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2020-10-09徐晓炜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课程,面对新时代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迎来了诸多变化,为满足时代发展,以及学生心理变化需求,高校需在全新视角变化下,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对多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多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下在高校中,不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积极生活心态具有重要意义,如根据调查网站,全网心理课程满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身心理培养有促进作用,对培养自身心理品质和心态有一定调整影响[1]。并且根据全网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试题满意和期待调查结果,60%左右学生对原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满期待,但经课程教育之后只有10%学生对课程内容表示满意。因此为落实调查数据结果,根据全网调查问卷内容对本校师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授课,60%学生对教师心理教育表示赞同,30%学生表示心理教育课程授不授课无所谓,10%学生表示反对心理教育授课,觉得浪费学习时间;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形式,70%学生表示一般,20%学生表示满意,10%学生表示无新意。因此,依据数据显示,现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待值和满意值成反比,所以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如多学科视角,对原有课程进行研究和改进。
1 加强多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意义
1.1 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今随着国际形式逐步加强,多个国家文化、艺术等形式日益向我国教育、生活等方面入侵,如新时期下西方国家的自由理论正影响着我国大学生思维方式,特别是在自由心理建设上。所以,作为大学生重要培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对新时期下国内外形势发展,肩负着重要任务。因此,为改善当下国内外形势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我国高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实时改革,加强多学科视角下课程内容创新,以此针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应主动性,满足我国教育需求。
1.2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迫切需要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可知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自身素质,树立正确价值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在我国高校中,一部分高校容易忽视心理健康的作用,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时间上不断缩减,甚至删减相应授课比重。
1.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心理引导和教育外,还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着侧面传播。根据科学调查显示,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更容易发挥核心價值观的相应作用。此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来看,其更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如爱国、友善等,更能对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积极心理。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可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而潜移默化转为日常行动,以此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现状
2.1 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在多学科视角下,我国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上仍有待优化。现阶段,虽然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上进行了创新改革,但在课程设置仍处在辅助课程。并且针对设有心理课程必修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也不太平衡,如面对初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大学生来说,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过于深奥且过多,学习起来有相应难度,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厌恶心理,致使心理课程教学起反效果。
2.2 课程模式缺乏系统性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目前多数高校仍采用的灌输式或单一式进行授课,虽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但课程模式整体缺乏研究性和系统性,并且在教学效果和学生实时理解或学习上也仍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如单一式的授课方式,不但没满足学生授课需求,还增加了学生的厌恶心理。同时,再加上个别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度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学生必修课程,无形之中增大了学生压力。
2.3 课程师资队伍不足,专业性有待提升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队伍中,多数高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如当下多数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过程中,通常以思想政治老师担任,缺乏专业心理教师,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上,通常缺少专业教学方案,甚至在个别高校中,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多数是班级导员代为辅导和担任,从而致使高校整体缺乏心理健康专业教育。
2.4 考核方式有待完善
高校课程考核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考查,一部分为考试。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心理教育的特殊性,考试方式不太适合。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过程,部分高校仍在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如通过试题试卷形式,虽能达到一定考核效果,但缺少对学生全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解上的考核。因此,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仍需不断完善。
3 多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来改革建议
3.1 课程教学应与多学科课外学习相结合
多学科视角下,为增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需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基础上,多引用课外知识和活动,例如将绘画、音乐等多种学科的心理知识内容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以此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此外,为加深各种学科的心理知识融合,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时,还可采取相应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多种学科心理知识的相结合。
3.2 优化课程体系,发展课程的系统模式
早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根据心理疾病展开心理引导,而当下随着时代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更需向积极心理理论发展,利用学生积极生活心态在心理课程上进行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多从学生自身发展出发,利用积极心态引导学生学习,并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创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或生活平台,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生活心态。此外,为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高校应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上结合普通教育,如重点课程和非重点课程的有效融合,必修课程、非必修课程的完美结合,通过利用电影、广播等形式,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增强学生人际培养,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主学习,自主提升心理素质。
3.3 加强专业教师的个人素质
为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少问题,高校可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招聘相关专业心理教师,或定期对具有一定心理基础的教师进行专业心理培训,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培训[2]。并且为满足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高校还需加强原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老师的专业水平,如加大对心理教师的评估,不定期进行查课等。此外,也为保证高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高校还可聘请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校进行讲座指导。
3.4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
当下,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顺着时代发展的突出改革,面对整体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之根本,要想为心理健康教育铺垫发展基础,与时俱进保证自身创新,就需在多学科视角下,编写全新教材。比如在多学科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可融合原有实际教学经验,结合不同学生和教师意见进行实时创新,保证全新课程教材满足当下师生成长发展,符合当代新型及教材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综合性学科,融合了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多种课程,在帮助人们了解生活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与心理,重点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可在原有学科项目基础上,综合多种学科,比如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可结合音乐、体育、文化等多种学科优势,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此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教育专业性,教学灵活性,教学主动性,所以在创新教材需注意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育优势,如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时,需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基础,融合教学特点,将全新教学理念编入心理课程教材,从而满足当下课程教学要求。
3.5 灵活考核方式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问题,高校应根据学生整体情况和实际授课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如为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掌握情况,可通过书写自我成长报告,实施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并且为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的力度,可将课程课外活动的参与率加入考核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想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有价值,就需根据新时代要求,从新视角层面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形式、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而本篇文章就从多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现状、未来改革建议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未来大学生作为我国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为提升大学生素质,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积极采取相应改革措施,以此满足时代需求,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參考文献:
[1]张帆,钱淼华.浅谈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5):54-55.
[2]唐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9(09):196-197.
基金: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杏林花开”育心工作室开放课题“多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成果文章
作者简介:徐晓炜(1986—),女,山东泰安人,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