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2020-10-09吕丽芳
吕丽芳
摘 要 中国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发展。教育领域也影响深远,高等教育以此为重要理论指导,进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型发展既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本文以菏泽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性高校转型发展的现状,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并探索适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从而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
1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为各领域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各领域对多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作为经济发展的人才供应端,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指导下进行教育改革。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地理位置形成地方性特点,成为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口。地方院校教育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1)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保障其稳定发展,而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2)解决人才结构与需求矛盾的需要。顾永安,刘海峰,陆正林(2014)从市场人才供应与需求的矛盾、地方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论述了地方本科院校只有转型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才能达到缓解市场人才供需矛盾和为自身赢得发展机遇的共赢局面。
为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缓解市场人才供需矛盾,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是必然趋势。
2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现存的结构性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克服全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整体性结构问题,提高自身实力,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但因其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矛盾。同时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学生的就业也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层次和质量与企业发展要求有差距,另一方面学生专业的培养计划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存在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局面,无法满足企业升级转型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地方院校在学科专业结构、课程模块结构、师资队伍结构等多方面存在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矛盾体现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与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矛盾。部分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跟不上企业产业升级,无法与产业转型发展相对接。
3菏泽学院发展现状
菏泽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地方本科高校。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很大改进,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突飞猛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增长,菏泽学院结构性问题也日益明显,迫切需要转型发展。以《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 号)为指导,为进一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菏泽学院也作出重大调整部署以适应转型发展需要。
菏泽学院在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学校“355”发展战略:2018至2020年,初步搭建起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学科专业和科研平台体系;2021至2025年,部分专业和科研平台建设水平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2026至2030年,办学综合实力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菏泽学院一直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学科专业比如与牡丹产业相关的学科,在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理念指导下进行各方面结构性调整,努力转型成为应用型大学。
4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
地方院校应采取改革措施主动对接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保证对社会的应用型人才输送。菏泽学院也探索了相关改革路径。
4.1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与社会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对接
(1)优化学科专业体系。为满足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大力开拓新兴学科,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并协调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平衡发展。建设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加课程实践模块结构,顺应人才市场需求。打造平台加模块的课程设计平台、实验实训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现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培养。
(2)调整专业布局,加强专业群建设。在学科专业建设布局方面,聚焦地方发展需要,优化学科方向,建立紧密对接地方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通过实施学科专业重点建设计划,开设品牌特色专业。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行业的原则,打造应用型专业群:牡丹产业专业群,地方文化专业群,生物制药专业群,商贸物流专业群等。并以优先发展应用型专业群为工作指导。按照示范引领,试点先行,需求导向,特色发展原则,结合菏泽地方关于牡丹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市场需求,建设了教科研结合的牡丹学院,更好地服务于菏泽牡丹产业化发展。
4.2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立足地方产业基础和需求,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组建跨学科平台。每个跨学科平台包括对应的产业行业、优先发展主题、支撑学科专业,以期达到学科专业的设置紧密对接产业行业,充分实现产教融合的效果。
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依托社会资源支撑,为学生打造实习创业发展平台。以牡丹产业、生物制药、能源化工、地方文化等为优先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建设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校企共建实验室等,校企合作,为学生深入学习,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改革方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指导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并引领导航。
4.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
根据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教師和创新团队的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优的优秀高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明确标准,开展具体教师培养活动。教师到生产一线实地考察,注重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大力培养骨干教师。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建设需要,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开阔其国内国外学科视野,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三是实施学术交流支持计划。加强与国内学科优势明显的院校进行学术交流,鼓励教师进行学术访问和进修。创造条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追踪学术研究前沿。四是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扶持计划,专业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项目竞赛,以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5结语
菏泽学院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学科专业,在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理念指导下进行各方面结构性调整,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地方高校转型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能满足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优化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师资队伍结构是解决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顾永安,刘海峰,陆正林.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任务与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113-118.
[2] 洪梅香.应用AHP-GEM模型分析菏泽牡丹产业竞争力[J].湖北农业科学,2013(07):171-178.
[3] 马世洪.以供给侧改革破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15-18.
[4] 梅友松,黄红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5] 苏小燕.供给侧改革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31-32.