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院“美”文化,做有温度的学生工作
2020-10-09杨洋
我是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的杨洋,2015年开始担任艺术学院的辅导员,学生工作小新人一枚,有幸完整带完一届学生。2019年的毕业离校却不太一样,让我们所有老师都十分欣慰和感动。
首先,向大家介绍两个背景。
背景一:我与最“美“的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是华夏独具特色的学院。一直以来,我们艺术学院始终把“美”视为核心文化。学院将“以人为镜、与美同行”的育人理念(图),以醒目的方式,摆放在艺术楼最显眼的位置,要求广大师生身体力行。在这几年的日常工作中,我始终牢记这一点,紧紧围绕“美”文化品牌,开展“美”系列教育活动,不断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背景二:我与262个相爱相杀的朋友
从2015年9月开始,我担任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和广告学等三个专业、五个班级的辅导员。2016年9月,由于领导信任,新接手了产品设计、网络新媒体等两个专业、三个班级。一直到学生毕业,我一共带了五个专业、八个班级共262名学生。广大同仁应该深有体会:四年里我们斗智斗勇,四年中我们相爱相杀,可以说是一部精彩的长篇悬疑科幻青春肥皂剧。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我们的“美”好校园生活
1.以“生活美.加油站”为平台,用实际行动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生活美.加油站”是学院于2017年创建的公益平台,以“美在生活、爱在华夏”为主旨,采取以美为媒、教师先行、师生同台的形式,倡导全校师生投身公益,交换智慧,共创美好生活。创建之初,主要面向学校教师和教师子女提供公益服务(六号课堂),后来逐步充实和丰富(留守儿童夏令营、银发课堂),上线至今已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近百场,参与的师生志愿者数百人次。
作为“生活美.加油站”的“杨二管家”,我组建了“生活美”志愿服务队,顺利推进校内外各种公益服务活动。视觉传达1151班熊晓楠、项静文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为当地的农产品设计了品牌形象,实践队队长王晓云获“2018年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等。更多的学生表示,通过与当地留守儿童、村民的密切接触,接受到了生动的实践教育,既深刻体会到了山区孩子成长的艰辛,又直观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人民生活的新面貌。
而对于我个人来说,2018年8月,我主持申报的实践育人项目《联通高校资源与贫困地区,共建大学生公益实践平台》获湖北省教育厅立项支持。作为老师而言,学生能够“发现美、传递美”,其实才是最大的收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支师生团队获得了学校2018年度“华夏年度人物”,大家一致决定将2万元奖金捐赠给学校教育基金会,在广大学生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2.以“桃李美.师友学友”为载体,开展“有趣有品”的师生互动活动
“桃李美.师友学友”致力于促进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目前包括“桃李美.幸福师生午餐会”“桃李美.趣味师生运动会”“桃李美.温馨师生读书会”等栏目,每年开展活动10余次,参与学生300余人次。
活动采取教师主动报名、学生投票推选、师生共进午餐、共同运动游戏等形式,先后邀请了学院院长、书记、专业教师、英语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和职能部门的领导老师等参加活动,师生面对面在食堂的餐桌上既聊未来、也聊吃鸡,在运动场上一起游戏运动,在图书馆互相推荐好书,场面非常温馨生动,有效的拉近了师生距离,活动也多次被人民网、湖北高校思政网等媒体报道。
二、我们的“美”丽学长学姐
艺术学院的学生大都是讲究个性的,而且有的还极富有个性。在实际工作中,我同在座的许多前辈一样,十分注重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艺术学院的学生。这方面,我想能拿出来说道的,主要是大四这一年的两件事。
1.毕业生“高人榜”,讲述学生自己的故事
为营造就业氛围,树立典型人物,从2018年下半年(学生进入大四)开始,我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上,推出了毕业生“高人榜”系列报道,全部是学生身边同学的故事。直到学生毕业前,共推出实习就业人物、毕业设计人物、考研人物等十余篇,多篇被学院和学校官微、网站、社会媒体转载。
“高人榜”几乎涵盖了每个专业班级,每个故事都是轻松诙谐的真实记录,点击量还比较高,既有学生,也有家长,还有专业老师。学生们看到身边同学荣登“高人榜”,再对比自身,都有些触动和反思;家长们看后,既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辅导员、专业老师和学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专业老师也给“入榜”的学生写了赠言,充分尊重和认可學生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让更多学生能够受启发、受教育。而对于我而言,则有种“熊孩子终于长大成人了”的成就感。
2.“酒店式”退房离校,做最美的学长学姐
文明教育是我们广大同仁常抓不懈的常规工作,“让文明成为本能”也是我们的一贯追求。而对于文明离校,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辅导员,压力都比较大,当然我们也不例外。
在今年的毕业生离校过程中,按照通常做法,我们召开了《青春散场,文明离校》毕业生动员大会,对全体学生提出要求;召开了毕业生党员会,开展离别党课活动,要求他们带头文明离校;在“1957·诚信格子铺”举办跳蚤市场、毕业生捐赠市场活动,减少寝室无用的遗留物品。要说有所不同,可能也就是我们做了一点点“微创新”,将有些环节具体化,主要是三项工作:
(1)我在公众号上挂了一篇《“小班”眼中毕业必做五件事》的推文,联系了各班级曾经的学长班主任(2013级学生),邀请他们每人为现在即将离校的学生写一段文字。“把宿舍打扫干净,想象你的学妹学弟打开宿舍门后的幸福感,你一定也是幸福的。”这是我特地放在推文里的第一条建议,我相信肯定有学生是看进去了。
(2)开展“党员一封信”活动,让每名毕业生党员给即将入驻“党员床位”的学弟学妹写一封信,既有利于做实学生党员带头文明离校,也有利于这种精神的传承。
(3)办理离校手续时,在清理宿舍后,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并发放内务合格凭证,才能办理其他流程。有了前期的多重铺垫,再加上这个唯一“门槛”,事实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也都能接受,而且还很自豪。
事实上,推进文明离校工作,我们也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但今年基本达到了预期。毕业生在离校时,能响应学校学院号召,“只留下回忆和足迹,不留下垃圾”“做最美丽的学长学姐”,做到了内务整洁、文明有序,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我想,能实现这种效果,主要得益于学院“美”文化的四年熏陶,也得益于全体辅导员、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而我只是在“规定动作”上增加了一点点“自选动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