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生态化教学打造高效高中历史课堂

2020-10-09胡晓琴

成才之路 2020年2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胡晓琴

摘 要:高中历史生态化系统和自然界生态系统相同,有着诸多组成要素。只有在这些生态要素统一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良性教学生态系统并实现长足发展。教师应基于史图材料,树立生态观念;基于情境教学,贴近历史;基于生命教育,构建高效课堂;基于实践活动,培养生态化行为。

关键词:生态化教学;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生态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114-02

教育生态学指的是生态学和教育学相互融合后产生的新学科,其包含着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心理学等多种理论基础,是自然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成功范例,给现代教育的实施带来深远影响。生态化教学的本质就是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以及方法来改善课堂教学现状,解决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教育生态学的理论能给研究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指导,可以为教师改善自身教学行为与模式提供助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开展高中历史生态化教学,除了要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习得,还要促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要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其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本文对如何实施生态化教学,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进行研究。

一、基于史图材料,树立生态观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史图分析,教师可借助史图材料来开展生态化教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化观念。自人类社会和文明出现后,人们就开始把自己放在环境的对立面,同时企图改变甚至破坏环境,最终导致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的问题。课堂上带领学生研究有关生态的史实材料时,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例如,在进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的教学时,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了英国泰晤士河在19世纪之前和之后的对比图片。19世纪之前,那里有着清澈见底的河水,鱼虾种类繁多,是闻名于世界的鲑鱼产地,也是水禽最佳的栖息之处。然而,在19世纪之后,河水污染非常严重,鱼群嬉戏、飞禽追逐这样鲜活生动的场景不复存在,同时还严重影响到周遭环境,根本原因就是工业革命兴起之后肆意破坏环境,使泰晤士河至此不再清澈宁静,给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恶劣影响。教师通过史图材料的运用,让学生懂得地理环境既是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想要让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学生必须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积极解决已出现的生态问题,重建美好家园。

二、基于情境教学,贴近历史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有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情境”。其认为,在特定情境下,学习者通过他人帮助来实现知识积累,收集必要信息,通过建构意义来获取更多知识,充分说明了情境教学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出发点。高中历史教学并不能像物理、数学等学科一样采取实验等方法来还原真实,再加上客观因素制约,学生很难亲自参观每处历史遗迹。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就缺少一定的实践性。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给予学生通过实践感悟历史的机会,在相应情境中探究历史知识,进一步形成历史认识,感悟历史意义。历史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

1.依托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世界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多媒体智能化、普及化,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围绕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世界。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影视剧《太平天国》的片段,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并思考太平天国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巧设问题情境,能够为学生思考、发现的学习活动构建桥梁,让学生在思考、质疑和探究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大工业”狂飙时代的前提是什么?主要有哪几个阶段?主要影响有哪些?打造“世界工厂”的条件和表现是什么?教师通过问题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还原真实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将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从而还原真实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近代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调查、询问长辈、参观古迹等活动,同时将学生收集上来的老照片进行展示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发展和变迁,提高学生历史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

三、基于生命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在高中课程体系内,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人文学科。想要学好历史知识,还需要学生接受对应的道德评价以及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影响,学习历史知识有利于通过反思形成良好公民素养,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积极影响。虽然历史教学在从评价历史人物入手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这一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却存在着忽视“生命”教育的问题。高中歷史教学还应做到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认识生命意义、感悟生命价值、形成积极的生命观,让学生学会善待生命,促进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

1.理解肉体生命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有非常多和生命有关的内容,尤其是在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这两个模块里,提到诸多因为天灾人祸导致无数人失去生命、尊严的知识,这都给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理解社会生命

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和个人的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关系意识,使学生理解社会生命。例如,在讲解李鸿章、拿破仑等历史人物时,教师可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该人物的社会经历,增强教学趣味性、生动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人物于社会的价值,增强对社会生命的理解。

3.理解自然生命

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给学生介绍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如何艰难地存活下来,还可讲解一些重大发明对人类生活的改善作用。现在,很多学生都不用再到农田去耕种,很难获得劳动体验。教师可向学生讲解古代、近现代的劳动工具,引导学生感悟劳动的意义与艰辛,使学生懂得劳动也是人和自然沟通交流的方式。人类发展生产并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要实现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将生命和自然有机联系,懂得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实现和自然进行物质的交流,掌握生存本领,确保人类文明的延续以及和自然界其他种族的和谐共处。

四、基于实践活动,培养生态化行为

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意义非常强,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和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培养环保行为,有效延伸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教师要遵守实践性、创造性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更多的人生经验和道理。例如,在讲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次以“出行交通工具”为主题的调查活动。教师可让学生邀请路边行人填写问卷,看看使用频率最高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整理调查结果并给出相关建议。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的社交能力得到提高,并认识到环保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出行时会自觉选择环保型交通工具。

综上所述,将生态化教学引入高中历史课堂,不仅能够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而且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生态化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化行为,使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永久性问题,促使高中历史课堂焕发生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井艳茹.高中历史生态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2]胡文娟.高中历史生态化教学现状与实施策略[D].扬州大学,2016.

[3]张志学.多维度构建高中历史生态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0).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