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汉瓦当对清代篆刻艺术的影响

2020-10-09耿慧

艺术大观 2020年7期

耿慧

摘 要:清代金石学的兴盛,使得瓦当被注意。当时篆刻家们已经不满足于“印中求印”,而把眼光投向了瓦当、封泥、砖文等。这大大丰富了印章的篆法、布局和趣味。因此,后世篆刻家将砖瓦视为“印外求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关于金石学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在文章中瓦当多数被作为一个观点提及,而单从瓦当探究篆刻艺术风格方面还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忽略了“秦汉瓦当对清代篆刻艺术的影响”作为一个选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清代篆刻;秦汉瓦当;赵之谦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7-00-02

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叫作瓦当。瓦当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建筑材料,不仅实用美观,而且还是珍貴的历史文物及精美的艺术品。很早之前,清代金石学家就把瓦当看作收集和研究的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对瓦当进行大量的考古和挖掘,收集了很多从周朝至宋元时期的瓦当材料。瓦当艺术富有创造性,古朴自然,而瓦当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是从发掘文字瓦当开始的,文字瓦当中的文字结体质朴,与钱币、封泥、玺印等书法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在书法篆刻艺术和金石学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1]

一、秦汉文字瓦当的艺术特征

(一) 文字特征

瓦当上所刻的文字,被称为“瓦当文”。秦汉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字瓦当的鼎盛时期。我们从字数、笔画、字体形态、线条转折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文字瓦当中的文字特征。

从字数上来看秦汉文字瓦当少者一字、两字,多者有十几字。从笔画上来看,文字笔画有粗有细,粗者古朴,细者刚劲。其中还有一种较为罕见的是同一种瓦当中包含粗细两种笔画,体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美。从字体形态上来看,字体分为长方、扁方、长圆、扁圆、扇形等。从线条转折来看,有圆有方,圆笔的转折处多为圆润,线条流美。“万岁”瓦当,笔法以圆笔为主,方笔为辅,整体舒展流畅,没有明显的折角,看上去自然和谐;方笔的转折处棱角分明,线条刚劲,“长生无极”瓦当,全字以方笔为主,圆笔较少,折角明显,字中圆笔用得不多,并不抢眼,整体看上去虽刚劲有力但仍为和谐。可见不同风格的篆体文字给规整的瓦当带来变化趣味,简单而又不乏单调,使得瓦当艺术更为丰富,也为后世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中起到了借鉴作用。[2]

(二)章法布局

第一种单字章法是指瓦当面上只有一个字的文字瓦当。“李”字瓦当,文字处于瓦当面的中心,文字本身呈左右对称,结体大气稳重,体现出规整疏朗的感觉。还有大多数单字瓦当为了避免章法布局空旷单一,单字常常与图案纹样搭配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宫”字瓦当,字体趋于瓦当面最中心,上部与两侧有长短不一的直线纹,纹饰周围分布有乳钉,增添了其装饰性,使得整个当面形象简练生动。[3]

第二种对称章法主要运用在二字、四字瓦当中。对称主要分为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两种。这类瓦当面有的是素面无界限,有的是以乳钉、云纹、界格为界限。图1“冢舍”瓦当,瓦当面以两颗乳钉为界限,“冢”字与“舍”字章法上呈上下对称,字体上大下小、上细下粗,圆润饱满又不失灵动。

第三种是虚实章法,艺术讲究虚实,疏能产生虚的效果,密能产生实的效果。只有虚实相生才能在当面上营造出独特而流动的气韵,使得瓦当焕然有神。虚实在瓦当中也有所体现,图2“羽阳千秋”瓦当,瓦当四字上下排列,中线以上笔画疏朗为虚,中线以下笔画紧密为实,结体方整规矩,颇似汉印。篆刻中也很讲究印面的虚实分布,由此可见,瓦当中的虚实为后代篆刻提供借鉴之处。[4]

最后一种是自由章法,是指瓦当文字在瓦当面上自由排列的分布章法,这种章法使文字形态各有特色,凸显了文字本身的随意形态,使文字的变化性及创造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如图3“乐未央”瓦当,章法布局独特,将笔画数较多的“乐”字放在上,笔画数较少的“未”“央”两字并列放在下。虽上下字数不一致,但还是呈上下分布,给人以平衡感。也有许多习印者在治印时将此章法融入自己的印章中。

二、秦汉瓦当对清代篆刻艺术的影响及其价值

一直以来,篆刻家们大多从战国古玺、秦汉印章中学习刀法。随着大量的瓦当、砖文、封泥等的出土,习印者研究金石学的风气慢慢有所提升。清代篆刻家们不满足于“印中求印”,因此把眼光投向了瓦当、封泥、砖文等,文字瓦当便是重要的摹习对象,将其融化到印章中,丰富了印章的篆法、章法和趣味,清代篆刻家便将砖瓦视为“印外求印”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牧甫、吴昌硕等人就是杰出的实践者。

清末是金石学进入高度成熟的一个大时期,黄牧甫深受金石学风气的影响,使得他的溯源意识尤为强烈。黄牧甫在篆刻艺术上,主张印宗秦汉,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秦汉元素。他非常讲究线条的质感,对印面章法的空间利用也尤为注重,秦汉瓦当给其印边风格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其印边独具特色,他的印风外柔内刚、光洁整齐,很好的还原了印章的原本风貌。他的每一方印都可以在金石文字中找到原型,有时一方印中要收集数件瓦当、砖铭上的文字。可见金石文字可以算是黄牧甫篆刻的基石,而文字瓦当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延年益寿”印章(图4)与文字瓦当形态章法极其相似,以实心圆点为中心,十字双线将印面和瓦当面分割为四等份,“延年益寿”四字则为汉瓦当文字,字体外围随着圆面而变化,笔画方中有圆而不失趣味,可见其作品深受秦汉瓦当的影响。[5]

吴昌硕常常拜访各类金石收藏名家,对于古器文字的研究要远远超过常人,尤其是对汉砖瓦文字和封泥特别重视。“《吴昌硕年谱》1875年、1876年条下称:是年前后,先生喜爱古陶瓷并汉晋瓦当、砖等,并将其意刻之于印章之中。先生为了探索古人的艺术成果,就力所能及,经常购置一些汉砖和瓦当之类价钱较贱的古物,日夕摩挲摹写,比较研究,并亲手拓印,以贻同好”。另外吴昌硕在“道在瓦甓”印章边款中刻“旧藏汉晋砖甚多,性所好也,爰取《庄子》语摹印”。[6]这都体现出他以前经常学习砖瓦文字,反映出其创作风格深受砖瓦文字影响。吴昌硕在对瓦当、封泥的研究中,摸索出了浑朴含蓄的风格,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的章法,成为篆刻史上别具一格富有特点的篆刻形式之一。

对于秦汉瓦当的研究,其属性应该是“金石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中国书法史重要的篇章之一。清代以前的书法史上对文人书法推崇有加,而忽略了文字瓦当这样的民间书法的意义。直至清代,金石学迅猛发展,并成为一时显学,对秦汉瓦当的研究达到了历史的又一高峰。整个清代似乎被浓郁的“金石气”所笼罩,几乎所有跟“金石”涉及的领域都加入这个行列之中,因此金石学与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碑学的兴起,考古的发掘,特别是文字瓦当、印章等器物出土,取之不尽的实物材料,促使清代书家、篆刻家对于篆书、篆刻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秦汉瓦当与秦汉印章、封泥等,是在当时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来的姐妹艺术,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而又共同发展,其笔法、篆法、风格等都对清代篆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朱剑心.金石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2]庄新兴.吴昌硕印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

[3]傅嘉仪.秦汉瓦当[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64.

[4]傅嘉仪.中国瓦当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5]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6]刘江.吴昌硕印论图释[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