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

2020-10-09张加洋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学具动手小鸟

张加洋

动手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教学中,利用相关的实物或学具进行摆、剪、拼、测量,或对数量关系、空间图形进行列表和图像的操作活动,都是动手操作。

一、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

1.操作准备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有通过对操作材料进行加工才会获得学习经验。但是,材料的准备与选择,学生往往没有参与其中。

2.操作过程流于形式。操作活动主要依赖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兴趣关注不够。动手操作应该落实到学生的困惑与好奇处,但是教师指导性操作凌驾于学生主体性操作之上,从而使学生失去操作兴趣。

3.操作学习深度不够。操作过程中学生对操作分工、计划、结论商讨有限;操作活动结束后,缺乏相应的交流与反思等,另外还缺乏对操作活动意图、操作过程和有关算理的交流与反思。

二、对照问题找策略

1.挖掘教材,演示、激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既要向学生讲清楚动手操作的方法,又要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动手操作的要领并有乐于动手操作的强烈愿望。例如,教学“加法”这一概念时,教师出示例题“树上原有4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教师先在黑板上粘贴上4只小鸟,表示“树上原有4只小鸟”,再在黑板上粘贴上2只小鸟,表示“又飞来了2只”。然后数出一共有6只小鸟,表示求出了“现在一共有多少只?”边演示边向学生讲解先怎么操作?再怎么操作?最后怎么操作?演示完后,引导学生抽象出“加法”这一概念。

2.体验动手操作,培养操作能力。教师演示完教具后,让学生拿出学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体验动手操作。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再次强调动手操作的步骤、要求、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学生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无论有的学生操作得多么糟糕,教师都要有宽容之心给予鼓励,及时、耐心、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信心。

3.创造良好氛围。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当朋友,使得学生愿意配合老师来进行动手操作。自由的气氛会使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动手,用实际操作论证书本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实践求真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动手、主动获取知识。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加强合作讨论,在操作讨论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够出現意外的体验和思维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其主动参与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5.课内外相结合。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做一做,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并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课后也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以致用,课堂学习的知识的巩固,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教会学生在课外实践。

三、善于用闪光点激励学生

高年级学生大多数学生懒于动手或不愿动手,缺少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相应的任务量,如:在教学圆锥、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时,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学具,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学习中用自己的作品通过试验操作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整个过程的亲自经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是闪光点,不断地激励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学生就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自己动手操作的意愿就会更强烈。

总之,动手操作是孩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亲手实践过的东西。在平日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数学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所学知识会更加扎实,应用知识会更加灵活。

猜你喜欢

学具动手小鸟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鸟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