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拓展初中美术教学的德育功能的价值

2020-10-09陈韦阳

艺术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审美教育

陈韦阳

摘 要:中学生作为优质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活泉,他们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的优劣,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更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学生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满足,但学生精神需求却出现了空洞与低层次的内容,比如学生只喜欢玩电脑游戏,而缺少了捧读名著诵读的场景。由此,以情感与价值观的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论述审美教学对学生品格的积极引导的作用,强调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美术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还要掌握适应于学生的健康的人格和真善美的价值观,并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道德品质;以美育德;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7-00-02

一、困惑之域——国内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科技文化领域不断创新的推动下,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博而深究”成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不断地彰显了出来,美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同仁重视了起来,国家在美术基础教育领域的投资也呈现了不断进步的局面。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美术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然而,由于经济和地域发展的差异,美术作为学科也是发展不平衡的,使得审美为主题的美术教育发展十分不平衡,在为了初中阶段没有将美育提到一个战略的层面,学生和家长甚至学校没有将这一学科加以重视,那学生基本的美术修养在三年的初中学习中也没有足够的提高,更谈不上美术的德育作用。

二、求索之道——中学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

(一)当今普遍教育理论与美术学科特点的关系

以视觉为主导的美术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体验中十分重要,美术教育以自身形象表达功能和以美育人的作用在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阶段中展现它独特的魅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倡导的素质教育还是近些年教育圈追求的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是指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它要培育的目标是集自主学习、交流表达和创新应用为一体心智健全的人,这样的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区分文理科,而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1]

由此观之,要突出学生美术学习的人文性,突出人文学科的育人的主线,美术课才能发挥它的独特功能,才能发现具有各方面才情的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其他科目的深入理解与进步。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审美教育会使学生心理上向好的方向进行改变,提高其对善恶的判断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教育心理理论与审美教育理论的关系

作为美术教师要提高美术的审美育人的能力就要从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入手,以好玩、乐活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的课堂呈现给学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这是以直观视觉为重点的美术家教学的必然要求,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情境,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真正的兴趣,从而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尊重世界多元美术文化,也只有这样,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才能真正予以实现。[2]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美术本体语言的传授,更应注重美术课的审美德育作用,美术课植根于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在营造的生活的情景中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教师应注意主旋律和主旋律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并使得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好的方面的感染,发挥学生的主动研究的能力,使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艺术品,态度上也进入渴求知识的境界,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也不断地去理解,真正达到美术教育对道德品质促进的教学目的。

三、砥砺之行——美术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

(一)记录一瞬的精彩——摄影艺术课题培育了学生对美的认识

“中学生对审美能力培养的需要审美是人对生命的自由体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表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审美活动的根本既是人的自我实现”。当一个孩子上到中学的时候,心中对独立认识与表达想法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将会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由于知识与实践还不全面,在大部分时间,中学生看问题是不全面和短浅的,对善恶与美丑的分辨能力并不强,甚至是有时候还会混淆,但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愿望去表达自己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作为中学美术教师,能够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审美感知、判断、评价和表达,这为学生审美健康的发展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校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展了“摄影学校本课程”,该课程首先在我任教的初二年段试实行,出现的问题较多,比如摄影设备不足、学生外出采风时间安排与上课时间冲突等,但课程还是在慢慢探索中发展起来。通过摄影教学,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透过镜头,我们用心去感悟这个大千世界的精彩、去感悟身边万事万物的美好。相机就是时光机,穿越了时空,为我们记录下平凡生活中最温馨、最幸福、最美好、最珍贵、最漂亮、最甜蜜、最感动的点点滴滴,随着那“咔嚓”一声快门响,精彩的一瞬已成定格,时光流逝,照片永恒!教师通过讲解这些学生拍的人文的摄影作品,提高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自觉追求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二)记录安静历史与未来的时光——影像文化的课题对学生美的感化

无论是在近代还是现代社会都具有巨大的能量,美術课程作为初中唯一的以图像为主体的课程, 美术课承担着让学生了解图像中的历史文化内涵,解读图像中事物所传达的信息, 视觉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无疑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应运而生的图像文化挑起了人们对世界的重新认知,而美术核心素养提倡的五大素养中首屈一指的培养图像识读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作品的表面含义,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解读艺术家背后的情感表达,进而借助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基于此我校美术组在今年开发的以“厦门城市色彩”为议题的创作与鉴赏单元课程,开展此单元课程整合的优势在于:一是主题富于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三)植根于民族文化——激活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美术课

民族传统艺术是一个国家传统的、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一种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在传承上从未断层过,但近年来也出现濒临消失的危机,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美术课程,如何对其进行教育传承,则需要通过课程实施和教学引导全体学生们去探寻祖辈们的审美追求,去思考何为美?去研究民间美术作品究竟美在哪里?

在闽南地区,陶艺是地区自发的一种艺术形式,当然也与当地爱喝茶水有一定关系,陶瓷文化与茶文化,是并行的两个文化系统。从教育的角度讲,与其说学习陶艺是学习了一种美术创作手段,不如说用学陶艺制作是了解我们劳动人民在自然中迸发灵感创造美,在不断地艰难探索中掌握了制造美的规律,如果你不理解这些,那你就谈不上热爱民间美术的代表——陶艺。所以我认为陶艺课是非常适合我们闽南地区的中小学的,我相信以后在我所在的中学也开展起来陶艺课程。

四、希望之光——美术教育教学与华师附中“美的教育”同行

我校艺术课程在这三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从一个学校办展览到学区五校联合办画展办活动的不断进步,让美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是教师终生的事业,将育人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分学段、分阶段的工作目标,并且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作为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我区美术同仁的携手努力下,以德育为主的美术教学设计一定会落地生根,并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同时也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学生爱学,教师爱教,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入研究审美教育及其规律,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的特点,将“审美教育”作为教育模式的重要部分,力求通过艺術教育、户外教育形式等,用真实、丰富的体验过程、生活情境,来熏陶、启发、引导、建立孩子的社会价值观,将美德教育一点一点地滋润进他们在具体生活经验中碰到的关于对和错、美和丑、善和恶的辨别过程中,让文明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通过具体生活环节的逐步体认而成为自觉,在与家庭、与伙伴、与自然、与社会的互动中,养成个人美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刘金花.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改进对策研究――以常熟市十所中学为例[D].苏州大学,2008.

[2]文炫芳.长沙市中小学管乐艺术教育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审美教育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好奇”的代价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龙都的新朋友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教材与教学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