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的顺风车能否顺“东风”?
2020-10-09言午
言午
最近,打着“快车价格一半的打车APP”旗号,嘀嗒出行在六周年之际于某短视频平台投放的广告吸引了白领关悦的注意,“嘀嗒的价格挺诱人的,倒是可以体验一下。”
在这个号称“不用优惠券也能半价打车”的平台上,作为注册新人的关悦还拿到了不少低至5折的优惠券,“平时我上班的话,在其他网约车平台上不论是打快车还是出租车都要二十到三十块,碰到堵车的情况还要更高,但是用上了嘀嗒送的新人优惠券,那天上班才花了十一块多,确实是挺便宜的。”
眼下,不光关悦这样的平台用户,正因发掘了一个可低价打车、能节约生活成本的平台而感到高興,在资本市场亦有一部分投资者,正欢欣鼓舞等待着嘀嗒出行的到来——9月2日,有报道称,“嘀嗒考虑在香港进行5亿美元IPO”。
即使嘀嗒出行对相关上市消息表示不予置评,也不能减退投资者的热情。毕竟中国网约车市场发展这么多年,总算将要迎来“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不过,对内存在让用户提出质疑的接单难、服务不到位、安全性不足等问题,对外又面临哈啰出行、曹操出行、彩虹出行等新老对手正伺机而动的局面,仅靠低价打法的顺风车业务,真能支撑起嘀嗒的IPO之路吗?
想接单才接,嘀嗒司机最直白的“任性”
“顺风车肯定要便宜得多。”在嘀嗒平台认证成为顺风车车主五年多的白毅,是个标准的“老司机”。跑了这么多年顺风车,他深谙平台的业务逻辑,“接单一定要接跟我顺路、在我时间预估范围内的,不然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顺风车的低价建立在车主需要乘客顺路分摊油费的基础之上,一旦发生堵车等意外情况车主就会得不偿失。因此,嘀嗒顺风车司机相对于开快车、专车、出租车的司机来说,会表现得更加“任性”。
这导致一部分嘀嗒乘客因行程不顺路、有堵车可能等因素面临无人接单的局面。白毅对这样的现象表示了肯定,他告诉电脑报,如果考虑司机与乘客双方的共同需求与意愿,顺风车这种模式其实在二三线城市表现更佳。
这些低线城市交通压力小,下单的乘客通常也不怎么赶时间,他们对价格更加敏感,低价是一个很吸引人的点。因此,下单过后很少会出现因为预设时间不够而取消订单的情况,顺风车司机接单的限制也就没那么大。
实惠价格与用户需求的矛盾引发冲突
当下,除了嘀嗒出行“接单难”这一问题外,车主服务态度差、中途甩客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也牵扯出用户对嘀嗒的安全性发出疑问。
事实上,早先顺风车曾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为行业和消费者带来的阴影至今犹在,用户对乘车安全方面的考量自然是重中之重。
电脑报询问了多位经常使用网约车平台的用户,他们一致强调,安全性比价格、服务等因素重要。那么,对相关从业平台及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在车主王川看来,成为嘀嗒的顺风车司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以至于,他就是因为嘀嗒平台管理宽松,才在横向考虑了哈啰、曹操等多个平台后选择了嘀嗒,“不需要培训,按照平台的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等待审核通过就可以了。”
“反正嘀嗒没出过什么事。现在我们一周刷一次脸,只要和资料一致就行。”提及当年整个顺风车行业经历的黑暗时刻,白毅也坦言,安全事故虽然防不胜防,但却不得不防,“当年安全事故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相关安全措施没有做好。”
司机一周打一次脸卡、上车时提示乘客验证信息是否对得上、APP内设置一键报警……现在不能妄断嘀嗒在安全方面的设置是否周全,但当年的安全事故已为整个行业发出了预警:必须要在安全性上做出更多行动,否则一旦真的出事,对平台而言将会是一次致命打击。
至于安全之外的其他服务,也因顺风车模式带来了一些难解的问题,比如行程的临时变动。最近,在嘀嗒出行的抖音号下,发布了一条内容为“乘客临时改变目的地,车主却直接拒绝”的短视频,引起了车主与用户的广泛共鸣。
车主不同于营运司机,是为了分摊油费才顺路为乘客分享闲置座位,而乘客却想用低价享受更多服务,这才是当下许多乘客对嘀嗒顺风车表示不满的主要因素。有人将嘀嗒顺风车的特点总结为,“它确实做到了经济实惠,但也仅仅是做到了经济实惠。”
上述矛盾也从侧面表明,单凭顺风车业务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许嘀嗒还需要找到一个将低价惠及司机和乘客的更好方式。
单一的顺风车业务能否支撑起IPO之路?
9月2日,“嘀嗒考虑在香港IPO”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行业震荡。
看似矛盾重重、问题多多的顺风车业务,不仅成为了嘀嗒的立身之本,更或将助力嘀嗒完成整个业界都不曾完成的壮举——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产业要进步,各个行业都要有一定的集中度。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所谓的‘马太效应,资源会向领先的企业集中。”对于企业谋求上市的动机,某上市公司董事James如此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如果此时企业能跑在行业前端,那么未来的发展就会更容易。而如果此时相对保守,没有达到行业的领先地位,那么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受限制,“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达到行业的领先地位。如果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那么很可能如虎添翼。”
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的Edward也告诉电脑报,嘀嗒谋求上市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难。“嘀嗒估值才百亿级别,轻装上市,反而没有那么多包袱。再加上在海外上市,合规,故事投资人爱听,逻辑自洽,有想象空间,就够了。”
更加重要的是,“海外上市不难,难的是上市后自身的发展能不能支撑股价,给投资人带来回报,这才是企业、股东、潜在投资者需要关注的。”
眼下,嘀嗒出行旗下共有顺风车、出租车两条业务线。
基于嘀嗒出行日前披露的一组成绩单:截至2020年8月31日,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00万和400万人。另外,六年以来旗下顺风车累计共享座位超24亿。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
从注册司机数据就可见,在嘀嗒平台上,顺风车的业务范围更广。这与嘀嗒以低价出圈有关,在出租车业务上,嘀嗒的优势并不明显,毕竟不管是在哪个平台叫出租车,最终也是按照打表计价付款。
而打低价牌的顺风车业务,对内存在让用户提出质疑的接单难、服务不到位、安全性不足等问题,对外也面临着激烈的红海竞争格局。
艾媒咨询数据分析显示,2019年中国顺风车市场仍然呈现持续混战的竞争格局。虽然前有部分平台的顺风车业务暂时下线,但后续相继涌入包括哈啰出行、曹操出行等品牌,加之有些平台的顺风车业务又逐步恢复,顺风车赛道竞争日渐激烈。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嘀嗒讲好了上市故事,在不久的将来顺应投资者的期待成功走向上市,但处于内忧外患之下,能否继续讲好上市后的发展故事,依然得先打一个问号。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