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0-10-09贺晓英
贺晓英
摘 要:文章分析信息技术在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并从通过网络优势科学运用教学资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布设良好学习情境、通过深入反思和评价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利用学生兴趣特点开展趣味性教学、通过七巧板工具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几方面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G4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94-02
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处理,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枯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而图形与几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在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本文对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
一、 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便于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在“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文本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以信息技术的方式加以呈现,提供多种形式的图形,并在信息之间的网络关联之下,把传统的教学活动进行丰富化处理,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利用知识。
2.便于充當教学展示工具
借助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工具,可以给学生进行多种内容的展示,按照教学内容选取资源,制作教学文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动态化地完成数学知识的传递。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图形与几何”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图片,刺激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由此进一步凸显“图形与几何”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3.便于活化课堂教学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不仅可以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还能够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在介绍基础概念后,可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将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最终带领学生寻找两种图形之间的关联。
4.便于多个视角分析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引进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图形知识的整体学习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网络资源随之呈现,在“图形与几何”中使用信息技术便于教师从多个视角分析问题,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积累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学“图形的变化”时,教师可使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带领学生观看图形的奇妙变化,让学生可以多个视角分析问题,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利用网络优势,科学运用教学资源
教师科学运用网络资源,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图形与几何”教学资源的获取,可以突破书本教学的局限性,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学生亲切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从学生内心出发,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组织学生观看大屏幕上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计算三角形内角和。播放动态化的视频内容,可以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
2.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的需求,在课堂上引进新颖的事物,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教学环节情境化处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进行讨论。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长方体的特征,如边、角、面的特征,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方体。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化地呈现长方体平面展开图,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通过深入反思和评价,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图形与几何”教学时,教师要认识到反思和评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完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教学“正方形与长方形”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对比两种图形的关联和区别,组织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和含义。对于学生在思考中出现的偏差,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效率。
4.利用学生兴趣特点,开展趣味性教学
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在教学“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也就是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趣味性教学。教师要科学使用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的演示功能,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确保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落实学习目标,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现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开展教学游戏或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5.通过七巧板工具,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而且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巩固和总结,完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为此,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七巧板工具的拼接,帮助学生梳理“图形与几何”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给学生呈现七巧板的模型,鼓励学生利用现有工具完成图形知识网络的构建,深度挖掘学生思维潜能,推动数学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1.知识的深度性
数学教师在开展“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时,不可以将目光停留在知识的使用方面,而应加深课堂教学的深度,打破学生机械化的学习模式,构建完善的逻辑思维体系。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深度结合,适当渗透探究性学习意识,组织学生分析、类比、推理,强调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充分挖掘知识的深度。
2.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教师应该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构建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并设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生成性以及交互性,强化师生的互动。教师要意识到所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应时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确保学生可以充分吸收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奥秘。
3.多样性教学
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演示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了解圆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再使用电子交互白板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形的特征,多样化凸显教学内容本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彰显信息技术效用和价值,以信息技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体会学习的快乐,爱上数学,升华情感,积累生活经验,积极创造生活。
参考文献:
[1]吴云飞.画板构建表象,直观巧解深意[J].小学教学参考,2017(02).
[2]谢艳芸.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
[3]简韵珊,陈佳璇.浅谈信息技術对数学概念教学的作用——以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
[4]胥洪敏.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5]唐佳音.信息技术与几何图形教学的有效整合[J].上海教育,2015(27).
[6]李铁英.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例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