,为弘扬中国文化提高景泰蓝创新设计的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衣福成.景泰蓝工艺的跨界融合与科技创新[J].中国国情国力,2016(06):38-39.

[3]吴岚.景泰蓝饰品的创新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2.

[4]钟连盛,夏焕真著.珐琅图案北京[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5]郭桂珍.简述不同时期珐琅器的艺术特色[J].文物世界,2010(03):62-63.

猜你喜欢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