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五学”教学法的探索

2020-10-09麦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2期
关键词:安培力导线环节

麦静

一、学校教学改革背景

在全国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發挥学生的自主地位已成为教师的共识,追求课堂高效已成为教学导向。“自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坚持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是“五学”课堂的灵魂。“高效”是最终目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价值追求。

据此,本校创造性地提出了“5+3” 自主高效教学模式。

该教学改革在本校已经实行了四年。自从该模式在各个科目中推广开来,学生们的自学能力、研学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五学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探索

笔者以本校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作为标准,不断探索在物理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把理论和实际教学过程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高中物理选修3-1中的《3.4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为例,对“五学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探索思路进行说明:

(一)第一环节:启学——启发学习欲望,启动学习任务

新课部分(第一课时),既要把基础内容教到位,更要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内容打下好的学习基础。设定了以下五点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炮”的秘密;

2.认识“安培力”;

3.会用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的方向;

4.熟练掌握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的计算;

5.制作一个迷你直流电动机。

五个学习目标,逻辑鲜明、层层递进。先由电磁炮引入新课,结合本班“日语火箭班”的特点,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日漫《某科学的电磁炮》中的女主角拥有着把子弹变成电磁炮的超能力,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电磁炮的威力,并由问题“是什么力推动了炮弹的发射?”导出了新概念——安培力。但为了更加清晰把目标展示出来,把学习目标缩略到仅剩两点,给学生做出提醒:这节课的学习就是要把这个知识网络丰富起来。

1.了解“电磁炮”的秘密;

2.认识“安培力”。

(二)第二环节:探学——探究学习任务,探讨学习重点

把学习的权利充分还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探究学习任务。之后,小组合作探讨学习重难点,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作用,以学促学。同时,要求教师走进小组进行指导,及时掌握学情。

安培力的方向和大小是本节重点,弄清安培力、电流、磁感应强度三者方向的空间关系是本节难点。在2个探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两个中心。

1.探学1

在探究安培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改变传统的方法:“做出四次实验,让学生归纳出规律,再告知左手定则”或者“直接用三维立体动图表达左手定则”。为把F、B、I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决定动手制作立体模型。

从第一个实验现象出发,先把三维立体模型制作出来:用不同颜色的箭头代表三个不同的物理量,插在表示通电导体的塑料泡沫上,展示出第一个实验结果。

在利用控制变量法做出第二、第三、第四个实验现象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发现:只要把该模型做出一定的旋转,就能满足实验结果。此时,向学生抛出问题:能否把该模型时刻带在身上?由此顺理成章地推出“左手定则”。

这个探学环节,师生一起携手完成了这个探究,相信学生能对左手定则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2.探学2

在探究安培力的大小计算公式时,因为已有本章第二节的知识内容作铺垫,这部分就可以完全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了。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研究,只要学生能结合磁场与通电导线垂直、磁场与通电导线平行这两种特殊情况,想到磁感应强度是一个矢量(能进行合成与分解),学生是完全能独立把安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推导出来的。教师只需在学生进行推导后,进行适当地点拨,提出等效替代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通电导线的有效长度等,使学生对该问题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三)第三环节:赏学——赏析学习成果,赏识学习伙伴

此环节首先对各学习主体(下转第27版)(上接第26版)的探学的成果(知识结构、创新发现、解法思路)进行展示赏析。赏析范围可以是小组内,也可班内。其次是赏优,师生要善于发现各学习主体在探学和赏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亮点,并及时进行激励欣赏或引导学生赏识和学习同学优点。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赏学的环节,是与后面的评学环节联系起来的,第一个是“熟练运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第二个是“熟练掌握安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分别对应着本节课的两个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分组上台展示他们的风采。

(四)第四环节:评学——评述知识结构,评点主体表现

此环节倡导师生使用思维导图,即可学生评点,也可老师评述。生评重总结、重归纳,是自悟;师评重思路、重方法、重规律,是他悟。

在结合本节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用思维导图对本节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知识的脉络、结构借由一个清晰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带动学生主动整理知识,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整理和升华,并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时画出思维导图,建立属于他们自身的知识网络。

(五)第五环节:拓学——拓宽知识体系,拓宇主体能力

此环节旨在实现从课内到课外,从知识到能力的有效延伸,使学生从“懂”到“会”,从“会”到“用”,最终提高学生素养,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笔者设计了三个小实验作为拓学环节的活动:

1.制作小型的直流电动机

作为班主任,借着临近感恩节的契机,笔者把该实验做了个小小的包装,用两根导线分别围成心型,取成品名为“心心相印”,让学生制作好之后拿回家送给父母做小礼物,并向父母解释说明实验的原理。既是一个动手操作的练习,更是一个要学生学会常怀感恩之心、用行动表达心意的机会,把学习融入到生活中,把爱用科学表达出来。

2.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结合本章第一节的内容,除了磁体能产生磁场,奥斯特的实验证明了通电导线也能产生磁场。由此教师推出问题:通电导线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学生经过思考,并观察演示实验,能得出肯定的答案。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如何去进行分析,需要通过这个拓学的训练。先让学生思考、作图、讨论,再由教师进行讲解、提炼,把学生的思路理清,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旋转的液体

让学生通过“猜一猜、做一做、说一说”三个环节,激发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兴趣。本实验的具体解释说明涉及到“力矩”的知识,这是高中课本上没有涉及的。通过该实验,引导学生去通过翻阅课外书、上网查资料等自学的形式,了解更多物理知识。物理的世界是很广阔的,只有靠学生自发性地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才能在科学研究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课后练习,紧扣“三清·三练”

“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要求学生做到 “课堂上能解决的不留到课后”“本周能解决的不留到下周”“本月能解决的不留到下月”,及时清理学生疑难,巩固学习成果。

“三练”即“早练、晚练、周练”。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早晨、晚上和周末),进行适当的基础题热身训练。这一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品质,及时检查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打好学习基础。

三、教学反思

“五学课堂”的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课堂的学习、课后的拓展,都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有兴趣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启发式的探学环节若能在更多的学科课堂中长期使用,相信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养。这个模式有其突出的优势,但也需要一线教师更多地去摸索、去实践,继续完善这个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猜你喜欢

安培力导线环节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探究安培力规律教学
浅析110kV到500kV架空输电线路中新型导线的应用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探究洛伦兹力与安培力
浅议安培力的方向和大小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全球首条大截面超高压碳纤维导线试验成功
安培力做功如何解能量转化须弄清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