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文本翻译中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探析
2020-10-09闫贵宇
闫贵宇
摘要:中国的外宣文本中经常出现大量含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而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2020年王毅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为研究语料,探讨外宣材料中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本文建议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合理保留原文信息、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灵活采取直译和意译法的翻译方法,以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蕴含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外宣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直译;意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9-0031-02
1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指的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3]。在语言系统中,文化负载词最能体现语言中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在涉及到文化负载词翻译时,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简单的语义转化,更要考虑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较为准确地理解外国文化中的习俗审美基础上,较为合理忠实地传递本国文化的精髓,从而有效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2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外宣文本是一个国家传播本国文化,树立国家形象,提升文化及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外宣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应在符合英语语言规则和保证外国受众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并传达文化负载词中的文化信息,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此外,译者还应以外国受众的文化、语言和思维模式为导向,将文化负载词翻译成符合外国读者思维及语言习惯的译文,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2]。由于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的差异,汉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很难在英语中找到词义完全对等的翻译,为保证外国受众的理解,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可灵活使用直译和意译等方法。
2.1直译
真正的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就是指既能保存原文意义、形象和语法结构又可以使译文通顺明白的一种翻译方法[4]。直译法在我国当下的外译极为常见。这样的外译不仅显得比较正式,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华文化的特色,尤其是翻译一些中国特有的习俗或文化传统的词汇中,直译法极为广泛[6]。
如王毅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中提到[5]:
例一:【原文】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铁杆兄弟,送来了自己储备的几乎全部口罩。
【译文】Pakistan, our iron-clad brother, sent us virtually all the masks in its stock.
【分析】“铁杆兄弟”是指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兄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是汉语中文化意义极强的表达,此处没有意译而是直译为 “iron-clad brother”直观的表达了中巴间患难与共的友谊。
例二:【原文】日本友好团体在送往中国的物资上写了一句中国古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表达一衣带水邻邦与中国人民的感同身受。
【译文】Japanese groups sent assistance supplies to China, attached with ancient Chinese poetic lines:"Fear not the want of armor, for mine is also yours to wear", conveying a touching message of empathy from a close neighbor.
【分析】“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先秦诗歌《诗经·秦风·无衣》, 全诗一共三段,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此句的意思是“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裳衣。“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此句运用直译的翻译策略,译为“Fear not the want of armor, for mine is also yours to wear”,朗朗上口,want常用作动词,表示“想要的意思,但在这里作名词用,表示“a lack of something”,反应一种客观的状态,更加直观和达意。
2.2意译法
意译(literary translation)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1]。意译的要求是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可对原文的句式和风格做出适当调整。
例一:【原文】一百多支医疗队、两万多名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向湖北重灾区集结,被誉为当代“最美逆行者”。
【译文】Hailed as heroes in harm's way, over 20,000 healthcare workers in 100 plus medical teams converged in Hubei, the hardest hit province, from across the nation to support epidemic control.
【分析】“逆行者”的意思就是指在危险发生时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向着人流相反的方向去拯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勇士。如何翻译“逆行者”不仅应该考虑字词的相互对应,更应该考虑它作为汉语流行词的特殊语境和内涵。新型冠状肺炎流行以来,一线医务人员奋战在前线,舍小家为大家,冒著被感染的危险,拯救病人的生命,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本句译者采用意译的原则,in harms way的意思是处于一种危险且不被保护的状态,将其翻译为“hailed as heroes in harms way”, 完整准确地传达出源语意义。
例二:【原文】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等国雪中送炭,迅速派专机将急需的医疗物资送抵武汉。
【译文】Russia, Belarus and the ROK swiftly delivered badly needed medical supplies to Wuhan through chartered flights.
【分析】“雪中送炭”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大雪送炭与芥隐》意思是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译员在此处采用了意译的策略,对原句的意义进行了翻译,将其译为“swiftly delivered badly needed medical supplies”,具体直观,使其更符合英语受众的理解。
例三:【原文】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译文】Fei Xiaotong, a renowned Chinese soc-iologist, envisioned a world in which countries treasure their own distinct heritages, appreciate other cultures and promote shared prosperity.
【分析】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处原则,被称作是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是四个四字格的并列形式,前后押韵,形式统一,这是一种非常中文式的表达。指各个国家应该努力扩大共同利益,要积极树立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摒弃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和大国博弈的零和思维。此处译者采用意译的原则, 抛开了语言形式,脱离语言外壳,将翻译重点放在了翻译四字格的主体信息上,译为“envisioned a world in which countries treasure their own distinct heritages, appreciate other cultures and promote shared prosperity”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社会各国应该相互欣赏、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境界。
例四:【原文】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举措迎击疫情。
【译文】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local governments, from urban to rural areas, the whole nation is battling the epidemic with resolve and self-sacrifice.
【分析】“壮士断腕”是一个四字成语,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做事果敢,要当机立断。己亥末庚子初,冬春之交的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此处如果将壮士断腕直译为“cutting ones own wrist”就与原文要表达的文化信息产生很大的偏差,所以译者打破四字格结构,用介词短语“with resolve and self-sacrifice”加以释意,这样的意译使文化释义更加准确透彻,展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
总之,在外宣文本中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过程中,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要领是最重要的,直译和意译各有千秋,我们应当灵活应用,准确高效地向外国受众传递出文化负载词包含的信息。
3结语
外宣材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以王毅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为例总结出外宣材料的翻译应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通过灵活使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译出汉语文化负载词中的文化信息,架起外国受众领略中华文化的桥梁,促进对外交流宣传,切实提高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4-6.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林煌天.中国翻译辞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5]王毅.跨越东西差异、践行多边主义:王毅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EB/OL].(2020-02-15)[2020-03-17].https://www.fmprc.gov.cn/web/wjdt_674879/gjldrhd_674881/t1745338.shtml.
[6]Snell-Hornby,Mary.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責编: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