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出海口,不同的国运
2020-10-09董健
董健
一个港口,许多国家只需要一个港口,他们的生活就可能发生极大的改变。
从人类学会了造船之后,航运就成为一种非常便捷的交通方式。借助水流和风力,实在无奈的情况下还有桨橹可用,虽然也可能面临风暴、激流险滩和暗礁,但是在多数时候比使用畜力跋山涉水要有效率得多。另外,一次运送的货物量,也不是陆地商队可比的,陆地上的骆驼或者骡马都需要休息,而航船上水手轮班就能确保航行昼夜不停。
更重要的是,在古代没有雷达的情况下,茫茫大海航船出港,要想拦截是很困难的,偏偏这个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都是被水域覆盖的,江河通海是常态,航船只要躲过风暴和险滩就可以到达许多国家和地方。如果在陆地上长距离行走,商旅总是要不可避免地跨越数个国家,面临多道税收关卡和出没无常的劫掠者。
因此,航行和贸易就是天生的一对“夫妻”。贸易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几乎就是社会发展的主推进器。贸易,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人群可以互通有无、互补供需,因此会成为财富的源泉。同时贸易的需求,反过来又会促使人思考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提高交通工具的效率和安全性,等等。时至今日,任何一个像样的港口周围都是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带,而以经济实力为基础又可以较为便利地建立起来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而成为具有巨大政治影响力的国家。
如果我们翻看人类历史,就可以知道上述所言非虚。
航海、贸易与工业化
世界几大文明的起源地中,两河流域文明和尼罗河文明出现的比较早,但是當时造船技术尚不发达,文明之间的沟通只能依靠陆上交通,所以埃及始终难以走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巴比伦王国尽管兴盛一时,其文明影响也有限。腓尼基人因为航海技术先进,尽管先后受到了埃及和巴比伦的压制,但是因为掌握了东地中海的商业贸易,最终在北非建立了强大的迦太基帝国。
同样,破碎的地形使得古希腊一众城邦成为航海民族,也正是因为航海的刺激和贸易带来的财富支持,古希腊在天文、数学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后来的罗马也正是继承了希腊的航海技术,在三次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控制了整个地中海的贸易,最终成为一方霸主。发达的商品经济让罗马不但继承并且发展了古希腊的自然科学,而且在工程应用方面大放异彩,尤其是在法律和政治方面留下的遗产对今天的世界影响甚深。
即便是后来日耳曼人的入侵造成文明倒退,欧洲沦入“黑暗的中世纪”,但因为贸易与财富的关系,航海仍然是具有极大魅力的。很快,来自苦寒北欧的维京人凭着高超的造船技艺,让欧洲大地品尝了他们龙头船和战斧的厉害,当然了,维京人航行的目的除了劫掠和占领适合农耕的土地之外,他们同样是追求能带来巨大财富的贸易权利,一边探索获取毛皮和金银的土地,另一边追求丝绸和葡萄酒,贸易路线甚至从北欧通过伏尔加河、经过黑海和里海直抵巴格达。
维京人之后,北方的波罗的海出现“汉萨同盟”这种城市为贸易而组成的经济政治联盟,因为掌控了贸易各个城市迅速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南方意大利的城邦同样是得益于掌控地中海通向东方的贸易线路,支撑起来一支庞大的舰队和雇佣军,从而在欧洲那些强大的国王和公爵面前自立无忧。当然,还有一笔笔财富支撑起来了文艺复兴,科学、医学和工程学等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世界贸易活跃繁荣,商品经济更为发达。
贸易能带来财富,即便是那些封建君主们也要为之心动,所以,当意大利城邦垄断航运的日子结束,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进步让原本被偏处一隅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视为畏途的大洋,可能成为坦途。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支持达伽马航行到了印度,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刚刚统一西班牙就资助哥伦布开启了美洲探险,大航海时代就此开启,人类社会进入了新时代。
在东方的中国,华夏族,这个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小部落,在大平原上经过了3000多年的征战,最终成了一个大帝国,尽管王朝更迭、游牧民族入侵,但是没有出现罗马那种文明中断。因为这个不同于欧洲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有着强烈的农耕色彩,而且商品经济始终不发达。尽管如此,宋元时代因为航海贸易带来的利润也逐渐渗入了我们的基因。
明朝初期,不论朱元璋怎么精妙地设计一整套制度、试图将社会推回到纯净的农耕时代,贸易的好处也总是在激发航海的冲动。尽管为此东亚的贸易扭曲成了“朝贡”模式,甚至引发了倭寇猖獗的问题,但是最终明朝皇帝还是无力与大势相抗,不得不走向“隆庆开海”。后来的满清承袭明制的时候,最开始也试图重复“海禁”政策,可最终还是要向现实低头。
可是,这几番反复让中国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会——工业化。
大航海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先吃螃蟹的人”,凭借先进科技优势,以很少的军事投入就构建起来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也就是这个殖民帝国,把他们带上了历史的歧途。
前面提到了,航海是扩大贸易的必需手段,但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航海和贸易中发现,相对于先进的欧洲文明,他们所到的非洲、美洲以及部分亚洲地区远远落后于他们,征服这些地方毫不费力。于是乎,他们的殖民帝国尽管也还进行贸易,但很快掠夺成了主流,轻松得来的财富让他们忘乎所以。
也许还有一个因素,让他们更倾向于如此。葡萄牙在欧洲可谓地狭人寡,境内多山物产贫乏,西班牙境况略好但也有限,因此,他们本土与殖民地之间无法用贸易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可移民的人口也颇为有限。
贸易带来的利润也许没有让西葡两国立即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他们的欧洲竞争者们绝非如此。眼红这两国大发横财,很快英、荷、法等国就紧随其后,而这些国家的土地和人口决定了他们为了摒除竞争对手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去控制殖民地攫取资源,再在本土发展手工业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去满足自己殖民地的需求,让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紧紧地用贸易捆在一起。这个模式相较于西葡两国的做法显然更加成功,更重要的是,手工业的发展和广大殖民地市场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技术革命,最终使这些国家率先迈入了工业化的大门。
从彼得大帝到巴拿马运河
进入工业化后,贸易就不仅仅是意外横财或者满足一些消费需求这么简单了,而成了决定一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上地位的重要衡量指标。如果没有港口,上述问题显然就要困难得多了,因此我们看到“出海口”成了关键词之一。
给这个说法做了最好注脚的,不用多说大家也知道——彼得大帝。
当他接手俄罗斯的时候,尽管领土和人口在欧洲已经是首屈一指了,可欧洲国家基本将俄罗斯视为一个半开化的偏邦小国。彼得敏锐地发现,俄罗斯如果想真的强大起来,仅仅依靠农奴庄园经济是没有希望的,俄罗斯必须学习西方国家大力发展贸易和商业,以此带动手工业等,这样国家才可能有更多的税收,满足建设需求和武装军队的花费。
于是,他向南发动俄土战争夺取亚速海的港口,此举尽管成功了,但是亚速海实际上不过是黑海的一个海湾而已,甚至可以说黑海本身也不过是一个基本封闭的海湾,唯一的出口控制在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因此,俄罗斯虽然有了港口,但是并非真的出海口。
漫步在瑞典的马尔默旋转大厦,可以远眺厄勒海峡与对岸丹麦的哥本哈根。
那么向北,彼得利用欧洲30年战争的后遗症拼组了一个“北方同盟”,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尽管有纳尔瓦战役这种惨败,但彼得百折不挠地继续向着海洋进军并最终夺取了因格里亚——涅瓦河口的一片沼泽地。梦寐以求的海滨终于到手,彼得立即修筑了彼得保罗要塞并且驻守重兵,而后又大规模排干沼泽扩建为城市——圣彼得堡,这一切的代价无疑是极其巨大的,但是也是值得的。
9年之后,俄罗斯把首都迁到这里,随后200年的时间里圣彼得堡一直都是俄罗斯的首都,也是俄罗斯“一扇向西方敞开的窗口”,大量满载俄罗斯出产的谷物、皮毛和矿产的航船从此启航前往欧洲国家,带回了滚滚的金钱、科技和高价雇佣来的各行各业人才。尽管彼得在迁都后十几年就去世了,他的一生最大的扩张也不过就这么多,但是俄国从这里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彼得也成为第一个在自己帝号里加上了“伟大”的沙皇。
尽管圣彼得堡相对于南方的黑海开放性好得多,但是波罗的海同样存在一定的半封闭性,追求真正通向世界的“出海口”就成了彼得之后历任沙皇扩张的目标,奈何直到强大如苏联的时代,这个目标还是个梦想。
一个出海口让俄罗斯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除了航运带来的贸易便利之外,跟前面说过的国家体量密切相关。如果贸易兴盛而这个国家的产业却无可拉动,国家的地位变化也不会那么显著,极端的情况下反而可能给自己招来祸害。
比如,当年铁托元帅在的里雅斯特问题上的机巧和强硬,使今天的斯洛文尼亚有了个科佩尔港,这港口不但为斯洛文尼亚自己的產业服务,同时还容纳了大量来往奥地利和捷克的过境货物。科佩尔港带来的滚滚财源在斯洛文尼亚的经济结构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斯洛文尼亚已经加入欧盟并且荣升发达国家,但是其国家体量决定了它不可能重演彼得大帝的故事。
同为南斯拉夫“碎片”之一的波黑,尽管跟克罗地亚协商后确保了自己有个出海口——涅姆港,可是恶劣的水文条件,外加波黑本国产业结构问题,这个港口除了在旅游业方面起到一点作用之外,其他作用乏善可陈。
比较有趣的是伊拉克,别看只有短短的几十公里海岸线,没啥适合建港口的地方,可是在这里入海的阿拉伯河水文条件不错,所以河上的法奥港充当海运枢纽倒也没太大障碍,伊拉克作为产油大户主要的石油出口都依靠这里,两伊战争前伊拉克的国民生活水平也迅速向发达国家靠拢过。如果丢掉这点海岸线,整个国家经济肯定不堪设想。
说到比较极端的例子,就必须提及一种特殊的出海口——两大运河。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和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作为连通两洋的交通要冲,发达的航运业确实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但是因为本国社会和经济结构问题,航运的发达没有让贸易同步兴盛起来,更没有很好地带动当地的产业,相反还招来了侵略者的贪婪黑手。
埃及被英国殖民过,甚至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英国为了保持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还联合法国和以色列发动了入侵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所幸的是,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和时任埃及总统纳赛尔有效地组织埃及军民进行抵抗,让埃及幸免于难。
至于巴拿马,也没有逃过美国在运河区近百年的殖民。
对比这些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港口尤其是通向海洋的港口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从来都是不容置疑的,但如果一个国家想只凭着港口带来的贸易就过得安稳富足,也是不可能的。打开并用好出海口这扇通向繁荣富足之门,需要这个民族具有能走得出去的体魄。
(责编:栗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