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精神渗透于地理教学的方法探究

2020-10-09袁忠玉

成才之路 2020年2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爱国主义人文

袁忠玉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分析人文精神渗透于地理教学的意义,探讨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方法,指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链接多样人文实例。

关键词:地理教学;人文精神;教学方法;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55-02

初中地理学科包含着很多的人文内容。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将人文精神与地理充分融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人文精神渗透于地理教学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在初中地理学科中,渗透人文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地理学科包含很多的人文知识,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地理环境与地理景象,并结合相应的人类生产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一定的人文精神。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地理学科知识高度融合。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应选择不同的例子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地理因素是不同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着人类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生产生活方式都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精神。

二、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文精神不仅包括一些可以看到的优秀的文化成果,还包括对文化成果进行个人品质的转化。人文精神主要以人为宗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宽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教学初中地理的初始阶段,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我国的地形地貌、人口等,并对我国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结合与政治相关的话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省份有哪些、我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我国的领土范围是什么,等等。

对于学生平时在新闻中看到的某些地理话题,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自己的判断意识,能够结合地理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通过对我国地形地貌的认识与了解,就能够对某些言论进行合理的判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渗透在人文精神中。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通过了解国家的领土、了解国家的主权,会做到爱人民、爱环境、愛护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2. 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关的地形地貌,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到多彩的地形地貌和美好的环境。然后,教师将遭到破坏的环境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受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从而将环境、气候、人口与人类的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保护环境的人文精神。地理学科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在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讲解中,教师要将地理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开展一些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人文精神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树立起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人文精神,而且能够将这种品质在生活中实践。比如,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用水与用电上不是很节约。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日常的生活中践行人文精神。这样,在人文精神的渗透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之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与贫困山区学生的生活进行对比,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在日常生活中不铺张浪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3.链接多样人文实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也更加符合国家新课改的要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意识地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从做事、做人做起,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发言,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并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和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这样,地理课程就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社会人文或者相关的案例进行链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地理因素塑造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活,也形成了不同的人文精神。例如,在荒漠中,人们植树造林,每一代人都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种树,当学生看到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能够深刻体会他们勤劳勇敢的精神。在沿海地区,人们每天在海上劳动,难免会有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但是他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促进了我国沿海地区渔业的发展。渔夫们捕鱼的场景,让学生真正领会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结语

总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将人文精神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时,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链接多样人文实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陆静.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地理教学,2008(04).

[2]张俊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与构建[J].成才之路,2014(33).

[3]刘茜.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杜智恒.谈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甘肃教育,2015(07).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爱国主义人文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