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楼洞古镇生态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

2020-10-09潘梦妍宋盈滨

艺术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

潘梦妍 宋盈滨

摘要:本文选取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古镇为研究地点,以古镇生态景观为核心,以对其保护与再生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充分挖掘古镇资源价值特色,并针对其生态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归纳对古镇生态景观保护与再生值得借鉴的设计手法,为其他古镇的生态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羊楼洞古镇;生态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8-00-02

羊樓洞古镇是我国古代茶文明经蒙古、俄罗斯向欧洲传播的节点之一。古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素有“砖茶之乡”的美誉。在古镇开发进程中,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制约着古镇的发展。如何立足于古镇生态景观整体风貌的保护基础上,实现景观的再生设计成为古镇建设待解决的问题。

一、古镇环境分析

(一)自然环境分析

羊楼洞古镇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赵李桥镇东南角,北距赤壁市区30km,西距赵李桥镇区4km。古镇现有生态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比较丰富和集中,境内现存一条全长1200米的石板街,是湖北省内保存最完好的明清石板街。

古镇地形多以低山丘陵为主,少量地区为低海拔平原地貌。古镇总体气候温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区域内群落植被资源较丰富,地带性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境内土质肥沃,土壤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红棕色砂土以及寒武系粉砂页岩。

(二)古镇格局分析

羊楼洞古镇整体布局为“一镇两水三山”。纵观古镇,南面为松峰山,海拔约256.6米;古镇西面山体连通松峰山共同构成与马鞍相似的山体形态,故将其称之为马鞍山;北山则是由众多低山丘陵所构成。三山之间地势平坦,南北走向有山形分隔,阻碍了它向外扩张;东西走向则无任何约束,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

古镇内水源较稳定,现存石人泉、松峰港、观音泉三泉。其中松峰港从南到北横穿该镇,与石人泉港在该镇的南边汇聚,为人们的生活所需提供了保障。在其周围还分散着大量的池塘,能够储蓄雨水资源、田地浇灌、预防灾害等。[1]

(三)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羊楼洞古镇的开发保护现状并不乐观,缺乏对古镇整体性的生态思考,未能立足于本地生态景观进行保护。由于古镇内废弃物、废水的排放,造成了古镇生态环境的压力,破坏镇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缺乏完整的排水设施,雨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致使港渠受到严重的污染。而自来水入户以后,松峰港失去原本的作用,河道逐渐变窄并出现堵塞现象。

因古镇主要经济产业支柱茶叶的发展与衰落,境内茶树种植减少,使农田景观斑块较为破碎,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原有的自然生态形成冲击。此外,农田防护林体系的不完善,使古镇生态稳定性降低。同时,古镇内缺乏公共绿地,街道绿化率较低;居民在住宅搭建的过程中,对古树肆意砍伐,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侵害。[2]

二、古镇生态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古镇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整体空间格局应当做一个有机整体来保护。对地形、水体、植物、道路、山体等景观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优化完善,达到相互协调的关系,实现整个生态景观的历史延续性和空间整体性以及内容的综合性和可读性。与此同时,还需保护古镇整体的人文特点以及具有历史性的独特面貌。

(二)生态优先原则

古镇生态景观处于古镇的生态系统中,对于其再生设计的标准应当广泛运用景观生态学的设计理念和准则,重视生态优先准则,降低对古镇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保证设计中各要素服务于生态环境。

(三)地域性原则

古镇生态景观的产生是按照自然轨迹生长变化而来的,对它的保护一定要依照相应地基准,详细思考这个地方特有的地形外貌、水文气象特点、社会环境特点、文化习俗、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思维理念,巧妙运用区域环境特别有利的形势,从而对每个景观要素做相应的构造和布局,并充分利用乡土资源。[3]

三、羊楼洞古镇生态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构建

(一)总体布局设计

羊楼洞古镇的生态景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首先对古镇的生态景观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依据于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古镇核心区域进行再生设计方案的构建。

针对羊楼洞古镇生态环境的改造,设计重点包括对古镇构成的各要素进行再生思路下的设计,针对场地文脉进行景观再造。古镇以前用于茶业生产和贸易的水运和码头,通过重新规划,将水道系统转换成旅游观光游览线路,使该场所添加新功能从而焕发出活力,进行产业的转型。通过挖掘古镇生态旅游资源,在对其保护中创造对古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4]

羊楼洞古镇生态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从总体空间布局上来看,对于古镇传统的景观格局“一镇两水三山”做出了完整保留。设计方案将区域内多重功能合理有效地进行结合,保护古镇内现存明清石板街及两侧古建筑等历史人文景观,并将其与生态景观带及各节点进行合理串联,形成完整性高、连续性强的景观空间,包括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为一体。

从生态保护方面来看,主要分为四个功能区:自然生态保护区、观光茶业区、公共活动区以及绿化缓冲区。

从功能再生方面看,主要分为:历史文化区,其中包括明清石板街、茶庄、茶馆、茶文化广场等景观节点;生态体验区:设置码头、上月曦湖、生态广场等景观节点;以及商业休闲区、综合服务区以及住宿区。

(二)主要节点设计

在羊楼洞古镇生态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中,对四个大的生态功能分区进行细致划分,构建了以茶文化广场、上观码头、生态竹林广场、茶园等主要景观节点。

1.生态竹林广场

结合羊楼洞古镇生态景观现状条件,设计生态竹林广场。因楠竹为羊楼洞古镇的代表性物产之一,竹品加工且为古镇传统产业之一,融合其元素设计生态竹林广场,为古镇居民及游客提供休憩场所。生态竹林广场在地材选择上,以米石为面层,黏合剂透水混凝土,基层粗砂,垫层碎石块。

2.上观码头、上月曦湖

在对古镇现存水系松峰港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再生设计,以再生古镇明清茶业繁盛时期的运茶为主要功能的古码头风貌,修建“上观码头”以其为核心景观节点,沿途设置广场、茶庄、茶园等景点,形成疏密对比,把握水系统的节奏感。

通过对松峰港整体进行清淤、深挖,并建立防渗层,已恢复水生态为重点,将部分水体扩宽至20—45m,形成观景湖“上月曦湖”,连接游览水系。

3.茶文化广场

茶文化广场的设计在不破坏古镇文物建筑及现状条件的基础上,营造景区内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广场。广场地面采用白色斧剁面做旧花岗岩铺设,中层和基层分别为细沙、粗沙以及碎石垫块。同时,广场内根据生态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的构建原则,合理配置观赏性植物。

4.生态茶园

在古镇核心景观区内设计生态茶树花园,可供游客观光体验。园内设置通过对“叶子”元素进行变形的生态游憩步道,宽0.6米。打造集观光、生态体验为一体化的景观,增加古镇生态结构的层次性。

(三)植物保护与再生

羊楼洞古镇植物的保护与再生设计,在维护山体植被现状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古镇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在植物的选择上,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主要以适应古镇生态环境的优质乡土树种和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引进树种,两者进行合理配置。同时,重点保护山体的原始生态,营造绿化廊道,达到多层次的生态景观。

道路两侧保护原有乡土树种行道树,依据并遵循保护与再生设计原则,增添行道树的数量。行道树以樟树、杨树、广玉兰为主要树种,成活率高,且成本低;女贞、柳树、紫荆、黄杨为点缀树种;在基部覆盖苔藓类植物吸收汽车尾气。水生植物选用菖蒲、水葱等具有观赏性的植物进行搭配,使古镇水系更富有活力。

四、结束语

本文以羊楼洞古镇生态景观保护与再生设计为例,提出对古镇生态景观设计应基于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再生设计。主要是对当前生态破坏不可想象的古镇保护设计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保护其原有景观格局,尊重古镇原有风貌,针对场地文脉进行景观再造,提升古镇景观格局的连续性、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达到对羊楼洞古镇的生态景观进行系统化的再生。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06):3-10.

[2]刘泓江.古镇·新生——谈赤壁羊楼洞古镇更新保护[J].小城镇建设,2011(06):88-92+104.

[3]陈凡.湖北赤壁羊楼洞古镇研究[D].武漢理工大学,2005.

[4]张婧.基于文化空间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更新策略——以湖北省赤壁羊楼洞古镇为例[J].四川建筑,2011,31(01):38-39+41.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
浅析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
生态住宅景观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优良鸟类食源植物冬红Holmskioldia sanguinea的生态景观营造实践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楚河汉街的城市符号及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
现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发展探析
河道整治中生态及景观的护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