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刍探

2020-10-09黄子群

成才之路 2020年27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节奏感音乐

黄子群

摘 要: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利用好肢体语言、乐器和游戏,并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感;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71-02

在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但节奏教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很多理论尚不完善,因此很难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现状,探討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

一、音乐节奏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教学基础薄弱,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一,教师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对节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节奏教学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联系在一起,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音乐节奏教学内容。第二,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音乐节奏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音乐节奏教学的难度。第三,受经费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学校在节奏教学训练中没有足够的乐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有影响。第四,部分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为学生提供节奏感实践教育的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意义

节奏感是音乐的灵魂,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感支撑的音乐不能称其为音乐。因此,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意义重大。学生活泼好动,与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特点契合度非常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旋律等知识和相关技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

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比较快,但活泼 好动,集中注意力听课时间有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1.利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和谐、情感真挚,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学生在听唱中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然后领唱,再让学生合唱。在学生合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入采蘑菇的动作,如拍手、跳动、弯腰、摘蘑菇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编排动作,以增强音乐的节奏感。教师也可以根据歌曲的音乐节奏给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动作,指导学生排练。在歌曲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带领下,跟随音乐的节奏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的韵律和美。这种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教材中的许多歌曲都适合利用肢体语言辅助音乐节奏教学,如《拍手拍手》《回声》等。应用肢体语言辅助音乐节奏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音乐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各种乐器,培养节奏感

音乐节奏教学离不开乐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学生在乐器演奏过程中可以细细体味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节奏的不同,从而加深对节奏感的认知。演奏乐器是很多学生的梦想,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生活中缺少这样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乐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节奏感。

乐器的选择要以打击类乐器为主,这样学生操作时的体验感会更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别播放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方打击乐器的演奏视频,让学生体验两种风格的乐器所传递出来的节奏感,在分析、比较中增加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教学的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乐器使用的练习,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

3.利用各种游戏,掌握节奏感

游戏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吸引学生参与,因此,教师可利用音乐课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很多集体活动都需要有节奏感的号子来配合,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非常有好处。教师也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强大的模仿能力,让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以此来加深对各种声音的印象,掌握节奏感的运用。

4.与生活相结合,感知生活中的节奏之美

音乐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知各种声音的节奏,聆听大自然的节奏之美,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学习之余,听音乐放松身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聆听是音乐实践的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加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教师的音乐教学要重视聆听的作用,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将生活的美与音乐的美融合,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鸟叫、虫鸣和生活中的机器轰鸣等,让学生感知身边的节奏之美。

5.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音乐节奏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素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动漫音乐素材,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教育。这些教学素材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课堂的专注度非常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非常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四、结语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加强音乐节奏教学,让学生充分领悟音乐的内涵。教师要善于引导,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最大限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邓伟.小学音乐课程实施:问题分析与改革路径[D].天津师范大学,2019.

[2]李韵.分析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J].北方音乐,2019(17).

[3]郭晋梅.促进核心素养培育,活化小学音乐课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4).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节奏感音乐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