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黑女墓志的用笔风格
2020-10-09高聪慧
高聪慧
摘 要:《张黑女墓志》是北魏墓志中独树一帜的集大成之作,它广涵众长,不仅有碑帖古朴的神韵,还有唐楷严谨的法度。文章在该墓志章法、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各个点画的用笔,探究该志中所体现的隶书笔意与行书笔意,从而体现出字体之间的用笔过渡。
关键词:《张黑女墓志》;魏碑;用笔;创作
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8-00-02
《张黑女墓志》(黑hè女rǔ),全称为《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为了避讳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名号,所以清人通俗称《张黑女墓志》。此志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共有20行,每行20个字,总计367个字。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了张黑女先祖的名字和他们所任职位的情况。第二部分记述了墓志主人张黑女的生平事迹。最后一部分则为颂词。
一、章法
章法,是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关系的安排与布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整幅作品的“布白”,又称为“大章法”,通俗上,我们把一个字里点画的安排,和一个字与多个字之间布置的关系称为“小章法”。两者是一个道理,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整幅作品,而后者强调的是单个字。也就是“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1]
《张黑女墓志》在空间布白上虚多实少,以虚为主,实为辅,二者相互映衬。各个点画在空间上的分布飘逸脱尘,空灵隽永。章法布局精美,字距大于行距。文章最后几行出现的类似于行书的章法,又为整篇作品锦上添花。此帖还出现了删字符号,例如“長”字右侧的三个点,这种做法在行草书中多常见,在楷书中却甚为少见。[2]
二、结构
《张黑女墓志》的结构舒雅自然,包括了虚实、正斜、疏密、舒敛等许多的对比因素在其中,看起来结构自然统一。此志虽然结构上的奇特姿态虽然不多,但却谈不上刻板呆滞一说,反而更加的流动舒畅。字形的大小和粗细看起来似乎一致,但仔细观察后却发现其中的千姿百态。抑或收紧,抑或展舒,抑或方抑或扁。
《张黑女墓志》的结体取横式,源自隶法,开张而又洞达。这不仅是因为魏碑是在汉隶的发展上继承而来,章法直取隶书,字距大于行距。另一方面还在于它疏密相间,纵向的笔画多疏朗,横向的笔画多紧密相连。呈现给我们的是疏处空灵,密处丰满之感,两者合二为一,相互融合。三是由于此志中的大多笔画夸张变形,示人以横式之感。撇画向左右大胆的舒展开来,捺画则取自隶书,变斜为平,点画流畅隽永,又加入了行书笔意,宽绰有余,雍容大方。整体上呈现出潇洒秀逸的风韵。[3]
三、笔法
(一)点画用笔介绍
《张黑女墓志》的用笔中侧并用,方圆皆备。其中中锋多体现在长横、长竖、长撇、长捺等笔画之中;侧锋多见于短横、短撇、横钩、方折等一些笔画的起笔和转折处,这些笔画再加上左右开张的撇捺,各显其通,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此志以圆笔为主,方笔为辅。方笔多见于撇、捺,和一些点、方折转折处,其余的笔画大都是圆起笔,妙就妙在方圆的结合浑然天成,刚柔相济墓志看起来也就在婉约中又显刚健,雄劲中又隐约透露着柔美,刚而不棱,柔而不媚,展现出内涵丰富而又和谐的美感。[4]
点画横平竖直,轻重并举,丰富而又多趣,韵味情趣皆俱佳。横画分为长横和短横两种,长横或方起圆收,或则圆起方收。笔画两端的起收笔重而缓,中间行笔轻而快,粗细变化也就呼之而出。同时这种起收笔使得笔画两端低,中段凸起,在不平中求平,没有呆板之意,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如图1“丁”字,横画方起圆收两头粗中间细,像似跳动的音符,动感之意跃然纸上。短横的起笔多用尖笔,露锋入纸,收笔略微上扬,例如“太”字的短横就是尖入笔,收笔上翘,点画活泼而又轻灵。“东”字的短横入笔也是尖起,以方笔收尾,迅捷而又利落。
竖画的起笔大多露锋横切入笔,再顺锋轻轻推入,并且有明显的起笔痕迹,增强了字的装饰效果。如图2“城”字左边土字旁就是这种用笔方法,“卅”字的三个竖画也都是横切入笔。竖画有悬针竖、垂露竖两种。悬针竖比较少,给人一种锐利中见含蓄的感觉,例如"年"字的竖画就是悬针竖。垂露竖就比较常见了,直中有曲,曲中又有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挺拔有劲。例如“水”字、“军”字。
撇画有长短之分。短撇利落而又干脆,采用切锋笔法,如“具”字和一些带有单人旁的字,横切入纸,顺势而出。长撇带有很明显的隶书意味,形成含蓄张开之势,如“人”字、“父”字。还有一类长撇收笔出锋,例如“成”字,行笔流畅,收笔利落干脆。
捺画包括反捺和正捺两种。反捺多由字的结构而定,笔画短小却又很精致,例如“复”字;还有一类反捺则直接作点状,例如“汉”字、“矣”字;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反捺收笔向左出锋,例如“女”字、“亥”字,增添了字的动感意味,尽显俏皮之感。正捺又可以分为平捺和斜捺两种。平捺多见于走之底,例如“进”字,看上去似乎仍保留了汉隶中的蚕头燕尾,却又不显得笨重,笔画的起伏波动也不大。斜捺的起笔多为尖锋入笔,收笔处则有方有圆,例如“太”字的收笔为方笔,而“坂”字的收笔则为圆笔。初看其捺画似乎都一模一样,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它们的神态千姿百态,各具风姿。例如同是“人”字,一个收笔出锋,一个不出锋。
《张黑女墓志》中的点也是姿态繁多,不尽相同。例如“方”字第点尖起笔,两头细中间粗,大致呈菱形状,而“之”同样尖起笔,由细及粗,呈三角形状。
勾画灵活多变。纵观全碑的勾画,都各有各的风姿,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的写法如隶法,例如“既”字;另一类则如唐楷,例如“方”字。该志中的戈钩也颇具特色,富有灵动之感,一波三折,例如图3“城”字,“感”字。
(二)隶书笔意
自南北朝分裂以来,书法分为了南北两个派别。北派的书风带有很明显的隶书风格,也就是魏碑,仍然保留着汉隶的成分较多,有的笔法都是从汉隶得来,使得魏碑书法形式活泼,率真随意而又富于天趣。
《张黑女墓志》中的捺画就有着很明显的隶书笔意,它没有明显的一波三折,大部分书写起来都很平直,一般都是逆锋入笔,在顺锋轻轻推入,最后按笔收尾,形成比较明显的八分字的雁尾式。
例如图4“秋”字,前者取自《张黑女墓志》,后者则取自《乙瑛碑》,这两个字之间虽然相差了738的历史,但不难看出后人对前人书法的继承与发扬。仔细观察《张黑女墓志》中的起笔,逆锋入笔,收尾处的捺画同样的重按出鞘,是完全来自前人《乙瑛碑》中的隶书笔意。
(三)行书笔意
魏晋南北朝,我国书法进入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种类颇多,隶书得到了延续,草书进入全盛时期,行书也出现了许多佳作,真书以魏碑为主体,风格鲜丽,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楷書。纵观全碑,不难发现此志中所出现的行书笔意。并且文章最后部分错落有致的形态,与行书章法及似。
《张黑女墓志》的笔画融入了行书笔意,出现了许多连写的点,例如图5“然”字、“为”字等,这些点画相互呼应,姿态活跃,达到了孙过庭所说的“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的审美需要。
《张黑女墓志》中楷书行书相结合的字也比比皆是。例如图6“汉”字,三点水部分运用了行书的笔法。“灵”字的雨字头部分也采用了行书的笔法。“唯”字的口字旁也采用了楷行相结合的笔意。行书笔法的应用,为该志增添了更多的风趣秀逸,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碑刻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蔡康美.张黑女碑[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2.
[2]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王晶.《张玄墓志》艺术特色赏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23):11-12.
[4]李永辉.浅析北魏张黑女墓志[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