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描述,说给自己听
2020-10-09韩云朋
韩云朋
从小,我就觉得自己天生不是学数学的料。
我的这种感觉也不是没依据:毕竟从小学开始,数学就一直拖我的后腿。父母、老师出于各科均衡发展的考虑,总会在我耳旁唠叨:“你的数学,不太行。”
被唠叨得多了,我也就信了。自那以后,数学就成了我的敏感词和禁区:我在做题之前会想,我数学不好;在数学考试之前会想,我不擅长这东西;就连在制订复习计划时都会想,要不……數学这一科干脆放弃?
有一天,班里来了一位数学代课教师,见我在课堂上兴致寥寥,便好心问我:“怎么不听讲,都掌握了吗?”
我坦言道:“没有。我学不好数学,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复习点别的……”
他并未责怪我,反倒饶有兴致地跟我玩起文字游戏:“你的这个说法不够严谨。我们都知道,数学可以分为几何、代数、函数等,既包括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还有上一单元的定理等。你说你学不好数学,那具体是学不好哪一部分呢?是这个单元学不好,还是所有单元都学不好呢?”
我被唠叨得烦了,只好承认:“好吧。我确实说得太绝对了。我只是上个单元的某些知识点没学好。”
他拍了下手掌,说:“这么说就准确了嘛。另外还要恭喜你,因为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和上个单元的内容没什么关系。”
被他这么一说,我便感觉有点不同了。我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复习了一遍,并做完了相关习题。
不止这一位老师喜欢玩这种语言游戏。
在我读研究生的第一堂英语课上,老师要求我们站起来进行自我介绍。当时我支支吾吾,用仅有的几个英语单词拼出这样的话:“对不起,同学们,我的英语口语……很烂。”
外教立马打断我,“No!No”,吓得我赶紧挤出另一句话:“Sorry!Is my grammar wrong(对不起!是我的语法有问题吗)?”
他微笑着用汉语回答:“是你跟自己说话的方式有问题。”
说话方式?我有点蒙。他又强调一遍:“你刚刚说的那些话,你是不是对自己说过很多次?你这样说并不准确。你应该说‘同学们好,我暂时还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锻炼口语的方法,我的口语目前正在提升中。”
经他这么一点拨,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当初数学老师和我玩文字游戏的用意。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会影响到他的思考习惯的。尤其是在自己跟自己对话的时候,同样一个意思,你用不同的方式说出,对你的心理与行为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比如,你对自己说:“我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而换一种说法:“以我特有的声线和嗓音,不适合唱某种类型的歌曲,其他的倒不一定。”前一种自我对话方式会让你一辈子都远离麦克风;而后一种方式,会让你给自己留出一点可能性。
你可能会想:那有什么用呢?不论我用哪种方式跟自己对话,我唱的歌不都是一个样吗?还是有不同点的。后一种方式会让你更敢唱,更多地去尝试,而唱歌这件事,有时是会越唱越好听的。
在两位老师的指点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当注意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不要因为他人或外界的影响,就轻易断了自己的后路。要学会适时按下暂停键,思考一下自己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
后来,有一位很内向的朋友跟我说:“我这个人,就是胆小怕事,一上台发言就紧张,没什么大出息。”我打断他,问道:“你具体是在什么情况下会紧张呢?你肯定不是所有的时候都紧张吧,一定有不紧张的时候。”
他点点头,说:“确实,如果是我熟悉的人当观众,我就不紧张;如果准备得特别充分,我也不紧张。”没等我肯定他,他自己就懂了,他说:“那我下次上台前,准备充分一点;上台后,先跟观众聊一聊,熟悉熟悉。”
现在,这位内向的朋友已经拿过四次演讲比赛的冠军。
看来,有时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你对问题的描述里;有时,自己和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恰恰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语言,把话说给自己听。
(摘自《中学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