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画理念融入传统乡村空间构建策略探索

2020-10-09张艺公茂武

艺术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水墨画策略

张艺 公茂武

摘 要:水墨画是一种强调线面抽象造型与作品“意境”表达的中国传统美术形式。将水墨画的艺术理念融入传统乡村空间构建设计中,通过营造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艺术环境,对村庄山水界面、地域历史文化、村落肌理、景观节点、庭园形态、新建建筑6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传统乡村空间构建优化策略,进一步凸显乡村的美与内涵。

关键词:水墨画;传统乡村;空间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7-00-03

乡村,是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文明作用下向生活文化环境转化的人类居民点的最基础形式。相对于城市,乡村的人造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更为深刻,更能体现农业时代人地关系的真谛。从传统“风水”理念到民风民俗文化无不透露着一个地域乡村人敬畏自然、利用自然到与自然和谐的历史过程,而乡村空间也是蕴含着人地和谐关系的景观。[1]

而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方式,对中华民族来说有一种源自文化底蕴、哲学、美学及生活态度的亲和感和人文精神。相较于笔触细腻、注重写实的工笔画,水墨画更强调空间的大开大合,以画作的“意境”表达为核心,追求素雅含蓄的画面风格,与质朴隐逸、天人合一的乡村特质不谋而合。对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进行解码细读,将二维的“美”与“意”转化为乡村动态三维空间构建中,也是延续符合乡村真谛的自然和谐的发展规律。[2]

一、水墨画理念融入乡村空间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水墨画以独特的认识方式和观察方法抽象真实场景,不受物性表征束缚,并以线面造型的方式来构筑意象,与笔墨语言契和而成为一种“写意传神”的画面,并由直观的“画境”将人引入更深层次的情感“意境”。将其艺术手法对比乡村空间构建可发现两者的可融入性:

(一)画境与乡村物质空间的对应

水墨画创作的第一重艺术在于画面的美妙——山的巍峨、水的秀美、树的挺拔、林的葱郁、田园的广阔和村屋行人的点缀,都是水墨画表达的创作元素。这在乡村物质空间中都有所体现。水墨画景深虚实对应乡村生态环境的宏大背景;水墨画黑、白、灰的着色,亦可对应乡村自然生活环境淳朴色彩的明暗对比。乡村空间自可形成一套动态立体的水墨画卷。

(二)意境与乡愁的情感比拟

水墨画的更高层次的艺术宗旨在于“意境”的表达——时代的特征、画家的心境、大众审美的诉求。而在当下乡村建设中,“留得住乡愁”也是规划的重要情感目标之一。探索借鉴水墨画的“意境”表现手法,将物质空间建设与情感追溯融为一体, 打造“情融于景”的乡村空间,重现中国人内心传统的乡土情怀。

二、水墨画理念下传统乡村空间构建路径探索

为追求水墨画意境般的艺术情感表达,应积极探索传统乡村空间构建的方法路径。从水墨画的构图精妙、空间景深、画笔疏密、明暗对比、虚实远近与图面的神韵空灵,可从乡村“四境”构建营造空间之美、乡愁之爱:

(一)生态环境

乡村生态环境蕴含自然环境下的地质风貌、山川河流,是乡村空间构成的画面背景,乡村图景的形貌特色、气质风韵全在于生态环境之中。同时,生态环境中的山体、水体、花草树木等景观元素也是乡村画卷中赏心悦目的审美亮点。构建系统完整、功能良好并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是美好乡村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二)生活环境

艺术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生活环境也是艺术创作中物我交融的互动场景。宜居的生活环境,遵循居民生活习惯的乡村空间秩序,符合居民生活追求的乡村设施,带来富有生机的感染力,促使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更能体现当地人的品格气质,激发人们从内心感怀乡土之情,从内涵上美化乡村建设。

(三)文化环境

传统乡村的文化环境反映了乡村的精神内涵,是人们寻根问祖的情感依赖,是时代演变的文明依据,是升华乡村画面到情意之境的关键点。在乡村建设中,必须保护并积极传承传统文化,在物质环境建设中设置文化生活场所、融入民俗文化符号、记录文化发展轨迹,是使乡村生生不息、重现活力的有效途径。

(四)艺术环境

除了渾然天成的自然环境、自发形成的乡村风貌,还应在规划建设中有意识的保留、重塑甚至突出乡村经典美,如:村口大石叠山、村间小桥流水、新房之屋瓦雕饰、古屋之断壁残垣,让村民在现代生活中不乏乡村野趣和民俗特色,达到乡村居民精神文明发展地再次升华。

三、传统乡村空间构建优化策略

(一)保护山水界面

乡村建设中应尽量保证“显山露水”,不突破山体天际线、不破坏水体流域边界,保证山水界面在竖向体轮廓上的自然挺拔,在平面形态上的灵动完整:1.划定生态保护界线,严禁在村域生态保护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与可持续发展;2.顺应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布局房屋,不随意进行推坡填塘等改造地形的建设行为;3.梳理山、林、田、水的空间层次关系,营造构图疏密有致、景深有远近、空间有虚实的优美乡村自然图景。如图1所示,在四川农房建设指引中,即提出保护乡村山水格局,注重自然环境与村庄的关系,对山体、水系、林地、田园四类要素根据空间关系、水质、植被状态和使用功能进行分类控制与保护,明确建筑设施临水界面的退后间距及竖向制高点与山体背景的关系。[3]

(二)尊重地域历史文化

充分研究乡村所在地域民族特征、民风民俗、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为绘制乡村发展的美好画卷做好内涵铺垫:1.保留古树名木、古桥、古碑、古井、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合理采取一定的保护与修缮,使其成为历史风貌感知点,加强村民历史认同感与访客的历史认知感;2.对于尚在使用的历史建筑,应予以保护性改造,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结构稳定性并更新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的实用性,使其能保存原貌的同时又满足村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切实做到古为今用;3.遵循村民节日活动习俗,结合历史遗迹安排乡村节庆场所与活动设施,确保村民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同时还可设计布局具有一定文化艺术性的景观,体现公共空间的文化传播与教育作用。[4]

(三)梳理村落肌理

一个村落的空间肌理蕴含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层次的互动关系,是经年累月形成的一种乡村空间秩序,是一定程度上内外自然人工综合作用而產生的一种系统性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村落肌理,是一个村庄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特有的标志,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传统乡村的规划建设中,我们应避免盲目学习城市空间布局手法,将乡村推向“城市化”风貌改造,也应防止出现乡村快速建设下“千村一面”的情况。

1.带状型乡村

受到地形或河流影响,乡村建筑沿水系或道路呈带状布局形式。该类乡村在长轴界面上应注重建筑立面的统一,注重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滨水界面的宜人尺度比例,在短轴空间上应注重形成错落有致、张弛有序的立体形态,与山水格局有机协调。如图3所示,婺源江湾古村落群,即顺延水系形态逐渐形成蜿蜒错落的农房布局形态,临水界面建筑色彩形制统一而充满高低变化,颇具水乡韵味。

2.中心环绕型乡村

有些村庄围绕水塘、宗祠或晒场形成中心环绕式布局形式,房屋建筑面向中心呈垂直布局肌理,街巷呈放射状形式。典型的如图4诸葛八卦村,村落以钟池为核心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向外辐射八条巷路,形成了鲜明的中心环绕式布局形态。对于此类传统村落在发展规划时,应保留村落中心,但不能无限放射扩大,在进行旧村修缮改造后可于外围新地块选址进行新村建设,而不打破原肌理的完整性。

3.组团型乡村

在地形复杂地区,村庄发展限制较多,呈现小规模多组团的形态布局。如图5所示,该类村庄应顺应地形地势实施建设并严格保护生态界面的完整,保留组团间的绿色廊道,延续原始肌理。同时协调建筑与自然元素,控制组团发展规模,保持“小而美”的村落形态。

(四)确定村庄内景观节点

乡村景观空间结构主要以斑、道、廊成的形式构成:1.景观斑:以点状形式散布在村庄中,可与乡村历史遗迹或房前屋后微田园结合设置,增添生活景观,丰富空间层次;2.景观道:根据乡村街巷特色,串联村庄特色景观,整理沿线建筑风貌与景观序列,形成乡村游览路线,结合地形与绿植变化,打造观景流线“步移景异”的乡野趣味;3.景观视廊:疏通村内重要空间节点与外围生态景观的可视性廊道,使乡村真正融于山景水景之中,凸显乡村的自然亲近之美。[5]

(五)整理庭院形态

乡村庭院空间一方面代表着本土建筑空间设计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是承载村民日常生活邻里交往的半户外空间,具有传承历史文化与增添空间活力的双重效果。在乡村建设的微观层面应结合农房改造与设计整理庭院形态:1.对于现有建筑院落进行空间修整,利用可渗水型石材进行院落地面硬质化处理,同时充分运用当地绿植丰富院墙立面造型,增加院落空间亲切度;2.对于新建农房院落,在分析当地传统建筑院落形态基础上,优化村民室内室外的生活功能流线,同时协调周边现有建筑布局,顺应村庄空间肌理进行设计安排。山西孝义市宋家庄任家院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典型院落形态,细节保存完整(如图6所示),于2006年被评为市级文保单位。对其周围后建的新农房院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可在其整体形态基础上,结合村民现代化生活需求,设计相仿的院落格局(如图7所示)。

(六)新建建筑融合传统特色

对于传统村落的新建房屋,应根据当地建筑文化底蕴,整理传统建筑平立面形态、提炼地域文化符号与民族象征图案。对室内结合当地习俗和居民现代生活需求提出农房功能分区参考;对室外提出一定屋瓦墙栏的装饰建议,尽量体现本土文化特色与建筑特色;在房屋建造上,充分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经济、环保、绿色的基础上保持与传统建筑的创新型统一。

四、结束语

中国乡村是从农耕时代即存在的古老居民点形式,而水墨画同样也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特色美术形式。在乡村空间建构过程中借鉴水墨画艺术理念,营造和谐的人与自然共生环境,对推进乡村景观画卷向乡愁情感“意境”延伸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打造兼具美景与韵致的中国特色传统乡村。

参考文献:

[1]马涛.探讨中国水墨画的视觉语言[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57-361.

[2]姚亦锋.探索构建乡村“画意”审美空间[J].城市规划,2019(11):120-127.

[3]朱霞,谢小玲.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研究[J].华中建筑,2007(7):142-144.

[4]林凡青.美丽乡村景观系统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64-65.

[5]李婧,陈天.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色探究[J].建筑与文化,2015(1):118-120.

猜你喜欢

水墨画策略
针对学生自主学创作水墨画需要、兴趣及心理特点培养水墨画社团学生自在创作水墨画能力
我的手机在哪?
神奇的水墨画
小学阶段创意水墨画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吴绪经水墨画
水墨画创作课:如果大树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