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艺术品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2020-10-09乔莉

艺术大观 2020年5期
关键词:手工制作教学研究学前教育

乔莉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加强学生手工制作能力是必要的,通过开展艺术品手工制作课程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利于加强学生专业学习水平。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进行教学创新研究,从而才能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水平。

关键词:学前教育;手工制作;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5-00-02

手工制作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在开展相关教学过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学指导,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艺术品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意义,总结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下面具体研究。

一、学前教育艺术品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意义

手工制作指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相关材料的制作项目。学前教育中的受众制作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以徒手制作的方式,通过对材料的拼贴、折叠及组合等方式使原始材料的外观发生改变,整个过程具有趣味性、知识性与启发性等特征,对互动交流的依赖度较高,通常是增加课堂的活跃度、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开发创新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手工制作课能够辅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并在制作过程中建立和谐的沟通与协作关系,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手工课的学习也会提高学生对于未来岗位的适应性与胜任度。[1]

(一)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实施手工制作课程时,学生将使用剪纸、粘贴等不同的制作方式实现自身的想象与创造才能,将不同的构想变成实物。手工制作是动作、技巧与审美的集合体,学生在最初接触该门课程时,需根据需要做好选材和设计等方面的准备,此后便深入实施设计理念,逐步按照规划完成操作,对提升手脑并用能力具有较大的助力。随着学生对原料运用熟练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设计理念,便可形成手工制作方面的特长,在完成具体的作品后,也会形成相应的成就感,以更大的信心和兴趣投入到难度更高的制作锻炼中。

(二)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在学前教育环节设置手工制作课程内容,可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创造力与操作等方面能力的形成,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专门培养幼教方面的人才,因此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也决定了幼儿的教育成果。手工制作作为幼教的基础类课程,主要对提高幼儿手脑并用能力提供渠道和平台,对其心理发展也有较大的助益。在我国教育领域指导纲领的引导下,学前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过革新的教育体系融合了综合、创新的教育理念。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不断深入发展,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也逐渐加强了对手工制作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学前教育阶段,该类课程可发挥更大的启发与引导作用。[2]

二、学前教育艺术品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加强教学指导

从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分析,开展手工制作课程时,教师对幼儿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来,实施引导与维护幼儿主观意识的策略,从而提升幼儿的能动性与选择性等特征,以此辅助幼儿自主完成设计、探究和实践等全过程。手工制作课程本身的特征较为明显:一是综合性与实践性。制作课程的实施需要幼儿全程运用综合性思维动手完成成品的制作,因此对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学前教育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专业水平及美术功底均未达到理想状态,而在实施手工制作课程关系到的内容均提出了较高的技巧要求,因此教师除了要讲清操作过程和要领,还需亲自动手示范,完成实践性教学内容。可见教师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便需使学生真正领会操作的核心要领,从自身角度提高授课技能与组织能力,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重点从调动学生思维和兴趣入手,实施具有技巧性的教学。这样幼儿会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实现对制作技巧的掌握。如制作木偶,学生对制作木偶没有明确的设计思路,因此起初均处于茫然状态。此时教师应该提高指导能力,可将实物展现给学生,并适当添加辅料,对学生演示整个制作过程,同时提示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学生便可以教师的示范为基础,增添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为创作增加新的内涵。学生在具体完成制作的过程中,会不断体验到制作的乐趣和奥妙,通过对技巧及制作形式等进一步分析来形成制作灵感,以此实现课程的实效性作用。[3]

(二)重视与幼儿教学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职业技能较高的幼师队伍。当前,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及师资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也从幼儿教育阶段便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在幼教阶段,家长也希望幼儿在教师的培养下,不但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也要在技能与经验等方面实现多元化的成长与成熟。这便对幼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诉求。幼师不但需要具有扎实的教育基本功,还需在其他综合性能力方面也要有一定的储备。因此在实施手工制作课程方面,幼师作为整个活动的设计者与引领者,要合理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与学生、家长与教育机构共同营造更为全面的教育环境。此外还需重点在材料的选择、工具、环境及教学规划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制定出更为科学的规划和方案,推动手工制作课程顺利开展。此外还需注意为幼儿创造自我展现的途径,可在教师内设置专門的制作作品展示区,或者在校内建立实践基地,让幼儿定期接受手工技能的培训,将核心技能传授给幼儿,使其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

(三)教学上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手工制作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需要制作者具有绘画造型方面的技能,因此幼师学生应从绘画基础能力入手培养与提升自身的能力,以此为从事幼师行业打下基础。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首先要尽量丰富教学的内容,将美术制作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的背景信息作为拓展性知识讲给学生,使其在深入了解学科背景后主动调动更多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与示范中。其次需增加互动频率,制作过程的示范并不是单向的,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在教师展示制作过程后,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自主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最后还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将新教学模式与传统途径结合使用,让学生以更为直观的途径接收信息,掌握手工制作要领。

在完成泥塑作品过程中,应倾向于选择较轻的黏土材料,质地轻薄、环保,并可自然晾干。在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后,学生便可结合自身的喜好进行再创作,增强制作过程的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场景进行练习,以此提升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程度。此后教师便可综合使用信息技术、图片或者音视频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黏土增添新的内涵,或者结合具体的情节,形成情景性的创作。

此外还需注意艺术性与有效性的结合。在实施课堂教育外,还要创建更为多元的活动,让学生在更浓厚的学习气氛下完成学习任务。学校可在学期内组织开展作品展示、手工制作竞赛等活动,利用学校的展廳资源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也会借助参赛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制作技能,同时增强审美,形成学科自信。最后便是要形成学校与幼儿园的联动教育效果,学校可将学生输送到幼儿园进行实地见习,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具体应用途径,切实增强学生未来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四)通过民间艺术有效的挖掘素材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教学时,还需注意在设计理念中融入地域特色,具体可从本地区的典型文化和习俗入手,如山西皮影戏、河南剪纸手工技艺等,这样不但能够为手工制作课程增添新的情趣,还能让幼儿从小有机会接触民族文化,并形成相应的民族自豪感。学前手工制作与我国的传统工艺技术具有共通之处。二者造型相对简洁,色调单一,山西布老虎便是该方面的典型代表。作品身躯及四肢较小,但头部较大,表情狰狞而夸张,加上花色的搭配,便体现出匠人独具匠心的设计特点。运用普通的设计原材料,再结合民间艺术及地域文化,通过高超的手工技艺便能制作出具有典型特征的艺术作品。学生在此期间不但能够获得制作方面技能的提升,还可同时深度了解地方文化,感受文化的内涵和意蕴,从而更有利于对幼儿情感方面教育的实施。

最后在选择制作工具时,教师也可利用废弃的物品当作工具参与完成作品的制作过程。如在完成木偶的制作工序时,便可广泛搜集废弃的布料或者不穿的衣服;在制作灯笼时,也可使用一次性的纸杯,加上特殊的技巧和装饰,形成具有浓郁传统节日气氛的装饰物。可见,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参与手工制作,不但能够增加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参与兴趣,还能相应形成热爱生活与环保意识,使幼儿在提升操作技能的同时,完成情感的成长及素质方面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于手工制作的认识,在有效的培养学生制作能力过程,要优化教学内容,不断制定更加完善课程体系,从而才能不断加强学生手工制作水平。希望通过以上探索,能够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艺术品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晏理.河西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182-183.

[2]李鑫.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艺术素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6):60.

[3]唐曌堃.商洛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251-252.

猜你喜欢

手工制作教学研究学前教育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职学前手工制作课程动手实践能力探究
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大班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创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