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思路刍议
2020-10-09陈燕
陈燕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以及人地观念四个方面,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思路进行探讨,从而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实践能力;人地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1;G633.5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64-02
所谓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主要涉及以下几部分内容,分别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以及人地观念。不论是哪部分内容,都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教材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融合点,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与成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主要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以及人地观念四个方面探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综合思维
和其他课程相比较,地理课程具有更加显著的特征,有着极强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因此,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而应通过辩论等方式,突出地理课程的特征,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地理课程的规律,从而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地理学习。例如,在教学“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正式教学前,教师给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书本资料、网络等搜集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变化等相关的学习资料,并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选择辩论正反方。其次,教师给学生公布正反方的辩题:正方即“气候对于人类活动的正面影响”,反方即“气候对于人类活动的反面影响”。学生可根据自己选择的辩题搜集相关的资料。在正式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让他们就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这种方式,能有效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分析问题,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努力。教师以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分析和思考实际地理问题。
二、区域认知
就地理教材而言,其中的知识内容主要以区域地理的形式呈现,将各个区域特点体现得更加直观,同时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概况以及之间存在的差异、联系等也具有相应的阐述。基于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区域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逐步形成良好的人地协调发展观。但是由于地理课本中的大部分区域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没有真正接触过,在学习区域知识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地理学习。因此,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各个区域之间的特点及联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日本的影视作品或者视频片段,在正式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这些视频。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被视频所吸引,教师就可以把握机会,结合视频为学生讲解日本的地理特征等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日本的地理特征思考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教师以视频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地理实践能力
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就地理教材而言,其丰富的活动内容、文字、图片等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活动内容实质上就是文字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图片的补充。学生融入活动,实质上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切实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观察、思考以及探讨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在教学“34个省级行政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即“制作34个省级行政区拼图板”的活动,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参与其中。制作时,学生们会将34个省级行政区绘制在硬纸板上,紧接着将各个行政区划分开来,再重新组成一个完整的拼图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对34个省级行政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名称及其对应的位置、轮廓等内容,并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顺利完成比赛。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的特点。而且与以往单一的课堂练习相比,这样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又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以“珍惜自然资源”为主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及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教师还可以适当渗透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人地观念
总的来说,人地观念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核心观念,主要指的是人类对于自身与地理环境之间所存在关系的认识、理解以及判断。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人地观念时,就可以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于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以及带来的后果,并且可以分析出实际生活中人地矛盾出现的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由此可见,对于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因此,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且将其复印下来,分发给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教材与资料有机整合,掌握地理知识以及对应的现实案例,学会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热带雨林的危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印发相关的资料,如“巴西砍伐亚马逊热带雨林产生的后果”等。教师将资料与教材进行整合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人类应当学会珍惜和爱护身边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结束语
總之,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以及人地观念四个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学生学好地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国荣.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课堂建构[J].地理教学, 2016(24).
[2]张仁松.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4).
[3]颜江淮.如何在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文教资料,2016(22).
[4]许国忠.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深度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1).
[5]王松梅.初中学段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巴西”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